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京津冀协同发展>>正文
中红网-郭书文、赵美玉:初访唐山地震孤儿田金芳的拥军小屋——记河北省拥军模范田金芳二三事(组图)
作者:郭书文、赵美玉
浏览次数:
2025-04-17 13:41:4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中红网河北唐山2025年4月16日电(郭书文、赵美玉)日前,我们中红网京津冀编辑部采访组,前往河北省拥军模范,唐山市田金芳拥军小屋进行采访,看到她的一座30多平米的卧室和客厅,布置着满目琳琅的锦旗和荣誉证书,感到十分震撼!主人告诉我们,因没有空间,还有很多资料未能展出。

中红网京津冀协同发展专栏编辑部记者采访田金芳女士(刘哥摄影)

    锦旗和荣誉证书的背后标志着:“时间丶辛劳丶爱心丶善举“,四位合一的悠悠拥军情。田金芳23岁身患双癌,50来年她一直拼搏在拥军路上,她对记者说:“我的命是解放军给的,迟早要还给解放军!”... ..她的义举,千言万语说不尽,今天我们就将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揭晓,以飨读者。

    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正在住院的15岁小姑娘田金芳,在医院废墟里被埋了3天。当时天气,一会小雨,一会下大雨,解放军用他那双沾满泥土,还在滴着鲜血的双手,扒了近九个小时,将她从废墟里救出,她的头部流着血,救她的战士把自己的军帽,给她戴在头上,便离去抢救别处灾民!

    (1)念念不忘救命之恩

    地震后,田金芳带着军帽开始了慢长的寻找恩人,边寻找边拥军,这一走就是至今四十九年如一日;1978年田金芳被母亲所在单位安置,做了一名学徒工。为了报恩拥军,震后,正值改革开放,她拼命创业挣钱,摆过地摊丶卖过菜,开过饭店,把挣来的钱,全部用在了各项拥军活动中;为了找到恩人,她自费举办拥军万里行,走过天南海北:访问过全国19个省市丶36座城市的驻军,每一年她都要写一篇寻找恩人的年记,历尽39年写了39篇。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徐州抗震救灾老兵聚会时,通过电视台找到了当年的教导员薛东升,便找到了他的救命恩人周广军。田金芳和周广军都激动不已,泪水洗面。田金芳把保存了39年军帽,递给周广军看看,周广军把当年 施救他用的嘎斯枪(切割金属的工具)送给田金芳留作纪念......

田金芳向记者展示寻找救命恩人的年记39篇(郭书文摄)

周广军把当年 施救她用的嘎斯枪(切割金属的工具)送给田金芳(郭书文摄)

    (2)拥军万里行

    有人问他救命恩人找到了,你还拥军吗?她坚定的回答:“生命不息,拥军不止,因为我是唐山人”!她把个人的报恩思想,升华到感恩解放军“宁愿自己倒下去,要让灾民站起来”的抗震救灾精神。为了拥军,她买掉了三室一厅的住房。汶川地震他只身一人奔赴灾区为救灾部队花掉家中65000元,购买4000件背心。有些人对她自费拥军的义举很不理解,说她是有钱没处花的神经病,部队有的是钱,缺你几本书看,缺你几个破西瓜吃,有的甚至对她为烈士父母和参战老兵创建公益康养中心,发出不和谐的声音……

    1994年,为了更好地将拥军路走下去,她自费10万元,创建了<田金芳拥军感恩艺术团>,购买了各种道具丶服饰和乐器丶音响, 排练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开始了拥军万里行。白山黑水留下了她们的身影,大河上下飘逸着他们的歌声,长城内外有她们的足迹,她们把营房当家,把战士当亲人,缝缝补补丶洗洗涮涮,慰问演出千千万万,战士高兴地唤她田妈妈。田金芳开创了内地民间文艺团体,第一次访问 驻港部队的先河。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赠与田金芳艺术团的部队标志

