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 年,索尔兹伯里向周恩来请求,批准自己来华重走长征路,并采访健在的长征干部,把这部历史写出来。1983 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了索尔兹伯里的请求,他“长征路上写长征”的计划终于得以实施。
1984年3月,已经76岁高龄的索尔兹伯里飞抵北京。在北京,索尔兹伯里联系和采访了许多亲历长征的健在者,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级将领,下至当年的红军战士以及知情的普通百姓,均在采访之列。同时,他在好友谢伟思的协助下,走访了中共党史、军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档案管理人员,认真查阅了长征的有关档案文献资料。
在美国亲友和中国专家及翻译人员的陪同下,索尔兹伯里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艰难旅程。索尔兹伯里一行选择按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行进,并酌情寻访了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战斗过的部分地区。历时74天,途经七八个省份,从江西一直到达陕北,行程1万余里。索尔兹伯里考察体验了长征路上的复杂地理环境和恶劣气候条件,通过与老红军、老船工、老牧民们的交谈访察历史和现状,了解风俗民情,遍觅革命遗迹,博采轶闻趣事,从历史与现实的相交点上,深切感受长征的艰难困苦和伟大意义。
“长征”归来,索尔兹伯里转入了深入研究和紧张写作之中。1985年10月,《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由美国的哈珀与罗出版公司出版,立即引起轰动,《时代》周刊等作了大量报道。该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索尔兹伯里曾说:“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他总结说:“长征实际上成了中国革命的熔炉”,“长征中,没有任何革命领导人投敌,长征的每一步都使他们变得更为坚强”。
1993年,索尔兹伯里因心脏病复发去世。根据他的遗嘱,他在踏访长征路上随身携带的心脏起搏器送给中国,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斯人已逝,佳作流传。
1986年3月,索尔兹伯里曾为《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文版写过一篇序言,在这篇自序的最后,他借斯诺说过的话表达了对长征及长征精神的理解:“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