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在宜人的山谷里,树叶变成了黄色、红色和褐色。小小矿泉疗养镇看上去像是被裹在火焰里……”在小说《为了告别的聚会》开篇中,米兰 昆德拉这样描述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以西大约120公里的小镇----卡罗维发利。
几个月前,同样是在秋天,我来到卡罗维发利,映入眼帘的尽是黄叶、红叶和褐叶。只不过,这并没有让我感到火焰般的灼热,反而是蒙蒙的细雨让我心中平添了几分怀旧的幽思和淡淡的感伤。因为,我此行的目的是凭吊和缅怀一位故人----全世界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导师卡尔 马克思。
卡罗维发利镇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到此猎鹿,偶然发现了温泉,于1358年修建了第一座温泉山庄,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查理的温泉”,捷克语发音为“卡罗维发利”。与很多地方不同,镇上的温泉主要不是用来洗浴,而是用来饮用的。据说,泉水对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几百年间,许多王公贵族、名人雅士都对卡罗维发利的泉水趋之若鹜。特别钟情于此的名人有歌德、普希金、托尔斯泰、贝多芬和肖邦等。
潇潇秋雨中,我们边走边打听,在镇上彼得大街西边找到了专门为纪念马克思修建的雕像。雕像坐落在苍松翠柏之间。这是一座老年马克思的全身坐像,他身着西服,双手自然地扶在膝上,眉头紧锁,凝眸沉思。碑文上写着:“卡尔 马克思于1874、1875、1876年来此疗养。”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着手准备写第二卷和第三卷,但健康状况使他根本无法继续写作。恩格斯曾在一封信中写道:“马克思若干年来就时常失眠,而且越来越严重……《资本论》法译本给他带来的繁重工作,使病情恶化了。”此外,马克思的肝部也发现肿大。针对马克思严重的病情,医生多次建议他到卡罗维发利饮用矿泉治疗,但马克思均因费用太贵而拒绝。后来,恩格斯想方设法才说服马克思来到卡罗维发利。
从城堡山出来,我们来到卡罗维发利镇中心,寻找当年马克思下榻在城堡街的“日耳曼尼亚旅馆”。我们询问了很多当地人,可没有一个人知道,也许这家100多年前的旅馆早已不复存在。
继续南行,我们来到著名的瓦杰狄洛喷泉。这座喷泉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的喷泉出水高度和水温都在镇上排名第一。相传这也是马克思经常来观看和饮用的一座喷泉。我仰望那百余年来未曾停歇一直冲向天空的喷泉水柱,仿佛穿越时空,看到马克思就站在旁边和我一起注视着它。
喷泉旁的游客服务中心,出售各式各样的瓷制矿泉杯。销售矿泉杯的商人告诉我们,很早以前卡罗维发利就开始生产瓷器。这不禁让我联想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劳动分工使人类变成机器的附庸,思维能力变成了机械记忆。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马克思正是在参观了一家瓷器作坊后得出了这些结论。按时间推测,很可能就是在卡罗维发利疗养期间。
我们按照矿泉杯上的标注寻找马克思饮用过的泉水,并一杯一杯地品饮。好在卡罗维发利镇上的每个泉眼都有清楚的标牌,我喝到了马克思曾经饮用过的所有泉水。用这种方式,我们寄托对一位伟人的追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