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播报
情系桑梓感恩家乡 为提升家乡文化品牌贡献度助力赋能——从文50余载的冀州籍老党员陈步峰新书分享会在孙占彪毛笔博物馆成功举办(组图)
2025-08-25 14:59:39
作者:陈步峰、杨敬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为了致敬英模先贤、感恩回馈家乡父老,着力提升本土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文化贡献度,强化文化自信,讲好本土故事,为文旅强省强市强区建设助力赋能。从文50余载的冀州籍老党员陈步峰新书分享会于2025年8月20日在侯店毛笔孙占彪毛笔博物馆成功举办。

    活动由中国服务文化网、衡水曲协、陈步峰服务文化工作室、 衡水侯店孙占彪毛笔厂与 河北盛麦文化传媒公司联合主办。

    河北省政协常委、中国马戏团团长、吴桥杂技家协会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衡水野生动物园董事长于金生,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衡水“聿缘堂”毛笔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孙占彪,冀州区图书馆长张英召,衡水文化局老局长常海成,衡水市曲艺家协会顾问、桃城区文化馆老馆长王凤举,衡水市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郭树青,《衡水市中医药志》编辑陈冰、葛立新,冀州区图书馆周月婷、李明霞,冀州区物资局老干部王清林、齐化俊,专程从北京来的陈步峰的老战友赵国秋。电影《孔秀》出品人、河北盛麦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杨敬、经理肖冀磊,中国服务文化网副秘书长、书画院长王红等早早的来到衡水湖畔的毛笔圣地侯店毛笔孙占彪毛笔博物馆。

    大家在神圣的毛笔圣地,吸允着毛笔文化的墨香,认真参观厚重典雅的毛笔博物馆,聆听孙占彪先生讲述2千年的毛笔故事,分享“聿缘堂”六代人的毛笔技艺和走向世界交流共享的心灵感悟。

    随后,围坐在庞大的书画创作平台,认真阅读《曲艺标兵孙来奎》《服务文化30年》《孔秀现象》,品读点评该书的文化故事、创新贡献和社会价值。

    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从文50余载的冀州籍老党员陈步峰介绍了创作三本书的缘起、初心,分享了三本书的基本内容、创作风格和社会反响。他讲,三本书都是在组织策划研讨会、座谈会、分享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应广大文友一再呼吁下组织编写的,并且都举行了一系列的分享汇报会,都是挖掘、讴歌本地文化品牌创新贡献、文化亮点且具有填补空白的和珍贵史料价值的可长期保存查阅欣赏的纸质印刷品(全国仅有的)。因此,先后被国家图书馆、省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抗大陈列馆、河北革命军事馆、石家庄解放纪念馆、电影博物馆、蜜蜂博物馆和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等单位永久收藏。

    编辑《曲艺标兵孙来奎》《孔秀现象》《服务文化30年》《孔秀影评集萃》新书的初心是:

    1、告慰致敬作出重大贡献的英模先贤。使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大师形象历史再现。人民不能忘记他们的历史贡献。
    2、总结大师品格,光大英模精神;传承传播独树一帜的孙派演唱风格。
    3、整合梳理保存来之不易的散在的史料,为历史、国家存档,努力做出填补空白的贡献。
    4、丰富完善河北和中国曲艺历史、文学历史、杂技电影历史和服务文化史料;绽放家乡文化亮点,着力提升家乡的品牌美誉度文化贡献度,为文旅强省强市强区建设助力赋能。
    5、强化文化自信,培育服务文化专家和曲艺文学人才,光大曲艺文化,繁荣曲艺和文学创作。
    6、感恩感谢回报文友领导的关注支持贡献,给社会留下他们的贡献印记,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大家反映,感谢陈步峰先生的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感谢他浓厚的家国情怀与乡愁情结,感谢他敏锐的思维和捕捉文化亮点的智慧,感谢他坚韧不拔、连续作战、勤奋耕耘,创作了一系列佳作。感谢他情系桑梓、感恩家乡,为水韵湖城和古城冀州代言,组织了系列活动,为讴歌家乡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最近又创作四本新作,极大的讴歌了文化品牌的创新贡献,提升了河北衡水和冀州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文化贡献度,丰富了本地先进文化的内涵,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是名副其实的家乡的形象大使文化使者,我们为他骄傲自豪,向他学习致敬。

    大家反映,不听不学不知道,一听真奇妙,原来家乡有这么好的文化品牌(孙来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冠全国的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有这么多具有独特贡献文化名人,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宣传他们的事迹,也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进一步打捞孙来奎的史料(1950——1958年6月曾在冀县文化馆和冀县曲艺队工作,并担任队长,这段史料目前是个空白)学习宣传他们坚韧不拔、勤奋进取、争创贡献的使命担当和良好品格,着力讲好本土故事,创作更好的作品,为文旅强省强市强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也欢迎在外地工作的专家学者更多的关注支持本土文化建设。

    大家还就如何更好的发挥文化名人的品牌效应,形成文旅新地标等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中国服务文化网向孙占彪先生、冀州图书馆和衡水野生动物园敬献了服务文化书刊、书画作品和文化活动大型彩喷。常海成先生向中国服务文化网赠送了精装巨著《中国侯店毛笔》

