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绝对保密;六是正确认识伪军反正的作用和意义,其目的是为了造成敌人营垒的瓦解,不是着眼在扩充多少人枪:七是把握好伪军反正的时机和原则,凡有觉悟的伪军,应尽可能留在敌方,在敌人内部进行斗争,只有在事机泄露时才坚决反正,争取先机。第一支队在 3年时间里,共吸纳了3股伪军反正,即金坛王德成部、镇江韦岗绥靖队(姜希安部)及镇江杜某某部,共计300人枪。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对敌伪军主要强调“以消灭与争取同时并重的方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处于日、伪、顽的夹攻之下,环境更加险恶,因此,对伪军工作的方针政策做了新的调整,强调在伪军中建立秘密工作,长期埋伏隐蔽待机,并使伪军采取各种方式暗中助我,而不是立即反正。1941年8月4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敌伪军组织的工作决定》中指出:“要孤立日寇,使日寇不能扩大伪军与巩固伪军。对已组成的伪军加紧争取工作,以便在必要与对我们有利时举行反正,现时应争取对我帮助,不坚决反对我们,这是对伪军组织的总方针。”1944年后,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战场开始进入局部反攻,对伪军工作的方针又做了调整。1944年5月,中共中央确定了对各种不同的伪军采取的不同策略。12月8日,华中局发出《关于加强伪组织政治攻势的指示》,要求抓住国内外的有利形势,对根据地周围一切大小城市及交通要道的伪军及伪职人员和家属,有计划地开展政治攻势,利用一切关系与可能,加强组织联络工作,争取广大伪军、伪军组织人员参加抗战工作。1945年6月,华中局再次发出指示指出,鉴于日军日益表现恐慌动摇,要求抓住时机,对一切与我无直接和间接关系的伪军,应普遍公开联合他们立即反正。 而那些有关系的伪军要继续隐蔽,等待时机,以便将来配合战略反攻。华中局再次对伪军工作发出指示,并且,强调当前伪军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争取大股伪军与带战略性地区的伪军上面。
根据中央和华中局的指示,新四军在对日伪军发动军事攻势的同时,抽调大批得力干部,广泛组织力量,对伪军 、伪军组织开展了群众性的政治攻势。新四军的政治攻势发挥了巨大威力,争取了大批伪军、伪军组织人员反正投诚。1944年8月13日,驻南京的伪警卫第三师师长钟健魂率所部3000余人反正。这是华中地区伪军反正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新四军军部决定将反正部队改编为华中解放第一军,钟健魂任军长,刘贯一任政治委员。伪军警卫第三师的反正,给了日伪军一个沉重的打击。其他地区也有整营、整连、整排伪军向新四军投诚,零星投诚者更是连续不断。还有不少伪军、伪军组织人员小心保存着新四军散发的“归来证”,暗中帮助新四军进行抗日活动,如保护新四军在敌占区的工作人员、向新四军送情报等。
据不完全统计,8年抗战中,新四军共争取反正伪军54000余人,占歼灭伪军总数的15.4%。其中,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华中各地争取伪军反正人数为2.2万余人,并掌握与控制了一些伪军 、伪组织,孤立了日军和伪军中作恶多端的特务分子,加剧了日伪之间的矛盾,促使伪军进一步分化动摇,削弱了伪军的战斗力,有力地配合了军事上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是加速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