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1915—1989),字国光,浏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征后任中央军委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担任共产党要职。1949年后,担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
从农家孩子到部队首长,从团中央书记到干校学员,从赋闲在家到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那一年胡耀邦12岁,正在文家市里仁学校读书。9月20日清晨,胡耀邦和杨勇等同学看到操场上聚集了秋收起义的部队,就趴在围墙的豁口上看热闹,有幸第一次见到了敬仰已久的毛委员,听了毛泽东“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的演说,他深受鼓舞。1930年5月,胡耀邦从浏阳县立中学回乡担任乡少年先锋队队长兼儿童团团长,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当年10月调任驻江西安源的湘东儿童总局局长。
1934年10月,胡耀邦随红军开始长征。他被编入红星纵队中央工作团第二团,担任共青团总支书记。1936年1月参加东征作战行动,他将石楼县创办成了红军在黄河东岸的抗日救国活动基地,在毛泽东亲自主持的工作总结会上,大家一致表扬胡耀邦的工作成绩,胡耀邦第一次直接与毛泽东进行了对话。
1950年2月成都解放后,胡耀邦前往南充担任川北区党委书记、行政公署主任和军区政委。这一年,胡耀邦35岁,可以说是“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1952年夏天,胡耀邦奉调进京,到青年团中央工作。在之后的14年里,胡耀邦一直负责共青团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
身居高位的胡耀邦一直为政清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友,对于亲友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许亲友进京找他办私事,更不许亲友打着他的招牌办私事。1962年11月至1964年6月,胡耀邦带职下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家乡。其间,他深入基层,跑遍了全地区的10个县。浏阳当时有65个公社,胡耀邦走了近60个,就连步行几十里才能去的山田、秀山等公社,他都去了。哥哥胡耀福闻讯赶来,向他诉说了家里的困难,他拿出10元钱给了哥哥,说道:“我是地委书记,要管一个地区的事,家里有困难不要找我,要靠自己来解决。”就这样,他的哥哥、嫂子及两个侄子一直在老家当农民。
1963年秋,浏阳大旱,胡耀邦从湘潭赶来,连着几天,沿着浏阳河,时而乘船,时而在岸上察看稻田旱情,足迹遍及枨冲、普迹、金江、镇头等6个公社,水路、陆路行了100多公里。同年,胡耀邦在浏阳蹲点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四查四帮”),在官渡区沿溪公社联盟大队做调查。胡耀邦就住在当年县委办公室楼上的房间里。这个房间既是卧室,又是会客、办公的地方,室内设备简陋。吃饭就在县委机关食堂,他反复交代机关公务员和炊事员不准对他搞特殊化,并嘱咐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按时买好餐票,凭票就餐。
1963年2月6日,胡耀邦和前来迎接他的胞兄胡耀福、中和公社苍坊大队办队干部梁常发几位一起,从文家市区公所出发,回到了中和苍坊老家。天刚黑,他就在邻居胡耀平的一间厢房里主持召开了生产队社员会,他要深入了解集体经济的巩固情况和社员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胡耀邦告诫大家:“集体就是我们的家,以后谁也不要干损害集体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