    孔秀的外孙金粟小宇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书画家王红敬献了定制化作品。

    附一、《曲艺标兵孙来奎——孙来奎现象解读》概要

    一、成就“孙来奎现象”的“九大亮点贡献:

    1、创作讴歌时代作品最多的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
    2、媒体关注密度最高,发表其文章鼓词最多
    3、领导专家关注评论最多。逢会必讲
    4、“受到待遇最高”的农民艺术家
    5、“获得荣誉最高”的“群众说唱家”
    6、人气最旺全国学习追赶的“曲艺标兵”
    7、农民情结最浓厚、创作农民题材最多的曲艺作家
    8、三次参加全国会演巡演到前线慰问向敌人开炮
    9、“三进安国、九改其稿”的作品成时代经典。

    二、孙来奎创作讴歌时代作品发展轨迹

    1、1945年到1950年为心编嘴唱“趟水”随心之作。
    2、1958 《新旧接生法》为开山奠基之作
    3、《五千一》获全国1等奖    为“成名之作”
    4、1959《夜逛千亩田》为巅峰之作代表作
    5、岳成水库17天创5部新作演36场高产之作
    6、前线慰问创作的无畏战士等为火线之作
    7、1966年《歌颂王凤琴》为收山之作

    三、 孙来奎创作演唱六大特点

    1、主题鲜明、时代同步扬正气接地气、弘扬主旋律
    2、人物刻画形象鲜活、入木三分、有极强 艺术魅力
    3、内容丰富充实,故事情节生动引人入胜
    4、浓郁的乡土气息,丰富生动的群众語汇土坷垃派
    5、善于“现挂”即兴创作、现场感极强
    6、创新发展巧妙运用传统艺术技巧嗓音浑厚字正腔圆韵味十足

    四、《曲艺标兵孙来奎》新书概要

    1、荣获“曲艺标兵”的农民曲艺家孙来奎
    2、 “迟到的”座谈会
    3、“孙来奎现象”探秘
    4、领导关注评价
    5、主流媒体关注
    6、孙来奎发表的部分文章
    7、专家评论
    8、孙来奎创作的鼓词

    附2:《“孔秀现象” 为文旅强省建设助力赋能—讴歌产业工人助力中国制造是我们的使命担当》

    一、孔秀是当年十万纺织大军的先进代表,是产业工人的好榜样

    《孔秀》是由河北盛麦文化有限公司出品,河北风从云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王超执导,董云州、王超编剧,沈诗雨、朱栋青、王学东、于清斌等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2024年3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电影《孔秀》是一个发生在石家庄的真实故事。孔秀是石家庄第一印染厂的优秀挡车工和技术标兵,是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十万纺织大军的优秀代表,是勤奋自强自学成才、从车间里走出来的讴歌产业工人的工人作家,是“全国振兴中华职工读书先进个人”和“河北省四化建设能人“;她的作品和事迹多次登上工人日报等媒体的头条并成为各工会小组的学习课题。

    该电影先后荣获最佳编剧奖、最佳改编奖和最佳女主角奖等多项大奖,成为获奖最多、影评最多、持续活动最多的主旋律电影。2025年7月6日,孔秀团队走进北大与海内外专家学者探讨“孔秀现象”。孔秀正在成为文化贡献度越来越高的的河北名片

    二、 “孔秀现象的”五大标志

    1、《孔秀》是获多项大奖的主旋律电影。
    2、《孔秀》是全国热评最多的接地气的电影
    3、引发了寻找孔秀群体的持续反应。
    4、系列研讨对话活动,亮点迭出持续发酵。
    5、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列入百年工运英模长卷

    三、出现“孔秀现象”的五大根由

    1、电影《孔秀》是近十年来影坛罕见的讴歌产业工人、助力中国制造的高度契合的好电影。抓住了时代的热点难点  痛点,树立了产业工人的好榜样
    2、《孔秀》是静水深流的探讨女性自强的电影。
    3、本土作者本土故事本土造的电影,是久违的返璞归真的佳作。
    4、孔秀是载入史册的彰显劳动劳模工匠精神的典型。
    5、“九大传奇”彰显了“孔秀品格”——孔秀80年教科书式的传奇人生令人肃然起敬!

    四 、《孔秀现象》目录

    1、孔秀品格的魅力
    2、学习孔秀品格寻找孔秀群体纪实
    3、专家嘉宾观众眼中的《孔秀》
    4、世纪回眸
    5、插柳的恩德 难忘的记忆
    6、“孔秀”成果阅览

    附3:《服务文化30年——陈步峰从文50余载的心灵感悟》

    服务文化创始人陈步峰创作的该书具有服务文化志书意义和填补文化空白的创新贡献。
    序言
    一、服务文化30年庆典
    二、全国峰会共创共享
    三、服务文化传播掠影
    四、亮点回眸
    五、感恩有您
    六、难忘乡愁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神洲奇石迎国庆——作家文苑报特约记者迎建国76周年神洲奇石馆采风(组图)
·下一篇:无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沈阳工业博物馆
·旅顺博物馆
·特稿:“溯古探源·豫见文明”:河南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团河南博物馆之旅圆满结束
·蒸汽机车博物馆
·鞍钢集团博物馆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探访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远航:北京砚台文化博物馆 八一会展金石记事(组图)
·解码藏族文化基因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西藏毛主席像章博物馆“中华文脉公益课”
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