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
宋克荒,男,1945年3月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因反对江青、林彪被定为反动学生,留校审查。1972年至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北京自动化所研究实习员。1979年至1980年,任轻工业部秘书。1980年至1982年任广州市委秘书。1982年至1984年任中国轻机总公司工程师,副处长。1984年至1988年任国家经委副处长,处长。1988年至1992年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至2005年任商地置业公司总经理。2005年退休。2010年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老区基金理事长。
宋任穷给毛主席送信 主席收信后决定进军井冈山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史,讴歌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特别推出大型对话栏目“缅怀革命先辈”系列访谈。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开国上将宋任穷的儿子,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老区基金理事长宋克荒先生作客人民网演播室,与我们共同追忆宋任穷上将一生的光辉岁月。
[主持人]:宋会长,您好。
[宋克荒]:您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宋任穷将军一生南征北战,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战役,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解放事业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讲到宋任穷将军,我们从头讲起,能不能先说一下宋任穷上将,您父亲的成长经历,他是因为什么加入到红军队伍的?
[宋克荒]:我父亲出生于1909年7月11日一个贫农家里。他当时出生的大环境,当时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由于国忧国弱,政府腐败,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由于国弱,就必遭人欺负,多灾多难,我们的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所接触的就是中国最底层的,所以他从小就看到了我们的国家,虽然是战胜国,但是还要签屈辱的21条,受外国人的欺负,老百姓的温饱不能保证。在这种满目疮痍的情况下,怎么办?
[宋克荒]:他有幸上了学校,他的老师是陈昌和夏明翰,夏明翰大家都知道,就是写“砍头不要紧”。这都是他们的老师,而这些老师给了他们革命的启蒙教育,又恰逢后来苏联十月革命,所以他们接触到了一些革命思想,这是在启蒙教育以后。
[宋克荒]:他小学毕业后,当时找工作很难找,找了代课的工作,后来毅然而然地参加了农民协会,和农民一块参加革命,投身到革命。
[主持人]:那时候已经算参加到革命队伍当中?
[宋克荒]:对,当时当了一年小学教师后,受革命的影响,又北伐,就参加到农民协会,参加到农民运动中去了,但是由于“四·一二”大屠杀,湖南马日事变以后,反动派大量屠杀革命者、共产党人,在这种情况下,说句老实话,革命都是被逼出来了。毛主席说的“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其实也就是这样。当时刀都架在脖子上了,只有离家。
[宋克荒]:他就参加到浏阳工农义勇军,参加以后,工农义勇军就受命到南昌准备参加南昌起义,他的部队走到半路,快到南昌的时候,因为南昌提前起义了,他们部队就留下待命,当时在江西省境内,请示当时江西省省委负责人,下一步这支队伍怎么办,组织上派他去联系了。因为当时是白色恐怖,和组织联系上非常困难。经过一个多月,他联系到了。联系到后,当时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就告诉他,在井冈山附近有两支农民武装,其中有一支还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让他带一封信给部队,他们建议部队最好南下。
[宋克荒]:信当时给了他,作为路费给了他一百大洋,他当时嫌这个太多了,只拿了60块大洋,之后就回到原来的部队,正好他们的部队又跟着毛委员参加了秋收起义,他去了以后,见到毛委员,把信交给了毛委员,现在我们叫毛主席了。
[宋克荒]:当时正值毛主席秋收起义以后攻打长沙,按苏联的模式,占领大城市。攻打长沙失败了,下一步如何办?所以存在着争论。有一部分同志说还要继续打长沙,第二次打长沙。但是毛主席觉得打完长沙以后,就剩下不到一千人,大概七百余人左右,已经没有那个力量打长沙了,就建议南下,去和八一南昌起义失败的部队,朱德部、陈毅部会合,占领湘南,但是湘南的敌人力量也很大,要占领湘南县城的话,也要有一个师以上的部队,要有三千以上人,而他们当时只有700多人,怎么办?后来这个时候我父亲把这封信带到主席那儿了,主席看了信以后,沉思了一会儿说“辛苦了,我知道了,你回去休息吧”。我父亲又把所剩的路费,一文都没有留,全部交给了组织。
[主持人]:那个时候您父亲一分钱也没有花?
