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8月25日,中共高级将领乘美军军机离开延安奔赴战区,图为将领与送行人员在东关机场合影,后排右5是林彪

林豆豆与林彪解放战争中的首位警卫员董科生合影。
1945 年8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国共合作至此走到了尽头。为了抢占地盘,获得胜利果实,双方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一系列谋划与布局,紧急地向敌占区派遣将领与军队。“过队伍”成了“八一五”后中华大地上一种最常见的景象。
东北当时是国共两党势力的真空区,因其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使其成了国共两党眼中的一块肥肉。因此,两党都向东北派出了自己名将。国民党派出的是取得过“昆仑关大捷”的杜聿明,共产党派出的则是有着“红军之鹰”绰号的林彪。两人的军衔均为国民革命军中将,前者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后者时任中共抗日军政大学校长。
林彪赴东北带了哪些将领、多少部队?走了多少时间,经过哪些要点?路上遇到过哪些波折?本文将作一简述。
一、从延安到黎城
时任朱德英文秘书,后来曾担任过外交部长的黄华,对此段行程有较为详细的回忆。
出发时间:1945 年8 月 25 日早上8 点多钟。
出发地点:延安东关机场。
同行人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肖劲光、滕代远、陈赓、薄一波、黄春圃(后来叫江华,担任过庭长)、宋时轮、陈锡联、杨得志、李天佑、张际春、王近山、邓克明、邓华、陈再道、聂鹤亭、傅秋涛,共二十名。随从人员只有一名,即后来担任过外交部长的黄华,并且,黄当天随机返回延安。
交通工具:美军道格拉斯 C-46 小型运输机。
抵达地点:山西黎城长宁村。
抵达时间:当天下午 1 时许。
担负任务:林彪率肖劲光、李天佑、邓华、聂鹤亭、江华、邓克明赴山东,准备接替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
二、从延安东关机扬到涉县八路军总部
李建英回忆:“1945 年我在长宁区当通讯员,经常在飞机场搞服务工作。8 月 25 日中午,天气比较炎热,我在长宁区公所吃过饭请假回后峧,看见从长宁飞机场方向来了 40 多人,其中有二十多人骑着大马。我想,骑马的是首长,牵马的是卫兵。后来他们在区里稍作休整,区领导顺便介绍我和他们一同过长宁下东山沟。走了十几里,过了小门村,来到三岔口,我往南回后峧村,就此告别。大队人马经三街村、小曲峻,向温村、赤岸(温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机关所在地。赤岸,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方向走去。后来才知道从飞机场下来的这些首长们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薄一波,陈赓,陈锡联等领导。“
长宁机场到八路军总部约为十六公里。当时,八路军总部与一二九师师部合并。
林彪到达赤岸后并没有立即启程,林彪是在这里等叶群和林豆豆会合的。按照 1924 年出生、1942 年入党的长宁人贾珍回忆美军飞机至少降落了十多次的说法和《林彪画传》的叙述,叶群和林豆豆以及有关家属,应该是搭乘美军飞机从延安飞抵长宁,最终与林彪等人会合后于 8 月 31 日离开涉县的。
三、从涉县到濮阳
王革勋在《安阳南北地下交通线与过往首长》一文中,对林彪一行在此段中的行程有一个大致的描述。
林彪、陈毅、肖劲光、邓华、李天佑、杨得志、傅秋涛、邓克明、江华等一行,共计 17人,在河北涉县稍事休息后,9月进入河南林州(原林县)任村。南经姚村、合涧、临淇进入卫辉拴马,19日到达狮豹头,由太行军区 49 团团长周泉率部护送。为了保护这批高级干部从南线安全过境,冀鲁豫 9 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张国华亲率 16 团、21 团、骑兵团于 20 日凌晨突袭包围原活动于淇汲浚结合部窜至淇县西岗村驻扎的日伪保安司令牛英德部,经一天激战歼灭汉奸部队近两千人,消除了地下交通线的隐患与威胁。
