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访谈>>正文
徐光耀:我的终生抗战
2015-08-28 17:51:18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今年的徐光耀格外的忙,虽然年届九旬,访问他的人依然很多。因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那场战争对于人类来说,记忆太深刻了,教训也太深刻了,难以磨灭。

    徐光耀是一位有着抗战情结的作家,他写下了《平原烈火》《小兵张嘎》《四百生灵》《望日莲》《乡亲们哪》《杀人布告》《冷暖灾星》等多部小说或电影剧本,有的作品,已经成为经典,久享盛誉。他的作品为什么好?除了写作上的功力之外,还在于徐光耀本人是一个13岁参军的小八路,参加大大小小的战斗不下百次。也就是说,他首先是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战士。当战士时,并没有想到当作家;当了作家之后,依然战士本色。因此他的抗战作品,不是隔岸观火之作,而是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记录。

    周铁汉、张嘎等文学人物,我们知道,但是作者的八路生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心路历程,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为此,我们特邀写过《小兵张嘎之父》的闻章就此话题来与徐光耀“叙旧”,重温当年。

    闻章:徐老好。几年过去了,我还记得您讲过的当年您参军的故事,哭了七天七夜。总哭吗?一刻不停?

    徐光耀:白天站在墙角那儿哭,先是出声,后来就不出声了,默默流泪。也不大吃饭,端着碗也在流泪。晚上哭累了就睡着了,但是醒来还哭。真的是七天。我五岁时母亲去世,父亲脾气不好,是姐姐抚爱着我。村里来了八路,扫院子,喊大娘,我一见就喜欢。特别是有个住在我们家的小八路王发启,阳光帅气,跟我说得来,还跟我一块儿去放驴,我还偷偷跟他拜了盟兄弟。部队征兵,我一心想当兵,当时有一个最朴素的想法,就是不当亡国奴,要当兵打鬼子。父亲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舍不得我。不同意,我就哭。直到哭到父亲没了办法,只好同意。

    闻章:还有,拽着马尾巴行军……

    徐光耀:到了二里地之外的昝岗,报上名,换上阔大的军装,就俨然军人了。第四天就开拔,向南开,坐船过白洋淀。我那时个子小,记得跟人抬桌子的时候,桌子腿还碰地。过了白洋淀一直向南,小胳膊小腿,走着走着就没劲儿了,没劲儿了也得走,到最后十多里地,实在走不动了,只好拽着马尾巴,让马拖着走。首长见了心疼,他下来,让我骑马。刚上去还好,长时间不行,马背铲得大胯生疼,到了目的地,下不来了,得让人抱下来。

    闻章:您是当年入党。支部嫌您年龄小,我还记得您说过的话:牛大马大,能打鬼子吗?

    徐光耀:那是1938年冬天,参军半年多了。前一天行军到半夜,又闹肚子,没睡好。这天午后在房东家睡沉了,激灵一下醒来之后,知道晚了。爬起来之后,见东厢屋子正在开会,怕别人看到我迟到,就悄悄进去听。人们见到我,眼神很诧异。一个叫金保的问:“徐光耀,你来干什么?”我不想理他。他又问了一句,我就说:“你们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另一个人说:“你知道我们在开什么会?”我说:“你们开什么会,我就开什么会。”大伙儿就笑,说他们开的是党员会。我说:“你们开党员会就不让我参加了?”他们说:“你还不是党员。”我一听就急了,把身后的门板靠得当当响,嘴里喊道:“竟说我不是党员,我都参军好几个月了,竟说我不是党员!”一位文书忙把我拉到一边,给我解释。我这时候才知道还有党员非党员之分。我得入党,于是我也写了申请给指导员。指导员正蹲在那儿捉虱子,接过我的申请书,看着我:“你才多大呀?”我怕他嫌我小,于是我就说了:“牛大马大,能打鬼子吗?”很快,我就入党了。

    闻章:《小兵张嘎》中有人嫌张嘎矮,张嘎说:“电线杆子高,杵在那儿木头一根!”看来这话也有来历。

    当八路的时候,没想到日后当作家,但却真当了作家,且还是大作家。好多人想知道您是如何开启创作之路的,文学爱好是从何时开始的?

