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了监督,保持—了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厂干干部员工的信赖和支持。使晶牛集团由原来的一个濒临倒闭的破厂、一个民主法制建设的“重灾区”,发展到现在集团领导无一人贪污腐败、中层干部无一人跑官要官、青年无一个犯罪入狱、员工无一人下岗推向社会、群众无一人上访告状、省市组织部门多年对晶牛领导班子考核无一张反对票的可喜局面。
在立制中育魂
晶牛“廉政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就是心中有“宗旨”,行动有章法;工作有标准,举止有规范,监督靠群众。简而言之,就是使干部员工不能、不敢、不想腐败。走进晶牛集团,你会发现这里的学习教育安排和规章制度甚至多于党政机关。“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欺,廉则吏不敢慢。公生明,廉生威。”这句镶嵌在精美台灯上的明代无极县令郭允礼的警句名言,是92年王长林送给中层以上干部的座右铭。希望他们每天能够“面对面”地把握自己、管住自己。
在工程招标中,集团制定了“三不谈”制度:不准一人谈合同,不准在家谈业务,不准有回避关系的人谈业务;明确了“五不靠一重罚”标准:不靠吃喝拉关系,不靠回扣做生意,不靠钱物开绿灯,不靠贪污发家,不靠收礼谋私利;收受礼品、礼金不上交者,罚10-20倍现金。随后又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了下属公司所有财务一律在集团本部财务中心结算,不准私立帐号;个人不准擅自决定重大资金、物资、人事事项;整体资金使用由“资金平衡会”集体决定;医药费、招待费由“审批小组”集体审批;物资进出一律实行招标或拍卖;干部聘任、职工录用、工资奖金一律公开等几十项规章制度。
在晶牛集团,一个口号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已家喻户晓。干部职工违反廉政制度视情节轻重均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班前和工作时间喝酒,是干部的第一次解聘,是职工的降一级工资;第二次不论是干部还是员工一律解除合同。
假如说晶牛集团的各种“不准”的规章制度,旨在形成一种纪律约束,那么招工“公开考试”、干部聘任“竞争上岗”、“物资进厂招标”、“资金使用集体审批”并由纪委和民主监督员监督,则是在创造一种目标约束。因为对一名权力在握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渎职”和“犯规”一样,都可能导致腐败。纪律的约束和目标的约束并举,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惩治各种腐败行为。一位分公司的经理坦率地对笔者说:“当一项项任务明明白白摆在你眼前时,首先得把自己管住,可不敢乱来,稍不留意就可能“违规”、闯“高压线”。
2001年春节期间,某车间领导利用职工奖金余留款给部分领导送去了10斤鸡蛋、12斤香油和一箱苹果,这些领导即没有拒绝,也没有按集团规定上交。“执纪纠察办”查实后,集团不仅对当事人给予了超过礼品10倍,即1086元的罚款和党政纪处理,还就此事在全集团开展大讨论。
正气满乾坤,廉洁让人敬。一位退休居住在晶牛家属院的老干部为“检阅”集团领导的廉洁自律行为,逢年过节盯集团领导坚持了四年,结果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一无所获。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晶牛集团的领导是实实在在的廉洁,是真正的‘两手硬’,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
员工心中有了“廉政文化”,走到天涯海角也心系晶牛。10年来,集团领导干部、业务人员,驻国外工作、考察人员拒收礼品达1500余件(套),上缴的礼品小到烟酒、茶叶、瓜子、笔记本,大到人民币、美元、金银首饰合计近千件,价值50余万元。
面对新的发展要求,集团实施了国内西扩国际南进“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为确保晶牛人走出去“不变质”,集团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搞好廉洁兴企工作的意见”、“关于对晶牛员工在涉外活动和国外工作期间违犯纪律的处罚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