9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长期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一切抗日力量都为这一神圣事业英勇奋斗,做出贡献。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虽然对抗日采取两面政策,但最终毕竟留在了抗日阵营,并在不同程度上抗击和牵制了日寇的侵略力量。中国共产党则总结了前两个历史时期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与经验,创造性地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牢牢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维护了统一战线,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发展。总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4.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是以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主要目标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全中国人民热切希望中国走上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但蒋介石违背人民意愿,坚持独裁立场,悍然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统一战线工作,从而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具有两大显著特点:首先,这个统一战线如此广大,它达到了包括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宏大规模;其次,这个统一战线是如此巩固,它具备了战胜任何敌人和克服任何困难的坚强的意志和源源不竭的能力。
4.5.两个联盟: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前者是在阶级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劳动阶级的联盟,是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体;后者是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的联盟,这一联盟造成了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复杂性。
4.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毛泽东首倡、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政策。所谓长期共存,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存在,长期合作,而不只是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所谓互相监督,是指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而不是单方面的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既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历史经验的生动概括和总结,又是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事的一贯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4.7.人民政协:这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统一战线作为不同阶级、阶层、党派和集团之间的政治联盟,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以起到组织广大同盟者,协调内部关系,制定共同纲领和统一政治步调的作用。人民政协就是中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等代表参加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宣告了人民政协的诞生。这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胜利果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胜利发展的必然产物。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民政协执行它的职权,是当时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