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由蒋介石挑发的内战全面爆发,面对国民党军队兵力以及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在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下,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经过三年的苦战,到1948年3月,在司令员林彪的指挥下,东北野战军已经歼灭国民党军队五十七万人。
此时,国民党东北地区仅剩五十五万军队,被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首先打响。
毛泽东眼光独到,命林彪率领东野几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直取锦州,意在将五十五万国民党东北部队关门打狗、就地歼灭。
而蒋介石同样也认识到锦州的重要,他命令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自沈阳出兵,组成西进兵团,援驰锦州,配合另外一支东进兵团,意图在锦州与人民解放军展开一场大决战。
01
其实在锦州战役前夕,林彪对这一仗顾虑重重。
于是林彪又在他的指挥室里头咯嘣咯嘣地嚼起黄豆来,同样的道理,廖耀湘急匆匆地就是奔着锦州这道大菜来的,能不能先给他抛出点儿零食,让他打个尖儿,减慢一下他那坦克和吉普车的脚步呢?
▲兰姆伽受训时期的廖耀湘
1948年10月11日,此时的中国东北是寒风瑟瑟,但对于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来说,今天的一切,比起外面的天气来说,那是舒服得多,就在昨天晚上,他的部队没费太大的力气,就打退了防守在这个区域的东北野战军,占领了人民解放军南下的重要补给点——
辽宁彰武。
如此容易的胜利,让身处彰武临时指挥所的廖耀湘,感到有点儿奇怪,难道是国军的装备太具优势了吗?这一次,解放军撤退得也太快了吧。
这让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的这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心里,隐隐地有一丝不安。
难道有诈?
02
林彪是黄埔四期生,在东北战场,他几乎打败了蒋介石派往这里的全部黄埔同窗,而对廖耀湘这位六期的师弟,他也是相当地了解,自打廖耀湘离开沈阳城,慢吞吞的动作,就被林彪看在了眼里,自己的部队擅长围点打援,所以小师弟不敢冒进,兜着圈子从沈阳向西,甚至向北,朝着彰武方向前进,而这正合林彪的心意。
他迅速安排五、六两纵队,节节防御,牵着廖耀湘兵团往北走,而在廖耀湘兵团的必经之路,他还部署了一支擅打狙击战的硬骨头——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
廖耀湘兵团占领彰武之后,南京就播发了“国军进展神速、击溃共军主力,占领彰武等战略要点”等等消息,但其实廖耀湘哪里知道,这彰武就好比是林彪送给他打尖儿的一粒黄豆而已。
1948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彰武的当天,中央军委给东北野战军发去了一封电报,里面是毛主席亲笔写下的对放弃彰武所作出的批示:
“东总,十日六时电悉,只要不怕切断补给线,让敌进占彰武并非不利,目前数日,你们可以不受沈阳援敌威胁,待锦州打得激烈时,彰武方面之敌回头援锦,他已失去时间。”
由电报可见,毛泽东对于敌人占领彰武,不以为意,甚至还对林彪的这个战术安排,非常地赞成,拿彰武换一个锦州,这“买卖”划算,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句“他已失去时间”,一针见血,此时此刻的东北,一人、一地、一城都可以丢,唯有这时间丢不得。
而此时,廖耀湘的手里有大把的时间,他向卫立煌通报了自己的行动计划:
“兵团主力暂时控制住,彰武至新民新开河以东的地区,静等局势的变化。”
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一等就是好几天,直等到他急了,等到他不能再等了,可是,还得等。
1948年10月12日,蒋介石派到沈阳的总统府参军罗泽闿到达彰武,他认为,在彰武停滞不前的部署与委员长的命令不符,一回沈阳,罗泽闿就给蒋介石汇报,蒋介石的动作也很快,晚上电令廖耀湘:
“星夜渡过新开河,进占新立屯,然后向锦州前进。如果再延误,将以军法从事。”
廖耀湘接到电报后,心情很沉重,心想:
“你们一定要这样做,一定要送掉兵团的主力,那我也不能再负责任,就由你们去吧。”
10月14日清晨,廖耀湘下令,全军渡过新开河。
廖耀湘明白,他这个决定的意义,只要部队过了河,就再也没有向沈阳后顾的余地,此刻,他只希望锦州能多守几天,能够给他的部队多留点儿时间,这位精明的国民党将领,真的会像他说的那样,手下十万精兵由你们去吗?
