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豫边区从1942年9月至1945年9月广泛深入开展的民主民生运动,使农村群众基本在经济上改善了生活,在政治上获得了民主和权利;使抗日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大增强,边区各项建设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边区根据地获得了空前巩固。这一切,为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乃至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七大期间,邓小平同志作为七大代表一直留在单拐工作,但仍被选为中央委员。6月10日晚,邓小平接到毛主席电报:“拟在最近举行一中全会,你在‘七大’当选中委,望接电即赶回总部,待美机去太行时,就便乘机回延安开会。”
接到毛主席电报后,邓小平抓紧时间向北方局、平原分局、行署和军区领导安排和交待工作。要求北方局机关继续留驻单拐村指导边区的减租减息和民主民生运动,完成中央交付的政治使命。不久,邓小平携夫人卓琳告别驻单拐村的党政军领导和单拐村的父老乡亲,赶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届一中全会。
邓小平同志在单拐住了近3个月,是其在河南工作生活最长的地方。
1945年9月,为适应战争形势对武器装备、后勤供应的迫切需要,冀鲁豫军区决定在清丰县单拐村成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军事工业部。建立了兵工一、二、三、四厂和炸弹厂等20余个兵工厂,其中,兵工一厂就设在单拐村,二厂、四厂、炸弹厂、皮革厂也均在单拐附近。单拐村又成为冀鲁豫边区军工生产的中心。
兵工一厂职工210人,设备25台,主要生产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利用咸丰年间建立的陈氏祠堂作厂房,全村腾出150多间民房供职工和家属居住,常年有20多名民兵在公安人员带领下,轮流值班,保护工厂。在这样恶劣的战争环境下,1946年4月,兵工一厂成功试制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盖亮号”70毫米步兵炮。该炮重量只有200公斤,口径70毫米,射程3500米,一匹马可以拉动,拆开后两匹马可以驮走,非常适合八路军游击作战的特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目前这门大炮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