    徐光耀:从小喜欢故事。父亲会讲,讲书讲戏讲笑话。《岳飞传》《三侠剑》《包公案》《施公案》等,民间这些书,我都搜来读过。这些定然也有影响。参军之前,在老家上过四年私塾,认了一些字。到了部队,行军打仗之外,就是学习,学习政治,学习军事等。在房东家有时也能见到闲书,《聊斋志异》《西游记》《老残游记》等,以及鲁迅、茅盾、冰心等人的书,都是在这里那里的房东家搜来看的,我还随身带着一本字典。我先当通讯员,后当文书,知道文字的重要,喜欢文字,比如记日记、写信,还有在锄奸科的时候,我还写过布告。再就是给报纸写战地通讯。从1942年开始,我写了不少的通讯,登载在《火线报》《冀中导报》《团结报》等报上。比如《猛将王峰》《攻克码头李》等。还有行军途中,跟战友比着背诗,一人一首地背诵。也写诗、顺口溜,比如那首《雪夜行军》,就是见景生情之作。这是很自然的事,甚至连锻炼文字的意识也不是太明显,说自觉锻炼文字是过后的概括,更没有想到日后当作家。作家多高啊。到后来,特别喜欢文艺,闹着跳槽,到战地剧社去,也不是要当作家。直到上了华北联大,见到陈企霞、艾青、严辰等作家诗人之后,才有了当作家的自觉。这时候,已经是抗战胜利之后了。

    闻章:《平原烈火》是您的长篇处女作,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版的第一部抗战小说,影响巨大。1949年夏天,解放战争已近尾声,部队在天津整训。有了大量的时间,您是7月7日这天,开始了《平原烈火》的写作的。您请了假,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把抗日战争中牺牲了的司令员王先臣的遗像挂在墙上,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

    徐光耀:是“一个人的战争”,也是多个人的。我好像重回战场,跟众多的战友们一起,牺牲了的和没有牺牲的,在一起,重新再经历一次。《平原烈火》与其说是小说,还不如说是报告文学。除了人名地名是虚构的之外,别的也用不着虚构。战争就那么残酷,那么多人,那么多事,血与火,生与死,全挤在一起。我只是筛选,只是归纳。真的是身临其境,外面“咚”的一声,以为是炮击;风刮动乱纸,以为是机枪;一只麻雀朝着窗户飞来,以为是流弹,身子猛一闪。有好多地方,我是流着泪写的。好多人都牺牲了,十几二十几岁的年龄,多可惜。

    只用了两个月,就把初稿写出来了。

    闻章:说一说《小兵张嘎》。好多人不知道,那么纯净、阳光的作品,竟然是在您政治生命处在最低潮的时候写出来的。铁凝说,您用您的笔让嘎子活了,而嘎子也让您活了下去。你们是在一个非常时刻相互成全。

    徐光耀:绝处逢生。张嘎是不幸中的幸运儿。其实,早就想写《小兵张嘎》,一直在准备材料,但那时的名字不叫张嘎,而叫《刘故得儿》,在我们老家,说哪个人嘎,就说这人“故得儿”。我不是一个活泼的人,因此特别喜欢别人的活泼、嘎气。当年赵县有两个小侦察员就非常机灵,印象深刻。《平原烈火》中有个瞪眼虎,活泼可爱,但写到后来就没了他的戏,没有展开,怪可惜的。后来就想着专门写他,于是有段时间集中准备这方面的材料,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动笔。

    “反右”时我在劫难逃,“斗熟了”之后,让继续反省。我想不明白,一个从小忠心耿耿跟着党的人,怎么忽然就反党了呢?我把党反了还怎么活呢?想到自己反党,不说别人不能容忍,自己也不能容忍。但冤屈无处诉。绝望时,突然想到读过一本苏联的《普通心理学》,上面有转移法。大挫折面前,此法最有效。于是集中精力,写《小兵张嘎》。

    周围人性恶劣,回忆起当年当八路时,生活虽然艰苦,但人性真好,八路军与老百姓血浓于水。

    闻章:您回想起无极那位老大娘,伏案大哭。

    徐光耀:无限悲痛,难以抑制。参军的那年冬天,部队驻在无极县七汲村。那天我得了感冒,高烧。早晨起来,别人都去跑操,我披着大衣坐在炕上留守。房东大娘见了,问:“怎么了这是?”看我脸色通红,忙爬上炕来,摸完手又摸头。“哎哟,哎哟!这屋子一冬没生火!”她拉起我要我到她屋里去,“那边炕热,窗户也严实。三顿饭跟我吃,晚上也别过来,就跟大娘钻一个被窝儿……”本来我有点动心了,可一听“跟大娘钻一个被窝儿”,便吓住了,坠着身子,死也不肯去。其实我才13岁,怕什么呢。我越是不去,大娘越是急,终于满脸淌泪,说是没见过这么犟的孩子。见她哭,我鼻子一酸,也跟着哭。她见我哭,更加抑制不住。最后,竟招致她老少一家齐集炕前,泪雨霏霏,陪着我哭了一大早。到出操的人回来,才勉强劝开。因我执意不肯到她屋里去,大娘就抱来两床棉被,替我围在身上,又抱来柴火来烧炕,端来热气腾腾的山药粥给我喝……

    我回想起这个来了,联系到眼前的处境,你说我能不哭吗?嚎啕大哭,痛心不已。

    闻章:《小兵张嘎》,是先写小说,还是电影剧本?