当然不!
一个深思熟虑了很久、可能扭转国民党东北战局,甚至可能影响到全国战局的计划,已经在他的心里蠢蠢欲动了。
03
“解放战略重镇锦州,守敌十万全部就歼”
1948年10月16号下午锦州城全面解放,前后只用了31个小时,解放锦州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毛泽东关门打狗战略的第一步棋走成了;同时也意味着,廖耀湘的西进失去了意义。
援锦,援锦,突然,前面的锦州没了,而身后的沈阳,也有了相当的距离,所以,此刻的廖耀湘感到不知所措,廖耀湘马上给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打电话,一切都需要重新考虑。
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廖耀湘把所有的一切又重新考虑了一遍,他的反应很快,还记得之前廖耀湘精心设计的那个翻盘计划吗?此时,他决心要实施自己的这个计划。
此时,廖耀湘兵团的位置,可以说是十分尴尬,原本是东西共进,计划在锦州和林彪进行决战,现在东进兵团在塔山无法前进,锦州守军被消灭殆尽,只剩自己一路,再向前冲,无异于是羊入虎口,可回身沈阳,又能如何?一座孤城,十几万困军,前途渺茫。
而廖耀湘此时,已经无心在东北纠缠下去,他要把国民党这五个军的十万精锐部队带进关去,而这个关口就在这儿——营口。
只要到达营口,廖耀湘兵团既可以通过海上增兵锦州、葫芦岛,也可以利用营口港,获得部队所急需的补给,最为重要的是,一旦战事失利,营口可以成为廖耀湘兵团离开东北,畅通无阻的海上通路。
1948年10月下旬,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将领中,头脑还算清晰的要算廖耀湘了,在抗战和内战当中,国民党军重要的将领,大多为黄埔军校前四期,而以黄埔六期毕业这样浅的资历,年纪轻轻就可以做到兵团司令,廖耀湘的带兵作战能力和他的判断力,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些事情,不是廖耀湘能够说了算的。
1948年10月18日晚,廖耀湘做好了一切准备,突围营口,“明天一早开始突围”,廖耀湘的决心是,只要能救出兵团主力,我就决定干!个人的罪责,出去以后再说。
但让他想不到的是,在向总司令卫立煌汇报时,卫立煌却犹豫了,说蒋介石19日,要他去北平开会,等他从北平回来再做决定。
而在这个时候的等待,是致命的。
设想一下,如果廖耀湘的建议能够得到蒋介石的支持,或者廖耀湘能够再果断那么一点点,那么整场战役的走向可能就是另外的样子了,因为在这一刻,廖耀湘的兵团几乎可以不费什么劲儿,就迅速地移动到营口,因为在这一刻,林彪的作战目标并不是他。
原来,早在部署锦州作战的时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就提出了先攻锦州,再打锦西,那时,他们并没有把持续攻击的目标定在从沈阳出来的廖耀湘兵团上。而是选择了在葫芦岛和锦西方向的国民党军增援部队,林彪在10月18日发给中央军委的电报内容:
“蒋介石在锦州失守后,立即决定锦西、沈阳两方援军仍按原计划向锦州前进,同时又令长春之敌突围,昨十七号,新一军之两个师已进占新立屯,七十一军已进至新立屯附近,我们根据上述情况,于十二时预定诱沈敌南下后,再打大运动战。下一步行动,我们认为只有攻锦、葫为好,目前正进行侦查、并准备,林、罗、刘,巧十时。”
“巧十时”也就是18日的10点,这封电报,林彪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确,他担心廖耀湘不敢南下,所以先进攻葫芦岛,引诱廖耀湘南下,之后再按照电报中所说的打大运动战。
但这个时候林彪没有料到的是,廖耀湘行军的目的已经悄悄地发生了改变,他很有可能随时会离开东北战场,除此之外,这封电报中,还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均证明蒋介石在锦州失守后,立即决定锦西、沈阳两方援军仍按原计划向锦州前进”,这就奇怪了,如果锦州还在坚守的话,那么东西共进、援锦决战,还可以理解,现在锦州已失,东进毫无进展,还让廖耀湘继续援锦,这明摆着已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那么蒋介石此刻到底想的是什么呢?
