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韩德勤。1943年3月,韩德勤背信弃义,不仅不离开让其休整的新四军根据地退回原来的防地,还率部侵入淮北根据地中心区的金锁镇、头集、山子头一带,残杀抗日军政干部,激起根据地军民的无比愤慨。淮北和苏北的新四军部队“本着先礼后兵的方针,以武力驱逐其重返原防”,经再次向韩德勤劝告无效后,对韩部进行反击,在山子头地区全歼韩部,俘虏韩勤德及其参谋长吕汉卿以下1000余人。为了团结抗日,新四军未对外公布韩德勤被俘,原准备在战地释放,但韩德勤担心只身逃脱无法交代,要求面见新四军领导人,并且承认山子头事件是自己的过错。在此情况下,陈毅亲自前往淮北新四军部队,与韩德勤会见。在他表示今后不再反共的承诺下,迅即将其释放,并发还部分人枪。同时划出睢宁、宿迁两县间的部分地区,作为韩德勤部的活动地域。
第三,积极团结争取中间势力。所谓中间势力,主要是指中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这三部分人。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中间势力还包括国民党中的多数党员和多数军官以及抗日小党派等。争取中间势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一、共产党有充足的力量;二、尊重他们的利益;三、对顽固派做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新四军以全民抗战的政治主张,积极抗日的军事行动,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劳资互利的经济政策,谦虚诚恳的待人态度,通过登门拜访、书信来往、诗文会友等多种形式,团结、争取了各地的开明士绅、社会名流、民族工商业者、国民党的旧官员、旧军官等等。陈毅和苏北指挥部于1940年8月进驻黄桥地区后,为了创建根据地,积极充实主力,整训部队,打击日伪军,开展群众运动,建立政权,召开各界代表会议,大力宣传新四军团结抗战的主张,努力争取各界人士出面制止国民党制造磨擦,取得很好的成效。当时,在苏北地区的中间势力除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等地方实力派外,还有韩国钧(韩紫石)、朱履先为代表的中上层民主人士。他们德高望重,在当地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中有很大的影响。争取团结好他们,是孤立苏中顽固派的重要环节。陈毅谦虚诚恳地到朱履先家中拜访,又写信给韩国钧,诚恳地邀请他出面调停磨擦,为团结抗战献力献策。朱履先表示拥护新四军的主张,并带领黄桥工商界人士为新四军捐款6万元,同时联合开明士绅向韩德勤发出呼吁,要求接受新四军的停止反共、分区抗日主张。韩国钧也表示愿意出面斡旋。接着,韩国钧积极为苏北地区的和平奔走,并于9月中旬,在海安召开苏北绅商界知名人士座谈会,由他领衔发出致苏北各方长官电,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争取中间势力,使韩德勤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陷于孤立的境地,为之后的黄桥自卫战役的胜利打下基础。华中其他地区的一批开明士绅也都在新四军影响下,以各种方式积极支持或投于抗战事业,如皖江地区的吕惠生、豫皖苏地区的鲁雨亭等直接参加到抗日队伍中来,吕惠生后来还为革命牺牲了生命。有的献出全部家产,支援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如皖南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的刘敬之,在皖南事变后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护送失散的新四军多人突围,重新归队。他因此四次被国民党地方政府逮捕入狱,并且始终不屈服。
此外,新四军还十分注意做好地方实力派的团结争取工作。利用地方实力派与国民党中央军的矛盾,希望他们不要参加反共战争,或者为敷衍上级命令而采取打假仗朝天放枪等。同时,承认并照顾他们的地位和实际利益。这些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黄桥战役期间,陈毅三进泰州城,与李明扬、李长江搞好关系,结果,争取到李明扬与陈运泰部在黄桥作战中保持中立,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在皖东北地区,江上青、张爱萍等争取了盛子瑾的合作,打开了当地的抗战局面。李先念利用西北军孙连仲、川军王缵绪与中央军的矛盾和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