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
主持人:
记者 刘小兵
特邀嘉宾: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副部长 李泉
军事博物馆馆长 董长军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熊杏林
国防大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主任 马刚
编者按:
长征被称为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故事”,更是人类战争史上不朽的篇章。中国工农红军历尽千难万险,历时两年,“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演绎了世界军事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些精彩绝伦的战争背后有着怎样的智慧谋略?什么样的精神和力量使当年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红军能够战胜数倍于自己的敌人?80年过去了,长征中对今天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具有哪些启迪?本版特邀四位军史研究专家对此加以解读。
让理想信念的灯塔永远闪亮
主持人:长征中,面对强敌、疾病、饥饿、寒冷,英勇的红军将士没有退缩逃避,并最终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奇迹,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他们战胜了这些艰难困苦?
李泉:可以说,长征的胜利就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那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935年9月,张国焘胁迫朱德接受他南下川康的计划。朱德斩钉截铁地说:“北上抗日是中央的决定,中央的路线是正确的,就是枪毙我,也决不接受你的命令!”表现了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正是坚定的政治信念,把红军官兵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使红军在艰苦复杂的斗争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维系和增强了革命队伍的团结,战胜了强敌和种种艰难困苦。
熊杏林: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军长征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精神基础。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战士周广才在和战友们过草地时没了粮食,只能靠煮皮带充饥。当他看到自己在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皮带被切掉一段煮汤时,攥紧剩下的半截皮带,含泪对战友们说,我们把它留着作个纪念吧,周广才后来将这半截皮带捐赠给国家。这就是信仰力量的生动写照。
主持人:今天在进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征程中,理想信念的力量该如何加强?
李泉:强军先强心,铸剑先铸魂。我们要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环境如何变化,不论遇到何种考验、何种诱惑,都要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思想道德不滑坡,革命意志不衰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官兵理想信念,这是深入推进改革强军新征程、夺取强军兴军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强军梦,必须以理想信念为支撑和指引,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来统一思想和行动,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要求,打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军队”,让理想信念的灯塔永远在我们心中闪亮。
打赢信息化战争仍需“奇招”
主持人:长征中,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血战腊子口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战例,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战争谋略?
马刚:中央红军最多时只有8万多人,而蒋介石调集了百万大军。红军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劣胜优,得益于奇正结合、出敌不意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长征中,蒋介石把防堵各路红军会师作为兵力部署和组织作战的重心。红军则时常转兵别向,将敌部署置于无用之地,并利用敌人兵力分散之机,集中兵力攻其一点,取得主动。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红军在贵州采取新的战术……使得南京的飞机越来越难以侦察出红军主力部队每天行军的目的地。”这里所说的“新战术”,指的就是“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经典之举。
董长军:长征是一次极为特殊的战略转移行动,其战略重心是如何突出敌之重围,保存有生力量,创建新的根据地。遵义会议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军事领导者地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军事领导者紧紧抓住了“突出重围、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这一战略重心,使遵义会议以后的几乎每一次战斗都紧紧围绕这一战略重心展开。红军还有效地利用敌方的利益差所形成的弱点,使自己总体上的“弱”和“劣”转化成为局部战场上的“强”和“优”。
主持人:长征中取得的这些战争经验和智慧,对于当今信息化时代的现代战争有何借鉴?
马刚:对于军事力量弱的一方而言,军事斗争的奥妙在于能够把军事力量对比向“由弱到强”的方向转化,形成局部优势,即非对称优势。实践表明,信息化军队的优点和长处是高度信息化,其严重的短板也是高度信息化。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要打赢信息化战争,战胜信息化程度和实战经验比我们多得多的强大对手,必须出奇制胜,瞄准对手弱点发力。长征中,军事上的胜利靠出奇制胜;今天,我们想打赢信息化战争,仍需要有“奇招”,采用最擅长的作战样式,与对手打一场我们主导的“中国式”战争,即信息时代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改革强军要主动作为迎难而上
主持人:红军在长征中多次进行过整编,请问这些整编的目的是什么?为夺取最后的胜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李泉:长征中,红军多次整编,党中央对红军的领导体制也不断调整,使部队的编制体制适应长时间战略转移的需要,确保了部队行动迅速、指挥便捷,充分发挥战斗力,为夺取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余次整编,有因失败而被迫实施的,如湘江惨痛损失后的黎平整编;有根据战略转移需要和充实战斗部队需要及时整合的,如扎西整编、哈达铺整编;有为促进部队会师融合的,如甘泉会师后整编暨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等。中央红军整编次数最多,体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体现了整编的主动性、前瞻性,更体现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主持人:这种整编对如今正在进行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有些什么启示呢?
董长军:长征中红军整编对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有深远影响,对今天的改革强军有着深刻启示。长征中的整编面对的是生死存亡,战况变化快,部队伤亡大,改则生,不改则亡。今天的改革强军在和平环境下进行,或许有人说长征中的缩编、撤编是因部队减员,而今不存在这一前提。但改革强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对于军队各单位而言,必须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红三军团是彭德怀一手创建、发展起来的,是中央红军的主力之一,到陕北后,该军团却被撤销番号。提出这一建议的,正是彭德怀自己。长征出发时,黄甦任红八军团政委。过湘江后红八军团撤销,黄甦降任红一军团1师政委。到陕北后,组织又将其调任非主战部队陕南红74师政委,黄甦请求参加直罗镇战役后即赴任,结果战死沙场。长征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当以生命相许于革命事业时,当以毕生追求坚定信仰时,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强军兴军新长征呼唤军人血性
主持人:在长征的记录和描述中,每个扣人心弦的故事都显示出了红军将士的血性。正是凭借这种血性精神,红军将士才完成了长征这一伟大壮举。强军兴军新长征中,如何培育军人的血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