04
蒋介石到底在想什么,1948年10月19日,蒋介石在北平召开会议,会上最想知道这个问题答案的恐怕就是他——国名党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一期、现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
▲杜聿明
这两天,杜聿明确实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就拿这个会来说,商讨东北的战事,蒋介石与卫立煌商量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叫我来听这个会呢?不会是派我去东北吧,杜聿明不敢再往下想,他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向蒋介石辞行,回徐州。
可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深夜,总统府参军罗泽闿来了,他直截了当地对杜聿明说:
“老头子要你到东北去接替卫立煌,要我来征求你的意见。”
杜聿明非常干脆地回答:
“我有病,不能去。”
最后甚至说道:
“就是下命令,我也不去。”
20日早上6点,彻夜难眠的杜聿明找到蒋介石,准备向他告别,蒋介石再次向杜聿明说起了要他去东北赴任的事情,杜聿明直接问蒋介石:
“校长认为收复锦州有几分的把握?”
蒋介石说:
“六成把握总是有的。”
杜聿明心里一惊,六成把握就敢决战,蒋介石是不是急糊涂了,杜聿明心情沉重地说道:
“算到六成,只有失败,没有胜利。”
蒋介石停顿了一小会儿,说了一段话,杜聿明后来在淮海战役当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1961年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文史专员,这期间著有《辽沈战役概述》一文,如果杜聿明的回忆准确无误的话,那么他所记录下来的蒋介石所说的这段话便揭示出了当时国民党军队在东北被全歼的原因之一,内容如下:
“锦州是我们东北的生命线,我这次来时,已经在和美国顾问团商量好,只要我们保全锦州,美国就可以大量援助我们,现在应研究,如何把锦州的敌人打退,将沈阳的主力移到锦州,保全锦州,以后我们一切都有办法。”
这段话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时蒋介石要孤注一掷,仍然要求廖耀湘去攻打锦州,为了得到美国的援助,挽救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困境,蒋介石不得不屈服于美国人的旨意之下,而被蒋介石折磨得心力交瘁的杜聿明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走马上任。
05
此时的廖耀湘已经在新立屯焦急地等待了五天,他所有的希望都在等待中变得越来越渺茫,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收到了唯一一条稍微明确一点儿的命令:
“向锦州推进,实在不行,可以撤退到营口。”
上方一松口,廖耀湘马上就行动起来,进攻!目标——黑山!
黑山、大虎山地区好像一扇门,西面是崇山峻岭,东面是大片的沼泽,中间布满了丘陵,北宁铁路和公路蜿蜒其中,黑山和大虎山对峙在走廊两侧,如同两道大门,开则南北通达,闭则人车堵塞,是沈阳通往锦州唯一的走廊,也是撤退营口最近的途径。
快速通过黑山,一路向南,直奔营口,廖耀湘算计得天衣无缝,但还记得主席之前说过的那句话吗?
——他已失去时间。
一路向南,那是五天之前,现在的他已经是寸步难行了。
1948年10月18日,也就是廖耀湘接到行动指示的前两天,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报,眼光之独到让人佩服,内容为:
“林、罗、刘,东北局,我们所最担心的是,沈敌从营口撤退向华中增援,据悉,蒋介石在天津征集五万吨轮船,已是准备十一月从营口撤兵,假如蒋介石、卫立煌利用你们打锦州、葫芦岛的时机,迅速全军退至营口据守,利用海道运粮接济,然后逐步运向津、榆(也就是天津至山海关),攻击长春各纵及几个独立师,应迅速全部南下,位于沈阳、营口之间,时间应在十一月上旬,过迟则无保障,并须以一个纵队控制营口,构筑坚守阵地,阻绝海上与陆地的联系,使蒋介石、卫立煌不敢走营口,即使他们走营口,我可先行抗击,以待主力到达聚歼。”
毛泽东关门打狗的设想,其中的两扇门:
一扇是正门锦州、走陆路;
另一扇是侧门营口、走海路。
关闭这两扇门,才是毛泽东关门打狗的真正意义。
收到电报后的林彪,也没有片刻犹豫,马上就在黑山一带部署兵力,目前,廖耀湘兵团的动机已经知晓,现在就是要把这一大团的国民党军队拖住、咬死,决不能让他们向沈阳营口方向撤退,面对来势汹汹的廖耀湘的机械化部队,林彪委任前线将领也很有意思,你不是号称钢军、铁军吗?