    在唐山和外地,田金芳多次晕倒在拥军路上。有一次演出途中遇雨,他把乐器仅仅抱在怀里,雨水毫不留情把乐器浇湿,她急火攻心,瘫倒在地;四川汶川地震,她赴抗震救灾一线,因疲劳过度又一次晕倒在地。在川回冀的路上,列车长告急救援,一路绿灯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首长丶军医早早提前等候在火车站台,接到医院入住。院长丶政委及时调动专家紧急救治这位拼上性命的好妈妈,并免去了一切治疗费用,她刚一出院,又开始策划下一步拥军工程。

河北武警部队首长来白求恩国际医院看望田金芳

武警部队官兵为田妈妈住院治疗捐款

白求恩国际医院祝贺田妈妈康复出院.

田金芳 住院会期间,驻唐部队首长带战士慰问田妈妈

    田金芳一次又一次的旧病复发,化疗让她一次又次乌黑的头发掉没,田金芳的病牵动着部队首长和兵儿子们,部队首长多次带头为田妈妈捐款由首长带领战士亲自送到医院病房。

    (3)创建烈士父母和抗战老兵公益养老院

    2023年,她突发奇想寻找合作伙伴,创建新时代烈士父母和参战老兵公益康养院,免费为烈士父母和伤残军人养老送终。经过多次在唐山和北京两地筹划,终于在北京房山,找到爱心民企家单良先生,达成合作共识,创建了第一所烈士父母和参战老兵公益康养中心。现入住在册人员及伤残军人89人。

    她立足唐山放眼全国。她对记者说:“她的愿望,要在唐山丶内蒙丶广西丶云南丶海南,陆续创建5座烈士父母和伤残军人公益养老院”,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寻求爱心企业家合作,为那些需要照顾的烈士父母和参战老兵养老尽孝!“您为祖国尽忠,我就替您尽孝。”,这就是田金芳对新时代烈士父母和伤残军人的庄严承诺!

田金芳为入住老兵筹集过冬棉衣

    记者感怀:老一代人都知道开国领袖毛主席的那句铭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河北省拥军模范田金芳,就是亲身践行铭言的唐山人。她对记者承诺:“生命不息,拥军不止。”要把感恩之心化作拥军深情,把唐山人民的大爱,献给全国解放军,她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值得传承弘扬!

采访结束,记者和田金芳等在拥军小屋合影留念(刘哥摄影)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田金芳提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红网-霍凤玲: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滦州市茨榆坨镇芦苇庄郑新芳文学工作室成立(组图)
·下一篇:无
·中红网-霍凤玲: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滦州市茨榆坨镇芦苇庄郑新芳文学工作室成立
·唐山市古冶区金山实验学校:举行“关心下一代成长,用雷锋精神育人”研学活动(
·中红网-郭书文:警钟长鸣:要珍惜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保持政治生命健康一生(组
·京津冀学子在延安同上大思政课
·中红网-郭书文、赵美玉:唐山市环保志愿者前往《塔山园》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家
·“京津冀大学生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活动在延安启动(组图)
·中红网-郭书文:三八专访田金芳:最美兵妈妈的博大情怀(组图)
·中红网-杨璐、田金芳、郭书文:“致敬革命前辈,三八巾帼敬老”滦州市妇联开展专
·中红网-郭书文:《三八专访》史立颖:一位潜心为居民服务的社区女书记(组图)
·中红网-郭书文:唐山市“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启动仪式,在古冶区《雷锋精神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中红网-郭书文、赵美玉:初访唐山地震孤儿田
陈先义:他在挑战人民群众容忍的底线(组图
中红网:八十抒怀
马情如:赓续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河滨
特稿:赓续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河滨街
陈瑞芳:三根金条:长征路上的家国抉择(组
特稿:三根金条:长征路上的家国抉择(组图
黄辉:从私人珍藏到公共财富·红色档案“活
特稿:从私人珍藏到公共财富·红色档案“活
黄婷婷:龙海退役军人校园先锋队首场宣讲点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