林彪、陈毅一行 21 日过塔岗车站,通过淇县、卫辉边境渡过卫河,由冀鲁豫 9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张国华,带领骑兵团接到浚县洪门镇,9 月 23 日接中央电报,命陈毅改赴山东临沂,林彪改赴冀热辽。这就是林彪、陈毅往返过境的大致历程。
濮阳是林彪陈毅分手之地。
张国华的 21 团随后一直跟随林彪到了东北,后改编为 47 军 141 师 421 团。
在这段行程中,林彪一行在河南滑县附近穿过了平汉铁路,留下了林豆豆险被丢失故事,后来,在1962年1月号的《解放军文艺》上,林豆豆将这个故事写成了《董叔叔》这篇散文,林豆豆遇险的故事才广为人知。
四、从濮阳到山海关
9月25日,林彪在濮阳与陈毅分手,停止东进山东,踏上了北上冀热辽的道路。按中央命令去新成立的一级军区冀热辽军区担任司令员。
10 月 16 日,林彪在河间与刘转连、文年生率领的部队会合。
10月 19 日,林彪抵达香河,会见冀东军区司令员詹才芳,并收到中央发来的令他“急赴沈阳协助“的电报。中央废弃了在冀热辽设立大军区的方案,确定在东北设立军区,命林彪直接赴东北组建军事指挥机构。
10月27 日林彪一行到达山海关,见到了长征时的警卫连长、时任渤海军区第三分区副司令兼第 16 团团长黄荣海。
五、从山海关到沈阳
黄荣海少将在《海上出塞》中回忆:过了城门,便踏上了东北辽宁省的土地。当夜部队就驻扎在离城门不远的东关。我在行军日志上写完“十月二十六日黄昏,抵达东北门户山海关”几个字后,便一头倒在铺板上睡下了。这是我接受任务以来,第一次睡得这么安然、舒适。第二天午饭后,我去十九旅联系工作,刚进门,就听说林彪同志恰好才到这里。真是半空里掉下来的喜讯,我便径直去谒见这位老首长。
郭宗凯的回忆是:27 日清晨,林彪从山海关西门进城,团长黄荣海、政治处主任贺靖前去迎接,我率第 7 连负责警卫。我见到林彪身着灰布军装,随行只有二十余人。林彪一见到黄团长十分高兴,露出难有的笑容说:“这不是黄猛子吗?你现在干什么?”“报告首长,我现在是渤海军区第三分区副司令兼第 16 团团长。““啊!黄猛子当团长啦?!”随后林彪到我团部呆了约一小时,当面指示团长黄荣海派一个排和团部电台随他去沈阳,并说:“我到沈阳后,派火车来接你们。”黄团长当即从团特务连抽调一个排和团部唯一的电台,随林彪一行去了沈阳。
28日,林彪到达锦州,见到了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
30日,林彪乘火车到达沈阳郊外,随即改乘汽车进入沈阳,住进张作霖的大帅府。
31 日,中共中央(毛泽东起草)致电东北局:决定以林彪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吕正操,李运昌、肖劲光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彭真、罗荣桓为第一、第二政治委员,肖劲光兼参谋长,程子华为副政委。
至此,林彪完成了从延安奔赴东北的历程,在广袤白山黑水之间,元帅从此揭开了军事生涯中最为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从延安东关机场出发
黄华
8 月 25 日早上 8 点钟,我到东门外机场照料美国飞机起飞的事。我看见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肖劲光、滕代远、陈赓、薄一波、江华、宋时轮、陈锡联、杨得志、李天佑、张际春、王近山、邓克明、邓华、陈再道、聂鹤亭、傅秋涛等二十位高级军事领导人正忙着穿戴降落伞,他们是要乘坐这架美军观察组又小又旧的 C-46 运输机去前方的。这时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大姐提议给大家照张合影留念。陈毅同志诙谐地说:"要是我们摔下来了,将来就用这张照片开追悼会吧!”
我看乘客中有通晓俄语的,但没有人懂英语,而驾驶员是美国人,不懂普通话,万一遇到什么事,他们在飞机上怎么沟通呢?我当即请示尚昆同志,并毛遂自荐,由我陪他们上飞机到太行,把他们送到后立即原机返回。尚昆说:"你的建议很好,那就请你走一趟吧。可是降落伞只有二十副,你没有这个,很危险啊。"我说,不至于的。于是我就登机成为第二十一名乘客。大家在机身两侧的条凳上坐好,准备起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