[宋克荒]:当时在路上花了,花得很少,但是剩下的钱,一分一毫全部交给了主席。所以,主席看了这封信后就明确了,决定转向井冈山地区,进军井冈山,因为那是敌人薄弱的地方,从此以后就上了井冈山,站住了脚,产生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农村包围城市。他和井冈山的渊源也很深,虽然这封信是汪泽楷写的,但是他带回来的。对中国下一步如何发展,这封信也起到关键作用。如果你要往南发展,去占领湘南,或者攻打长沙,那是另外一个情况了。但是,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山区——井冈山发展,这条路农村包围城市,这条路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上了井冈山以后,主席派他作为党代表,派到袁文才部,后来又派到王佐部,发展党员。党组织建在连上嘛。
[主持人]:这也是您父亲的?
[宋克荒]:不,这是主席的。和他有关的就是这封信,这封信,决定了他的去向,就是部队到底该往哪个地方走。
[主持人]:这在革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宋克荒]:对,这也是缘分吧。他这个时候也是第一次见到主席。
宋任穷率部奔袭160里抢占渡口 保证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的父亲其实一生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个战役。有没有一场战役是他记忆犹新的,或者是非常重要的,后人如何评价?
[宋克荒]:最有意义的,也是比较经典的就是巧渡金沙江,当时长征的时候,他和陈赓同志率领中央红军干部团,陈赓同志是团长,他是政委。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在金沙江下,国民党想把红军消灭在金沙江畔,因为金沙江水很急,也很宽。后来在这个时候,当时怎么办。因为一方面军如果过不了金沙江,红军就面临着被消灭的危险。所以当时分了三个渡口,上游由一军团林彪他们去打,中间是干部团,下面是红三军团,红三军团是彭德怀打。
[宋克荒]:两个渡口失利,他们当时离金沙江畔还有160里的时候,主席决定,就是由当时的毛委员、周主席决定,由干部团奔袭160里抢占渡口,刘伯承同志亲自指挥,我父亲带着一个先遣营,一夜之间奔袭160里,抢占渡口。因为当时国民党没有想到红军会来那么快,而且他们也是把帽徽都去掉了,假扮国民党部队。到了那里,虽然160里以外,但是国民党已经得到通知让把船都烧了,以防红军过江,这样他们占领了渡口。很快陈赓同志率领的干部团主力就渡了江,占领了通安州,当时国民党知道以后,派了几个旅来反扑,战斗很激烈,但是,由于干部团的拼死战斗,保证了渡口的安全。红军靠七条船,白天晚上的渡,胜利的渡过了,红一军团、红三军团,都从这个渡口过去的。等国民党部队到了江边的时候,就捡到了破草鞋。过了金沙江以后就完全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宋克荒]:这是比较经典的,而且也是意义比较重大的。他们这一仗为什么说是智取呢?就是没有牺牲,一个先遣营就很快控制渡口,然后部队过来了,干部团又很快地赶到,主力赶到,保证了大部队的通过。
[主持人]:虽然说是智取,但也需要很大的胆识和魄力。
[宋克荒]:对,山路很难走的,不像现在有公路。一夜之间,160里之路奔袭,还有敌人。现在你去那儿,有路了坐车,也不是那么好走的,我们后来去过。
[主持人]:听到很多后代们说为什么参加红军,为什么参加革命?因为每一个革命、每一个红军会飞,为什么会飞呢?连夜赶100多里路,其实是被逼出来的,这是不得以,当时的形势逼着让你没法停下来。
[宋克荒]:对。红军,包括解放军,后来和国民党美式装备战斗,都是靠双脚。人家是汽车,包括抗战的时候和日本鬼子,我们没有车,我们都是靠双脚。
宋克荒: “宋任穷之德”指父亲爱护干部、关心百姓疾苦
[主持人]:真的靠双脚走出不平凡的道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南根据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陈再道之勇,宋任穷之德”,“宋任穷之德”也是大家对您父亲的评价,您怎么看待呢?
