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主力纷纷溃逃,致使豫东、皖北大片国土沦陷。新四军第四师根据党中央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精神,毅然于1月30日开始尾追日军西进,给日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收复了大片国土,有力地支援了龟缩于新黄河以西的国民党部队。1943年2月,日军大举“扫荡”苏北盐阜地区国民党韩德勤控制区时,被击溃的韩德勤部根据战前与新四军第三师达成的协议,纷纷退到淮阴、涟水之间的新四军根据地休整,并得到新四军在粮草、经费方面的接济。这些充分显示了新四军维护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意识。
其次,在反磨擦斗争中,始终坚持团结、进步、抗战的原则。新四军既坚持同国民党合作抗日,又在反顽斗争中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从而挫败了国民党的反共计划,使国共合作抗日局面艰难地维持到了最后。新四军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磨擦,坚决以武装自卫击溃了顽军的反共企图,反顽斗争成为新四军坚持抗战的一种特殊斗争形式。
中原局和新四军广大指战员遵照党中央反磨擦斗争的方针政策和原则,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在华中各地制造的反共磨擦,一方面申明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一方面动员力量,先后果断组织了定远和半塔两次自卫反击作战,打破了顽军的围攻,同时镇压了屯昌等地反动地主的暴乱,并且取得了黄桥自卫战斗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磨擦,从而为坚持津浦路两侧的抗日阵地,巩固和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使苏北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
1940 年10月19日,国民党军正、副参谋长何应钦、白崇禧致电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新四军叶挺军长(即“皓电”),要求在大江南北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并将50万人的八路军、新四军缩编为10万人。与此同时,又密令汤恩伯、李品仙、韩德勤、顾祝同等部准备向新四军进攻。“皓电”进一步表明了国民党企图将八路军、新四军驱逐到黄河以北,同日军配合夹击消灭之的险恶用心,成为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起点。
11月9日,党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复电(即“隹电”)何应钦、白崇禧,据实驳斥“皓电”的反共诬蔑和无理要求;同时表示,为顾全大局,坚持团结抗战,新四军驻皖南部队将开赴长江以北。这就是一种节制和让步。
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往长江北移,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7个师8万余兵力的包围袭击,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
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提出在政治上取攻势、在军事上取守势(即在军事采取忍让,不打到国民党的后方去),坚决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正确方针。周恩来在重庆从政治上和宣传上进行了猛烈反击,公布皖南事变的真相,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罪恶行径进行声讨,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面目。中共中央于1月20日 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盐城成立,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
国民党当局制造皖南事变,并没有达到消灭共产党、新四军的目的,反而惊醒和教育了对国民党当局抱有幻想的人们。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维护抗战大局的态度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赢得了多方同情,扩大了在群众中的影响,提高了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海外华侨反对国民党当局搞分裂。在国际上,苏、美、英等国也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表示反对或不满。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蒋介石被迫在第二届参议会上表示:“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行动。”至此,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成为不受国民党约束,在共产党领导下完全独立发展的部队,在反顽斗争中始终不渝地贯彻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最精彩的事例要数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