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访谈>>正文
重走长征路 体悟长征精神——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立华
2023-06-14 16:58:03
来源:人民周刊
作者:武凤珠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三次重走长征路,身着当年红军战士所穿的粗布灰军装,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立华仿佛与革命先辈一起,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真的成了红军。

    “长征路上,不同路段有不同的特点。这一路,沉积着厚重的革命历史知识、智慧、精神和信仰。”在本刊记者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采访王立华时,多年专注研究红色文化的他,着重提及了自己重走长征路的经历,以及走在长征路上对长征精神的感怀。

    精神力量支撑长征胜利

    在2016年第一次重走长征路以前,王立华去拜见了一位老红军——开国上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萧华的夫人王新兰女士。9岁参加红军、11岁开始长征的王新兰,是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之一。王立华拜访的那一年,她已经94岁高龄。

    在长征队伍中,王新兰曾担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部宣传队队员,行至爬雪山等路途紧要处,她时常前后奔波,为红军战士鼓劲加油。王立华探望她,是在她休养的医院里。王新兰向他回忆起在长征路上做宣传的场景:落到队伍后方时,红军战士直劝她,“小妹妹,快先走吧!”她却不愿意,“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直到得知这便是队伍最后面的一支部队,她才放心离开。

    “为什么要有宣传员?因为长征这样艰难的路途,如果没有精神力量,根本走不下去!”王立华介绍,在他重走长征路时,饮食、居住、路线、游览等,都有旅行社妥善安排,但是他仍然感到一路走下来非常辛苦,而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从渡过江西省于都河,到陕西省吴起县的吴起镇战役胜利,这一段时间的真实长征路途,红军战士却是长达1年多的无后方作战。“无后方作战是什么概念?吃、住、行都没有基本保障。饭有得吃还是没得吃?不知道,树根、草根、树叶、野果等都是家常便饭。有没有地方睡觉?不知道,边走边想办法解决。长征走的又都是人迹罕至的路线,就连讨饭吃都没有地方讨。”

    一支浩浩荡荡的部队,一年大部分时间风餐露宿,没有正常的生活和作战供给,就连最基本的粮食、被装、药品、宿营房舍和枪支弹药都匮乏,一路几乎全凭两只脚,跨越河流、雪山的险滩激流等天堑。王立华介绍,地上是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天上是每天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路上还有数不尽的艰难险阻,“都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往前走”。

    红军长征,是反“围剿”失败后迫于形势的战略转移,起初并不知会走到哪里,一路不断调整方向和目标。直到1935年走到哈达铺镇,才得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领导的陕北红军创建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还存在着。“总算可以落脚,找到希望了。”

    爱国将领张学良离世前,曾接受电视台采访。被问及为何与共产党合作时,他回答:“我佩服他们!我也是带兵的人,知道带兵之难。如果我带着我的队伍走长征路,不要说25000里,走不出1000里,人就全都走没了。”王立华认为,张学良的这席话是切身体会,也说出了长征胜利的不易:“这样一路走下来,没有精神力量,能行吗?”

    越过天险彰显精神光辉

    王立华所走的长征路线,是中央红军走过的路线,当时的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主要领导都走过;是红军长征队伍走的最长路线,也是爬雪山、过草地等后人熟知、惊心动魄的长征故事发生的路线。“处处是险境,步步关生死。”在他看来,发生在这条路线上的长征故事,尤其彰显出红军战士的不屈精神和信仰。

    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北部高原的松潘草地,方圆15200平方公里,由于河汊众多、排水不畅,形成大片沼泽,到处都是深不可测的泥潭,鸟兽绝迹。王立华形容,草地中的泥淖如同一个个隐藏的陷阱,“陷在里面,会游泳没有用,越是挣扎,陷得越深,许多红军战士陷进去后,就永远消失不见了”。

    找不到食物,王立华引用开国中将、国务院原副总理余秋里的追忆:“进入草地后,红军所到之处,草根、树皮、植物茎块等能吃的全被一扫而光,有的战士把机枪带、皮腰带、文件夹等皮革都煮了吃。”饥饿至极的红军战士,甚至把鼓皮等宣传用具上的动物皮撕下来,一小块一小块地分着吃,“实在舍不得吃,就煮一锅汤,有点肉皮味儿”。走在队伍后方的红军战士,能够在前面的干马粪中扒出尚未消化的青稞、大豆充饥,都是一种幸运,很多战士永远长眠在饥累交加中。王立华说,有些战士牺牲时,口中还含着未能咽下的草根。

    王立华讲述道,就在快出草地时,走到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原班佑乡,“一个连的红军战士,一个晚上全没了”。当晚,这个连的战士靠在草地上休息,第二天一早行军时,却怎么都找不到,部队派人回去找,看到战士们像雕像一样坐在那里,迎着太阳,脸上还带着红润,却已经全部牺牲了,“当时还以为是特务干的,后来才知道,是晚上瘴气袭来,一下子吞噬了全连战士的生命”。

    入选语文教材,被改编为京剧、电影等的长征故事《军需处长》,发生在“千山鸟飞尽”的雪山上。“我们去的时候,山上雪不多,但是当年红军翻越时,山上真的有厚厚的积雪,这与气候变化、雪线上移有关。”王立华介绍,中央红军翻越的雪山,平均海拔约为5000米。“5000米是什么概念?4000米左右就是雪线,高原牦牛是非常耐寒、耐缺氧的动物,但是到了雪线就开始横着走,不再往高处走了,因为受不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访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研究中心主任谢庐明
·下一篇:无
·红色头条-王立华:四渡赤水前后,毛主席遭遇三次信任危机的启示(组图)
·王立华:解读延安——宝塔山下的红色圣地
·王立华:纪念百年岸英,传承英烈精神(组图)
·王立华:纪念百年岸英,传承英烈精神(组图)
·王立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公有经济主张
·王立华:新时代自觉认同“两个确立”的理由
·王立华:建议把电影《守岛人》列入党课、团课 和学生修养基本教材
·王立华:我们为什么要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王立华:走韶山的“毛泽东小道”有一种奇妙感觉(图)
·让人类宝贵精神财富长征精神代代相传——王立华大校在北京玉海园宣讲长征精神受欢迎(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重走长征路 体悟长征精神——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访赣南师范大学
“体育+”为乡村振兴注入“体育”力量
韦绍行:发扬红军精神铸牢对党永远忠诚的政治品质(
安徽推出15条红色研学线路
特稿:发扬红军精神铸牢对党永远忠诚的政治品质(谨
河北省三人入选2023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
研学旅行让湖南更热闹
江西九江:追寻岷山红色记忆
红色名村别样红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想念伟人
歌颂祖国 唱响云南 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艺术节启
特稿:感恩党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