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京津冀协同发展>>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在成型(组图)
来源:新京报
作者:周怀宗
浏览次数:
2025-02-24 12:14:3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从北京市中心出发,中轴线横贯南北,顺义、昌平、亦庄、大兴、房山五大平原新城环绕周边,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两翼”联动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北三县等区域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11年,11年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在逐渐成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格局也渐渐清晰。

    2月20日,北京市发改委等11家单位联合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达到11.5万亿元,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

    都市圈:一网通达的京津冀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启新篇章,2021年实施的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按照职住协同、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圈层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京津冀协同发展踏入快车道。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缩影,这个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协同圈”三个圈层组成的都市圈,改变了超大型都市的发展格局,也打开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交通是都市圈建设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如今,越来越多人往返于京津冀之间,借助快速通勤在不同区域生活和工作。例如,武清区、廊坊市至北京定制快巴线路已开通12条,廊坊市环京地区至北京“定制快巴”日均客流量提高至5800人次,保障跨省公交线路24条,日均客运量达14万人次以上,实现环京1小时通勤目标。在雄安新区,7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全面完成,3项试点通过验收、均获评优秀等次,其余4项报交通部申请验收。厂通路京冀段同步建成通车,大厂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行时间缩短约30分钟,日均通行量达到1.1万余辆。

    “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加速形成,更密的交通网络正在织造,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开通运营,京蔚高速全线建成通车,让京津冀之间的交流更加快捷。

    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也在持续深化,京津冀生活圈加快形成。京津冀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区揭牌成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4所市属高校首批共1000余名新生入驻。京津冀共建医联体115个,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914家。三地人大常委会同步制定出台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定,发布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等5大应用场景。

2024年10月,厂通路潮白河大桥。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布局:动能更强的京津冀

    从大城市到城市群,从超大型都市到都市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也是产业协同优化布局的历程。

    数据显示,雄安新区已累计完成投资8300多亿元,47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城市综合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商业服务功能加快配置,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

    在天津滨海新区,多个重大项目落户新区,南港120万吨/年乙烯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链项目投产,中电科蓝天产业园启动建设。

    从疏解承接到优化布局,产业变迁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京津冀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地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1.7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2.66万亿元,京津冀优势互补、相互支撑已经成为“主旋律”,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43.7亿元,2014年以来累计超3700亿元,三地共建的“六链五群”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产业结构的优化使产业链不断延长,京津冀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三地持续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京津冀基金与企业融资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合计签约项目140余个,总投资额约730亿元。同时,还首次联合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产业链织网对接。

    强引擎:科技创新的京津冀

    在现代产业的发展中,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新的“强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是如此。三地协同,共同布局和孕育众多未来产业,光电芯片、人形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等产业方兴未艾。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专题工作组负责人表示,在科技创新领域,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明确在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创新攻关、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合作,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生态。

    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3年,京津冀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百分之3.22上升到百分之4.27。更多的经费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天津已实现多项“领域第一”,全球首条先进微纳米功能粉体智造生产线正式投产,全球首次实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吨级量产,全国首张脑机智能人工神经信息系统医疗器械注册证成功获批。河北支持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不断开展价值评估和交易、展示推介、技术经理人培训等活动,扩大科技服务业企业的服务半径。此外,三地共同资助227项基础研究合作项目,梳理并发布1155家京津冀科技创新券服务提供机构,促进1.43万台套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

    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使得众多高科技领域的企业落户京津冀。数据显示,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由2013年的3500多家增长到2024年的1万多家。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从蓝图到现实,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吸引135家科技企业扎根。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设立仅一年,就促成34个重大项目落地、120余项产学研合作开花结果,京津冀协同创新驶入“快车道”。

    美如画:生态绿色的京津冀

    在城市副中心,绿心公园无疑是人们最熟悉的绿色发展典型。据城市副中心管委会负责人介绍,2024年,城市副中心全面启动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30.3万平方米,新增超低能耗建筑20.2万平方米,同时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签订全市首个区域绿电协议。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在2024年开市运行,百亿规模的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落地,副中心绿色信贷余额超400亿元。

    在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综合治理成为生态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治理,补水、治污、防洪一体推进,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III类,野生鸟类增至295种。

    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负责人介绍,2024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超六成,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同时,三地水环境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百分之72.6,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百分之99.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文旅热:往来无间的京津冀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变成了现代产业的资源。京津冀协同发展文旅专题工作组负责人介绍,三地联合建立了京津冀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共同举办第13届中国艺术节、京津冀戏曲展演季、京津冀非遗联展等重大活动。

    三地依托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展会平台,搭建协同发展展区,集中呈现三地文旅消费新场景。推进区域重大项目实施,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北京文旅资源交易平台促成381个项目达成投融资交易,金额约342亿元。