那好,我就派一个打铁的。
▲林彪
06
自廖耀湘兵团出动,东北野战军十纵就在辽西与这个国民党阵营中最为顶尖的精锐兵团周旋,意在使其不敢贸然西进,而十纵的司令员就是他——
打铁出身的江西汉子梁兴初,外号梁大牙。
▲梁兴初将军(右二)
锦州攻坚战炮火连天,塔山阻击战血肉横飞,听着北宁线上枪炮声都打沸了,梁大牙那牙早痒痒得受不了了,接到在黑山阻击廖耀湘兵团的任务,知道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梁兴初的动员令都透着一股兴奋劲儿:
“我梁大牙先向大家表个态,把话扔这儿,打剩一个团,我当团长,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战后要是大家看不见我了,那就是我‘光荣’了,或是被军法从事了。”
黑山正面阵地上的丘陵,最高的山头海拔101米,被称为101高地,其余依次为97、94、92、90高地,而即将在这里突围的,是国民党的整整五个军,全部的美式装备,拥有飞机、重炮和坦克,此时,他们的命运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必然要拼个鱼死网破。
从10月24日起,连续三天,国民党军队开始了对黑山的疯狂进攻,辽沈战场上,又一场艰苦的阻击战,在这个寒冷的早晨开始了。
炮火倾泻在黑山前沿阵地上,第一天上午,92高地和101高地,就相继失守,面对十倍于己的装备,五倍于己的兵力,防守正面战场的十纵二十八师战士伤亡惨重,但就像梁兴初在开战前喊的那样,十纵的阵地,没有允许一个敌人过去,谁的阵地丢了,不用请示,立即反击,反击不下来,就没脸见人,敌人的逼近,令残酷的白刃战随即展开,国民党军步兵的美式枪刺,与解放军马刀撞击交错,阵地上一片喊声。
整个阻击战的焦点,就在黑山正面战场的101高地。
交战的双方,反复争夺了二十多次,25日下午4时,101高地失守,负责正面防守的,十纵二十八师师长沙哑着嗓子报告说:
“部队伤亡太大,非常疲劳,准备等到晚上再组织反攻。”
一听这话,梁兴初火了:
“你疲劳,敌人不疲劳?你伤亡大,敌人伤亡不大?你歇过来了,敌人也喘过气儿来了,你说这账怎么算划算?一刻都不能等,立刻给我组织反击!”
硝烟弥漫中,没有人能说得清,究竟落下了多少发的炮弹和炸弹,二十多架飞机轮番轰炸,十倍于守军的炮火猛烈轰击,山头被硬生生地削掉了两米。
此时的廖耀湘在阅读着一封共军的文件,这是他们在战场上缴获的,这份文件看得廖耀湘是满头的冷汗。
“我军决全力乘敌撤退之际,与敌决一死战,以连续作战方法,求得歼灭全部敌人。不怕伤亡,不怕疲劳,不怕遭受小的挫败,虽每个连队遭受最大伤亡,每个连即打散,或只剩下几个人也不害怕。
司令员林彪,副政委罗荣桓,10月23日。”
剩下几个人还是要决一死战,不知道看完了这封作战指示之后,廖耀湘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许他会有一丝丝的绝望,在黑山进行阻击的解放军战士,哪怕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还是要坚守,那么他们的目的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等待攻击锦州的主力部队到达,想到这儿,廖耀湘的后背冒出了一层冷汗,他当即决定,不能等到攻下黑山了,现在就得往营口撤,新一军要不惜一切代价,掩护整个兵团通过这条走廊。
但25日,经过了一整天的战斗,他的部队还是没有能够通过由梁兴初所防守的黑山、大虎山走廊。
廖耀湘顾不得多考虑,他决心不顾一切,朝营口方向突围,廖耀湘是精明的,对于辽西乃至整个东北的地图,他琢磨的应该不会比林彪少,算来算去,廖耀湘最终判断出,在26日白天,东北野战军的主力就会到达辽西战场,他不能再等了。
廖耀湘立刻命令,黄昏前停止对黑山的攻击,兵团主力向胡家窝棚撤退,各军军长都表示接受这个命令,只有第七十一军军长向凤武说:
“我们在黑山打了三天,部队伤亡巨大,今晚不能行动,请求26日拂晓后再接防。”
不知道为什么,廖耀湘居然答应了。
可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个不识时务的请求,彻底断送了他的兵团和他的军事生涯。
26日凌晨三点,已经打得筋疲力尽的梁兴初,接到了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打来的电话,放下电话,梁兴初双眼放光,电话里只有一句话:
“梁大牙,顶住了!兄弟部队到了!”