宋克荒: “宋任穷之德”指父亲爱护干部、关心百姓疾苦
[宋克荒]:他有一条,就是特别爱护干部。怎么说呢?他到哪儿都是以民为本,什么都把老百姓的疾苦、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最前面。
[主持人]:因为自己从小受过艰苦的折磨。
[宋克荒]:对,他不管做什么工作,首先想到的都是老百姓怎么样,就是以民为本。所以他在那儿的时候,不管什么工作、什么情况,他都实事求是的,按照当时的条件。
[宋克荒]:后来我听一个同志讲的,说当时有一段“肃反”,要抓国民党特务,难免有一些扩大化。当时在冀南地区,王任重同志参加革命之前,上中学的时候,参加过一个学生组织。这个学生组织后来知道是蓝衣社的外围组织,蓝衣社是CC特务,所以,在这个运动中就被人揭发了,说他参加过外围组织,说他是CC特务,国民党特务。那个时候批斗的很厉害,有的说是特务就被抓去枪毙了,包括他的爱人知道了也很激动了,我听沙晓鲁阿姨也讲,还拿鞋底抽他的脸,说我让你当特务,因为当时都很痛恨国民党特务。但是这个时候我父亲就出来说王任重同志是参加革命前当学生的时候参加的这个组织,而且他也不知道是蓝衣社的外围组织,这个不能算数。他既然参加了革命,我们就从参加革命的时候算,所以把他保下来了。
[宋克荒]:“文革”中,又抓他,王任重也因为这个被打倒,说他是特务。但是找我父亲调查,我父亲也如实把这个讲了,并为他作证,说他不是特务,当时压力很大。他被打倒之前和打倒之后,始终是这样,他不避讳,他说是,是我保的,他不是特务。
[主持人]:他不怕自己受牵连。
[宋克荒]:不怕,他有一条就是很爱护干部。所以,他就是实事求是地讲,你不管怎么斗,你就说他是特务,他不,他就是这样实事求是。他爱护干部,他到哪,对干部都是非常爱护的。虽然你犯错误了,但是他还给你机会,还教育,更重要的,他以身作则。
[宋克荒]:对待老百姓也是,不管他在哪,他在抗战的时候,不管是当司令还是当政委,他都把最好的房子让出来,他是司令的时候让给政委,如果他是政委的时候,把最好的房子让给司令,他自己住在比较差的地方,有时候还住在马圈。
[宋克荒]:他对老百姓的疾苦也很关心。特别是在后来,就是1942年到1943年,最困难的时候,日本的“铁壁合围大扫荡”的时候,而且后来冀南地区又闹灾荒。当时冀南地区的损失很大,很多干部都牺牲了,当时刘邓首长为了保护干部,多次说是不是让他们撤到安全的地方,比如铁路以西,靠近太行山的地方。但是他为了抗战,为了老百姓看到我们党和八路军始终没有离开,所以他提出来“誓与几千万冀南人民共存亡”,所以他坚持抗战,哪怕是最困难的时期,咬紧牙关坚持下来。而且当时又闹灾,又是旱灾,又是水灾,又是蝗灾,又是瘟疫。在这种情况下,他至死不离开冀南,和老百姓在一起。
[主持人]:所以这个“德”字真是实至名归。
[宋克荒]:他用自己的行动获得的,他确实从心里爱护我们的老百姓。
[主持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宋克荒]:他也是爱人民。他急人民所急,所以老百姓才会有这样的评价。
宋任穷:灾荒时期主持生产 拉犁拉到吐血
[主持人]:才会这样爱戴他。刚才您说到饥荒、灾荒、水灾,想到您名字里克荒两个字是不是也有这一方面的用意?是您父亲给您起的?
[宋克荒]:是的。我是克服灾荒的时候。是我父亲给我起的。我一个姐姐叫“适荒”,她是在灾荒的时候生的。就是“适当”的适。她那时候放在老百姓家,连病带饿,死了,去世了。我还有一个姐姐,当时也在老百姓家,她比我那个姐姐稍微大一点,听说离八路军后方医院比较近,听到吹号吃饭,她就拿一个碗,站在门口,人家知道是我父亲的女儿,也分出一口给她吃,这样才渡过了灾荒。因为当时灾荒本身每个人都没有饭,而且本身自己那一点都很少,但是你给一口、我给一口。
[主持人]:那个时候革命时期的这些孩子都是这样存活下来的,这家呆两天,那家呆两天。那时候大家都是亲人在一块,不管属于哪个部队,只要是投身革命的这些人。
[宋克荒]:对。
[主持人]:父亲给您这个名字,与反扫荡有关,能否给大家讲一下这里面的故事,那时候1942年4月份日军对冀南地区进行“合围扫荡”。
[宋克荒]:你们也看过电视剧《亮剑》,特种部队突袭,打八路军,那时候冀南地区是平原,机动性强,有坦克,又有装甲车,有马队,很快就会到,而且没有地方藏匿。当时我父亲在太行山上养病,后来知道敌人大扫荡,我们有一些干部牺牲了,就是很困难的时候,他就坐不住了,要求回到冀南去主持工作。刘邓首长也很关心他,包括左权同志,都说,你身体怎么样,行吗?你还是跟着师部转移吧。他说,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回到老百姓中去。
[主持人]:他当时回去是组织生产吗?
