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玉同张廷发结婚时,还给家人隐藏着一个“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没把姑爷是二婚告诉家人。在湖北,婚俗上比较忌做“填房”。不告诉家人,是怕节外生枝,但在一年多后张廷发准备待令入朝作战时,熊培玉的秘密已是公开的事情了。
当时张廷发受命入朝时,他已被提拔为副军长。按规定熊培玉可以随张廷发北上,在志愿军安东后方留守处。但熊培玉不是那种拖丈夫后腿的人,丈夫一接到命令,她就决定去学习。此刻,她已是一个有出生三个月的女儿的母亲。为了学习方便,她选择在武汉学医。当她回到武汉时,不仅带着自己三个月的女儿,还带着张廷发同前妻的幼子。她一出现在武汉老家,一切闲言碎语都出来了。从这时开始她不仅要承担婚姻选择上人们的不理解,同时,也开始了军人妻子的牛郎织女生活。
“就凭这一点,她就是一个勇于承担困难、风雨同舟的好同志,好妻子”。张廷发将军晚年仍赞叹其妻当年的壮举。
大约在两年后,张廷发被任命为空军第一副参谋长,熊培玉这时才带着孩子与丈夫在北京团聚。夫妻相见,喜不自禁,看着孩子都已长大,而且一个个白白胖胖,张廷发更是感激。而熊培玉见丈夫黑了、瘦了,但更精神,更忙碌,而且见到她对孩子更亲热,更体贴了,更是喜不自禁,认定自己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军人!
北京的天伦之乐是短暂的。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张廷发鼓励妻子学习和上进。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又很快进入医大学习,正儿八经地成为一个学子。
那一阵,可真苦了张廷发,白天要上班、工作,晚上还要回家照料孩子,大的可以自己找点吃的、喝的,小的嗷嗷待哺,那日子,真叫张廷发费了不少劲。
张廷发很乐观,三座大山都推翻了,还对付不了三个小家伙。他除了请人帮忙,还对三个小家伙采用军事化管理,大带中,中带小,一个一个地带,衣服一套一套传下来,晚上一个一个哄着睡,硬是靠支持、关心和理解,把日子过到1958年熊培玉毕业。
艰难岁月中的情感支撑
后来的日子,应当好了。但没想到更难了。
到了六十年代,熊培玉在空军总医院当了医生,张廷发升任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按理说孩子大了,职务高了,人生顺利了。但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政治风暴又降落在这个家庭。多少年后,张廷发和熊培玉深有感慨,战争年代的爱情,不仅要克服艰难困苦,更要穿过那扑朔迷离的政治风云。
“文革”一开始,张廷发就被林彪、吴法宪一伙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倒。起初,张廷发还上班,就是回家后闷闷不乐。熊培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有一句无一句地说:“这城市里太闷,还不如我们到武汉和你老家好,我们可以到你老家种地去,过几天舒服日子。”这样的话无疑在告诉将军,不管遇到什么事,哪怕种地我也同你在一起。这话张廷发是心领神会的。
除了政治上的压力外,家庭也多遭不幸。
1959年,熊培玉因病做了子宫切除手术。两年之后,她又做胆囊切除手术。1964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总是突然跌跤,起先一点感觉也没有,就这样,她还坚持为别人治病,细心照料张廷发和孩子的生活,有时在家里、在路上和在工作岗位上,她跌倒就爬起来,照常忙这忙那,她只是说有时两腿没有劲,不愿分张廷发的心。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文革”前夕。
“文革”开始后,一次陪同张廷发批斗,熊培玉与造反派讲理对方不听,她就双腿发软,瘫倒在地。从此,再也无力站起来。
医生诊断熊培玉患血管痉挛,血栓偏瘫。但造反派不信,他们找来一根像钉子般的针在她腿上乱扎,直至熊培玉毫无反应才算罢休。熊培玉瘫痪了!
“我年纪轻轻,就落下这身病……”望着丈夫,熊培玉说不下去了。
“你会好起来的,但不能急。”张廷发理解妻子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