    徐光耀:先写的剧本。写着写着,遇到坎坷,就来写小说。就这样小说、电影剧本交叉着写。1958年1月23日动笔,一个月之后,剧本和小说都写出来了。

    闻章:也不发表?

    徐光耀:想也不敢想。已经是戴罪之身,几个月后就定性为右派了。发表是几年之后的事了,经过在保定农场劳动改造,摘了右派帽子,成为了摘帽右派,在保定文联当一般干部。1961年,文艺政策有所松动,这时《河北文艺》的张庆田到保定来组稿,把稿子要走了,随后就在《河北文艺》上发表了出来。很快,中国少儿出版社出了单行本。

    闻章:拍电影更靠后?

    徐光耀:是的。小说出版后,就想到了电影剧本。给谁拍呢?正好严寄洲在保定拍《野火春风斗古城》,黄胄在保定给梁斌的《红旗谱》画插图。我去看黄胄时,遇到严寄洲,我跟严也认识,就把剧本给了他。他提出修改,修改不怕,但是他的修改意见我实在不能接受,于是把剧本又要了回来。这时想到崔嵬,把剧本寄给他了。在华北联大时,我和崔嵬是同事。1963年,电影拍出来了。

    闻章:《小兵张嘎》是真好,小说和电影,各有各的好,但纯净是共同的。

    徐光耀:看来人就得傻些才好。我当时,没有别的想法,生死两不能,宠辱皆忘,只剩下纯真了。嘎子也纯真,一心为奶奶报仇。也许是两者的心境在这时候合一了……

    闻章:成了生命统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确,您说得对,人就得傻,就得制心一处,如果有名利之想,或者想依附点什么,人不单纯了,作品也就难单纯了,人不深刻了,作品也就难深刻了。

    抗日是您的生命情结之一,一个人的成长期全部在战争中度过,必然会对心灵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您来说,抗战题材是个永远挖掘不尽的东西。因此虽然有了《平原烈火》和《小兵张嘎》,但是,您肯定不满足。您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有机会。

    徐光耀:是这样。抗战对我影响最深刻,一生忘不掉的就是抗战,再就是反右。这两件事构成了我的一生,曲折了我的一生,也成就了我的一生。因此我感念。

    《平原烈火》是个不成熟的作品,只有激情,文学上不能说有多高。那里头干货多,好多是原材料。要想写好抗战题材,就得消化它,升华它。因此《平原烈火》之后,更多的是学习。先是上中央文学讲习所,又上朝鲜战场,紧接着又到老家搞了三年的合作化运动,都是全身心投入。那是个风风火火、激情澎湃的年代,更多的考虑是反映现实,跟上时代。到后来就反右了,就“文革”了,大动荡,大浩劫,没有机会写作了。即便写也不是那么回事了。只有到了新时期,改革开放,才有了重新回顾抗战的机会。

    闻章:于是有了《望日莲》《四百生灵》《冷暖灾星》《杀人布告》等一系列抗战作品。这时候的作品,跟原来的作品相比,在哪方面有变化?是怎么想的?