[宋克荒]:不是,闹灾荒的时候主持生产。这个时候他要主持工作,因为损失太大了。所以,在他的要求下同意了,带了200多名干部,从太行山回到了冀南平原地区。
[宋克荒]:灾荒的时候,因为当时鬼子扫荡都不能把人逼走,但是如果没有饭吃了,人饿的,有些拖儿带女就离开了,所以这样的情况下,他要组织自救。有仗打他就打仗,如果没有仗打,就和王任重他们一块生产,他们八个人为一组拉犁,当时没有牛,也没有牲口,都是靠人拉,他是拉犁,拉到最后吐血,吐血还照样拉,不是像现在作秀,没有记者去拍,他们完完全全是为了生存。
[主持人]:是真刀真枪的真干。
[宋克荒]:对。就这么发动机关干部,大家都一样,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司令员还是士兵,大家一样干,他和警卫员一块干,没有级别。他和警卫员王任重他们八个人,一块拉犁,后来警卫员还开玩笑,宋任穷委员您把绳子都拉弯了,因为到后来他拉不动了。
[主持人]:吐血都是累的。
[宋克荒]:累的,他身体本来就不好,才吐了血。您刚才说的,他也着急,最困难的时候就这样渡过了。渡过了以后,但是,他还为一些什么事着急呢?打到后来,冀南和冀鲁豫合并了,当时成为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下辖两千多万人口,我是后来才知道的,我父亲没有说过,这次他100周年,我去那访问、采访,人家才告诉我,这是最大的根据地,它比太行、太岳加起来还要大,粮食、兵员都是冀南地区向他们提供。
[宋克荒]: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的,一是在执行政策上可能有些地方有偏差,就是说,咱们党的“左”的思想比较多,土改执行政策,有些一看你是地主,就把你的家当给分了,更有甚的就把地主活埋了。我父亲知道了,看在眼里很着急,去纠正,但是总是有限的,所以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要求中央派大员来主持。后来中央真派邓小平来了。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我父亲给他汇报的时候,汇报冀南的灾害,残酷,包括执行,因为很多地主,虽然他是地主,但是他是支持抗日的,本身也是参加抗日的,他的子女都是知识分子,都是学生,都是爱国的,很多都是我们自己的抗日干部,你把他们的家产分了,父母有的斗了,有的还活埋了,这影响抗日情绪。
[主持人]:我们今天人来看,很多地主对中国革命起到一些作用。
[宋克荒]:对,他们都把自己的财产捐献出来嘛。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反映了这些。后来经过中央调查就纠偏了。这样,冀鲁豫西又得到大的发展,人们的抗日积极性又都起来了,所以他的群众基础特别好。
宋任穷:冀南平原作战依靠人民 两千万百姓就是两千万部队
[宋克荒]:后来抗战结束以后,解放战争的时候,粟裕同志几次到冀鲁豫找我父亲,就是调研。他看完以后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我们从红军开始,就是靠山里作战,开始是井冈山,后来是太行山。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部队也都是美式装备,机械化部队,缺少平原作战的经验。我父亲经过这几年抗战,对平原作战总结了一些经验,徐帅和刘伯承说的,就是冀南虽然也是平原,但是我们发动平原造山运动,我们造什么山呢?人民群众就是山。所以,动员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挖沟,可以通大车的沟。包括后来国民党到了沟那儿,马队、装甲车都不行,都受阻,就受影响。所以,不能很快过去,因为有障碍,过不去。还有青纱帐呀,这些都是依靠人民。虽然当时讲国民党有800万,我们才100万,而且具体到我们冀鲁豫就更少了。但是有一条,我们有老百姓,根据地的老百姓。两千万的老百姓就是两千万的部队,他不但给我们后勤保障,还掩护我们的部队、掩护我们的伤病员,还有时候给敌人提供假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