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王震和夫人王季青在雁北抗日根据地。
贺龙当“红娘”
王季青1913年出生在沈阳市一个小商业资本家家庭。东北沦陷后,王季青随在国民党东北军里供职的哥哥来到北平,进入北师大附中就读,后考入北平大学历史系。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中,王季青和许许多多的爱国学生一起,积极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1936年4月,经北大学友刘居英(建国后曾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介绍,王季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北大地下党组织的联络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党组织决定撤退在北平公开参加过抗日活动的同志。王季青一行九人于9月中旬到达太原,找到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彭德怀、肖克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欢迎他们参加八路军。之后,王季青与康世恩、饶斌、宋应、郭小川、刘亚生等四十多人,一起加入了八路军120师。在去山西岢岚县城120师师部的路上,王季青见到了贺龙、关向应等师首长,也见到了时任120师359旅旅长的王震。王震同关向应、肖克坐在一起,英姿飒爽、谈笑风生,给王季青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到120师报到后,王季青被分到120师民运部工作,执行扩兵任务。贺龙、关向应很赏识王季青的工作能力,也很关心她的终身大事。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爱将王震。
在贺龙、关向应等师首长的介绍下,王季青对王震逐渐产生了好感。不久,在两位首长的撮合下,王震与王季青举行了婚礼。婚礼是在岢岚河畔一家简陋的农舍里,由关向应主持的。关向应说:“志同道合者一见如故,才有这战场上的‘罗曼蒂克’。”爽朗幽默的王震说得更干脆:“么子‘蒂克’,这叫‘速战速决’!”
新婚燕尔,在岢岚河畔这间简陋的农舍里,王季青向王震倾诉了自己的家事、身世和投笔从戎抗日救国的一腔挚诚。王震感慨地说:“就凭你这个大学生,一个女同志,不辞劳苦来到抗日前线,这就很不简单!嘿嘿,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缘分!”如此豪爽而切意的谈笑,使王季青不得不佩服丈夫那宽厚豁达的胸襟和气度。
婚后第二天,王震要回359旅。贺龙打趣地问王季青:“季青同志,如今你是359旅的人啦,是跟王胡子去359旅,还是继续留在师部?”王季青笑道:“既然我是359旅的人啦,那我就去359旅吧。”
王震给王季青的战地“处分”
王季青随王震到了雁北,在359旅司令部当文化指导员。此时,日军发动秋季攻势,向根据地猖狂进犯。359旅以恒山为依托,同敌寇展开周旋和激战。有一次,359旅在山西灵丘一带阻击日军,仗打得很艰苦。王季青等几位刚参军的青年大学生想身临其境体验一下战斗的场面,便跟随一个突击排上了前沿阵地。他们刚到半山腰,敌人就疯狂地扑了上来,大喊要抓活的。这时,王震正在山头组织反击,突然发现他们被敌人包围,急令敢死队冲入敌阵地,以猛烈火力将敌击退。王震见敌人被打退了,于是下令停止追击,撤出阵地。王季青等人不解地问:“敌人已经慌了阵脚,为什么不追了?”王震说:“兵不厌诈,此乃用兵之道。今天放敌一马,是为了更多更狠地将敌歼灭。”接着,王震严肃地问,“是谁叫你们擅自跑到前沿阵地来的?”王季青说:“是我。”王震说:“你是我老婆,不是指挥官!念你们初犯,就先给个口头警告。以后不经允许,不许你们跑到阵地上来,你们的任务就是让大家学好文化,这比你们亲自参加战斗更重要。”
王季青后来回忆说,王震的确能打仗,有人称他“一生威猛,神武忠勇”。其实,他最厌恶战争,每次出征,他都是骂着诅咒着走上战场的。他曾不止一次地说,真恨不得一仗就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一仗打出个人民的新天下!但他更晓得,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敌人要一个一个地消灭,根据地要一天一天地扩大。
在20多年的战斗生涯中,王震曾7次负伤。白求恩大夫在给他做手术时曾经批评他说:359旅的干部负伤过多,根子就在你这个旅长喜欢带头冲锋。王震认为,一个指挥员对重要的作战,必须亲临第一线,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指挥。冲锋在前是鼓舞士气的有效手段,一支部队打起仗来全都嗷嗷叫,不怕死,就先胜了三分!
1938年秋,王震和王季青这对戎马情侣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孩子生下来时,王震正率部与日军激战。当师部的一位参谋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王震只是随口应了声“噢,知道了”,并未记在心上。战斗结束后,王震忽然想起了什么事,就问那位参谋:“哦,你曾报告过么子事?”参谋说:“王教员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已经好几天了。”王震听了,哈哈大笑:“好么好么,老子打鬼子后继有人啦!”他给儿子取名叫王兵。
在同日军浴血苦战的那些日子里,王季青不得不把刚出世的孩子寄养在绥德一个老乡家里,她随359旅转战晋察冀。直到1940年春天,王震率部奉调卫戍延安,她才把儿子从老乡家接了回来。
王震南征,令王季青牵肠挂肚
抗战胜利前夕,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让359旅挑选一位团长率主力组成八路军南下支队(同时护送一批干部)挺进敌后,到南方各省份去开辟根据地。王震立刻召集团长们传达了这一决定。但团长们都觉得此任务重大,怕不能胜任。已经担任了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卫戍区司令员等职的王震马上去枣园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并主动请缨率部南征。
临行前,王季青特意把两双羊皮护膝塞进他的挎包里,一再叮嘱道:“天冷了,不知道又要跑多远的路,最担心的是你这条伤腿。”王震吟了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诗,然后在三个孩子的头上都抚摸了一把,笑道:“哈哈,我们如今已是‘兵军之家’(他给三个儿子取名叫王兵、王军、王之),老子趴下有儿子!一切有组织安排你们。”
王震走后杳无音信。王季青和往常一样,白天给干部教导队补习文化,晚上就在窑洞的小油灯下纺线。有时也去南泥湾劳动,看望留守的359旅官兵,好像王震还在南泥湾。王震走后的第一个春节,邓颖超、康克清、陈琮英(任弼时的夫人)等大姐们来串门拜年,并带来消息说王震在鄂北大悟山与李先念的新四军五师会师了,接着又渡过长江,打回湖南老家,建立了以衡山为依托的湘中抗日根据地。眼下,南下支队正向粤北挺进,欲与东江纵队会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央急令王震率部迅速北返。蒋介石密令沿途各部要不惜一切代价捉拿王震。时过数日,王震仍未率部归来。有消息说,南下支队从粤桂边向中原突围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王震下落不明。王季青的心口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沉重:难道毛主席在部队南征时所说的“第二个可能性”就要变成现实,南下支队真的会陷入全军覆没的绝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