07
1948年10月26日,在锦州以北、沈阳以南,那块面积不太大,村庄稀疏的地域内,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纵队,悉数到场,国共双方总兵力超过百万人的部队前所未有的密集地扭成了一团,双方任何一支部队都很有可能与对手擦肩而过,或是迎头撞上,整个战场呈现出了一派纷杂交错的局面。
林彪给各纵队下达的命令是第五、第六纵队插入敌后,切断廖耀湘兵团向沈阳的退路;第一、第三、第八纵队,担任正面攻击,直逼廖耀湘所在的黑山地区;第二、第七、第九纵队,作为第二梯队迅速向前靠拢;位于长春的第十二纵队和各独立师兼程往南压;独立二师南下进攻营口,阻止敌军从海上增援或逃跑。
独立二师本来是奔着营口去的,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林彪还专门派野战军作战处处长苏静,带领着一个重炮连从锦州出发,直接去找独立二师,并且参与指挥。
可苏静还在路上呢,林彪就发现,国民党军队并没有往营口撤退的迹象,独立二师赶到营口之后,很可能面临着无仗可打的局面,于是林彪又下令,命他们赶紧北上新民,从侧面打击廖耀湘兵团,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正是独立二师的北上,立了奇功。
北上新民的独立二师,在路上就碰到了廖耀湘撤退往营口的先头部队,这是廖耀湘派往营口方向开路的第四十九军前卫团,当时根本顾不得多想,一声令下,独立二师就冲入了一望无际的敌人当中,谁知道,敢打敢冲的独立二师以及重炮连,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据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之子卫道然回忆说:
“有重炮,一压重炮,他判断错误,他说这个东西是解放军主力,因为有重炮嘛,一般师里的没有重炮,军里的也没有什么太大重炮,一说主力,说不能走,本来就混乱,又往回走,不得了了,不得了,就来回打圈了。”
原来,独立二师义无反顾的攻击,以及重炮连震天的炮声,使得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军的军长郑庭笈产生了一个错觉,郑庭笈不但认为自己是遇到了林彪的主力部队,而且他还认为,这些部队其实早早地就在这儿等着他,想将他吃掉。
其实,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廖耀湘还是有机会率领整个兵团向营口撤退的,因为此时,东北野战军的合围还没有形成,而四十九军的突击进度也就证明,跑出去的机会还是有的。
但是,当廖耀湘得知郑庭笈遭遇共军主力猛烈阻击而无法前进的时候,他也做出了营口之路已被截断的判断。
原本下定决心的廖耀湘,又开始在原地举棋不定,1948年10月26日这天,无论是向锦州推进,还是向营口撤退,廖耀湘都没有机会了,国共双方军队,在辽西走廊上搅在一起,全都乱了,由于战术动作变化太快,不仅国民党军队,兵找不到官,官顾不上兵,解放军的建制也分解成师、团、营,上传却不能下达,参谋长刘亚楼不禁有一丝担忧,他说:
“林总,现在战场混乱不堪,像个立体滚筒,全都挤成一堆儿了,我看,我们不如来个大胆穿插,全面渗透,以乱制乱,乱而取胜。”
太啰嗦了,林彪就一句话:
“乱不乱我不管,找到廖耀湘就行。”
1948年10月26日,廖耀湘还在胡家窝棚旁的开阔地上观战,离他最近的解放军战士不超过五百米,可当他回头看的时候,廖耀湘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回到窝棚里的兵团指挥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