    徐光耀:《望日莲》是1976年冬天构思的,1977年春天写成。紧接着又写了《“心理学家”的失算》《“二龙堂”看戏》,也是关于抗战的。这些只能算是报春的花朵。稍有闲暇,脑子里还是抗战。有些东西磨灭不掉,或者说历久弥新。有了文学上创新的自觉,是在几年之后。这时我已经到了省文联,文学创作在全国来说,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好多的新观念、新写法在冲击着文坛。河北也一样,涌现出了一批新潮作家,如铁凝、贾大山、冯敬兰、何玉茹、梅洁、杨显惠、汤吉夫等,对我来说,是“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作品让我欣喜,也冲击着我。我也不甘示弱,那时我也不老。因此我也开始探索,写出了《柏树林中的香火》《杀人布告》《跳崖壮士》《我的第一个未婚妻》等一系列作品,《四百生灵》《冷暖灾星》也是在这时候写出来的,《冷暖灾星》和《望日莲》还改编成了电影。这也应该说是我文学上的第二青春,但我并不满意。我觉得我不如年轻人写得好。我的那些生活,若是让年轻人来写,肯定能写出好多更好的作品来。那时我真心跟年轻人学,把我的作品让他们看,让他们提意见。铁凝等人也愿意帮助我,给我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他们都鼓励我这个老头儿。我也收获了不少,我知道了文学上的教育意义不该是直白的,而是象征的隐喻的,文学应该把生活中的多义性表现出来,所谓生活,就是生机勃勃的,是活的,是深刻和深厚的。我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从作品的单一的指向性中解放出来。我也学着从生命本身、从人性本身看问题,尽量在生活中提炼出更深一些的东西。除了跟年轻人学之外,我还读孙犁。孙犁的思维一直是文学的,是人性的。

    闻章:文学评论家阎纲曾经讲过:学孙犁学得最好的是徐光耀,我觉得他看得很准。

    徐光耀:我不敢说我学得最好,但我是真心学。我是真心喜欢他,他的人,他的作品。他也写抗战,也写血与火,但是他写得美,残酷中充满着人性之美,因此他的作品能够流传。

    我真心学,也没学好。美没学来,但我学得了一个“真”字。我敢说我的作品是真心之作。

    闻章:美也有,《小兵张嘎》多美!《战地拾零》多美!《柏树林中的香火》多美!真是美的灵魂,没有真就没有美。可惜《战地拾零》没有接着写下去。

    徐光耀:写不动了。我有大遗憾,一是抗战长篇小说《将军向我们走来》,准备了好多材料,旷伏兆多年的日记我都看了,多次动笔,但多次因故辍笔,到底没能写出来;二是《战地拾零》,一小段一小段的,好多人读了都说好。还有好多,但好像写不动了。

    闻章:该说您的日记了。2013年7月开始整理,2015年7月出书,两年时间大事告竣。

    徐光耀:那还不是你和海波等人的功劳?

    闻章:是海波和他的团队,我不过是中间连接。我说过,这个事情是真心与真心的对接。这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个机会,是个学习和提升的机会。都说有准备的人有机会,我说真诚的人有机会。上苍总是眷顾真诚的人。通过这次整理日记,我收获了很多。您的态度让我感动,团队的态度也让我感动。其实中间,我曾一度不想弄了,您是大家的偶像式的人物,把您的私密都暴露出来,对您是个伤害。

    徐光耀:对我能伤害到什么?说到伤害,应该说是我伤害到不少人。我的脾气不好,再加上年轻,在成长阶段,无论眼界还是心胸,都不够宽阔,因此免不了发牢骚,甚至背后骂人。这些我想掩盖也掩盖不了,即使掩盖了也没有用。我只有暴露出来,让大家知道我当初就是这个样子,有好多狭隘,好多私心,把它亮出来,借此就算是对被伤害者的一种道歉。其实,我不光对别人有意见,我对自己最有意见,我最大的牢骚常常发给自己,我之所以进步慢,是因为自己给自己设障碍。

    闻章:这次整理的日记是从1944年到1982年的,可惜的是再早的日记弄丢了。最早的日记是1940年开始的吗?

    徐光耀:应该是,反正很早。但不会记,就是流水账,司令员王先臣看了我的日记,还笑呢,说这小鬼连买花生花了三毛钱这样的事都记。

    闻章:那天翻了翻出版了的您的日记,感觉还是好。真的如好多人说的,有很珍贵的史料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应该说是一个宝库,八宝箱那样的。39年的日记,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解放后历次运动到改革开放,是对中国几十年历史的一个真实记录,很私密,因私密而真切,因真切而深刻。是个人的心灵史,但也折射着民族史、社会史。

    徐光耀:只是真,芜杂得很,当初随手记下,本不想让人看的,不想却公开了。是好是坏,只好任人评说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陈云长女陈伟力及文献专家谈“纪念陈云诞辰110周年”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厦门抗战老兵的传奇故事
彭德怀:眼睛不要老盯着“小家”
家国危亡看子弟河山欲碎见英雄
“我是算账派”
刘福洪:长空碧血 剑胆柔情
九死一生打日寇
地下党员钟蔚奇家风故事
一代儒将显军威——何克希
方大曾的卢沟桥战事亲历记
战场之外,那些英勇的“无枪战士”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