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高龄的以色列老兵武大卫(大卫·本·乌泽勒)精神矍铄、身材挺拔,举手投足间依然是军人风范。在其位于特拉维夫市郊的寓所,武大卫一见面就热情地握着本报记者的手说:“我非常愿意和你聊一聊长征。现在我经常收到训练基地和学校的讲座邀请,希望了解长征的人很多……”
2005年,70岁的武大卫重走了当年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3月10日从江西瑞金出发,7月25日抵达陕北吴起镇,历时138天,其中步行1200多公里、汽车行程2.4万公里,途经9个省、自治区。一路上,他和同行的张爱萍将军女儿张小艾以及翻译等一道参观红军重要战场、会议旧址和纪念馆,采访上百名老红军。所到之处,人们喜爱、尊敬这位以色列老兵,还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武大卫。在他的书房里,满是他当年重走长征路时的纪念——笔记、照片、书籍、荣誉证书……
“这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武大卫说,他读过斯诺的《西行漫记》和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长征这一段历史成了他心中神圣的丰碑。他在军旅生涯结束后,探险、摄影,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寻找着“信仰的力量”。上世纪末,武大卫断断续续在中国待了4年,迷上了中国文化,矢志要找到中国走向今天成功的原因,找到“支撑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
“我就是要到普通游客不会去的地方,到大山里去,到乡间去了解中国”,他决定重走长征路。家人和朋友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称他是“疯子”,但征服过乞力马扎罗、珠穆朗玛峰的他想法坚定,一定要像当年的红军一样体验一下。他说,出发之前,自己以为这条路是一条适合大部队急行军的路线,“没想到路途如此艰辛”“没有亲自走过的话,其困难程度是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
一路上,武大卫在大山中迷失过方向,在湿滑的道路上摔过跤;他效仿当年的红军,忍耐着饥饿困乏;每到一处当年的战场,武大卫都要详细地了解当时的兵力对比、武器配备、进攻方向等等。对于红军为何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武大卫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孙子兵法》是中国古老的军事智慧,毛泽东和蒋介石一定都用它来指挥作战,为什么结局不同?”他说:“当年的红军基层军官后来曾对我说,他手下的士兵病了,他亲自给士兵喂饭;士兵腿受了伤,他亲自给士兵按摩。官兵一致,相互关心;军官以身作则,战士受到尊重——这就是红军胜利的秘诀。”
武大卫说:“正是这种深深带着中国文化烙印的精神激励着红军走完长征路,让红军能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败比自己强大百倍的敌人。坚强的信仰是军人的胜利之本,是珍贵的精神财富。这笔珍贵的历史和精神遗产应当永远传承下去。”他说:“长征路上,到处是珍贵的东西。应该让更多的人去走走,去体验,去接受历史的教育。”
“长征路是中国的希望之路。”武大卫说,“红军在长征结束之后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继续着新的战斗。如今,中国正走在新长征的征途之上——中国文化中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红军走完了长征之路,也将继续激励着中国人迎接新的胜利。”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24日 22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