    今年春节期间,三地联合举办了跨年迎春大联欢、欢享庙会、乐享冰雪、历史文化主题游“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并首次联动举办群众跨年倒计时活动。

    在空间上,京津冀之间的“互相串门”已成常态,河北省推出的旅游包车周末和节假日免费通行高速公路政策,仅2024年就免费通行113.1万辆次,免收通行费1.71亿元,带动文旅综合消费500多亿元。

    在北京,环球度假区上榜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年接待游客人数超千万,城市绿心三大文化设施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

    共同的文化遗产,带来了协作发展更多的可能。据介绍,三地正在共同推进长城、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目前,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建成投用,金山岭长城与司马台长城共管区域保护修缮稳步推进,大运河京冀段已经实现旅游通航。

2024年8月,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游船行驶在北运河上。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做这些事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

    新的一年,有哪些新的做法?

    记者了解到,202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将坚持疏解非首都功能,主动服务保障央属疏解项目落地,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统筹推进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协同圈建设。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建成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实现承平高速建成通车,扩大通勤定制快巴向环京周边地区覆盖范围。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工程将建成通车,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将对外开放,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2200多年前,汉代的生产生活场景。

    在河北雄安新区,将持续加强白洋淀治理保护,强化水利防洪和水资源利用,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运营模式。

    在产业协同中,三地将制定重点集群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质升级,联合办好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等活动。

    在交通领域,三地将力促京雄高速二期主体完工,力争开工建设荣乌新线高速二期。石小路、国道G230河北段等项目建成通车。持续推进港口群、机场群建设,实施天津港22-24#泊位码头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建成曹妃甸首衡7号8号通用泊位等项目。开通雄安新区至大兴机场巴士,加密至北京市区定制快巴线路,优化跨省公交线路,提升“通武廊”公交运营服务品质。

    ■数读京津冀

    11.5万亿元:经济总量持续提升

    11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11.5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1倍。三地分别为49843.1亿元、18024.3亿元和47526.9亿元。

    8万亿元:三产结构不断优化

    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4年的4.3:26.8:68.9,第三产业比重近七成,提高10.8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第三产业占比保持在八成以上,天津占比超六成,河北提升最快,为百分之53.7,三地比重比2013年分别提高5.8个、9.8个和12.7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2024年区域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近8万亿元,其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区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3年分别提高2.1个和7.0个百分点。

    3.4万亿元:区域消费持续上升

    2024年三地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增长百分之5.1、百分之3.1和百分之6.8。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三地基础设施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3年的2万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2024年为3.4万亿元。

    843.7亿元:技术交流加快推进

    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43.7亿元。三地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在区域内跨省设立分支机构近万家,其中北京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占京外分支机构的百分之13.3。

    1508.1亿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

    2024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8.1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56倍。截至2024年底,通州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200家,运河商务区累计注册企业1.8万家。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超300家,相关疏解及配套服务单位近2万人在雄安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数量超过5800家,北京企业数量占比超百分之20。

    均超百分之6: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2024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5415元、53581元和34665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速分别为百分之6.9、百分之6.7和百分之7.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分别增长百分之6.9、百分之6.5和百分之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百分之8.0、百分之7.1和百分之8.3,均快于城镇居民。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讲习所·奋进的春天】“雄安为世界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图)
·下一篇:无
·【讲习所·奋进的春天】“雄安为世界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图)
·中红网-郭书文:唐山市古冶区唐家庄新工村社区举办“福满上元猜灯谜包元宵同乐会
·中红网-王和平:唐山市古冶区“迎新春歌盛世,欢欢喜喜过大年”文艺演出,在区图
·1月15日,请你记住这个光荣的日子!京津冀三地同台沉浸式宣讲演绎76年前的今天(
·中红网-郭书文:河北唐山“田金芳拥军艺术团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在金盛万豪酒店
·中红网-郭书文:发扬“他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纪念开滦唐家庄矿建矿100周年(
·中红网-郭书文:唐山市古冶区迎新年羽毛球友谊邀请赛,在金盛羽乒馆举行(组图)
·中红网-张大鹏、李羽贤:唐山博物馆东方红广场 民众自发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周年(
·东方欲晓:和知音握别,却不能说再见:说说我与<唐山晚报>的悠悠情缘(组图)
·中红网-张丽艳、郭书文:唐山市古冶区“强国复兴有我”暨2025年庆元旦主题文艺展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在
孙泳新:满江红·颂红色鲁海员
林彪奔赴东北行程简述(组图)
瞻仰抗战英烈 守护红色记忆——黄黎民一行瞻
毛主席警卫员胡长保烈士的亲属找到了!(组
中红网-张少秋:新春的第一股暖流——灵璧县
毛主席领导党和人民创造了哪些古今中外绝无
建党前后的毛泽东(组图)
中红网-韩娅: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
特稿:一支派克金笔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