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记忆
走进湖南一师:感悟红色文化的时代脉动
2025-01-22 10:11:38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罗成翼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湘江之滨,岳麓之南,热闹繁华的书院路上,坐落着一所绿树掩映、典雅静谧的高等学府,它就是有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强调,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

    一师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之一。“红色”是它的精神徽记,更是它的血脉基因。建校以来,它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国家培育了一批批栋梁之材,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民族传承着一脉脉红色基因,传唱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壮歌。

    一座书院传承湖湘文脉。1161年,理学大师张栻于长沙城南妙高峰下创设城南书院,千年文脉由此发端。

    书院成立之初,为救时代之困与教育之弊,张栻反对汲汲于科举利禄的功利之学,也摒弃沉湎于辞章小道的陈腐之学,而是全力引导学子仁民爱物、知行互发,成传道济民之才。

    1167年,朱熹由闽入湘,与张栻在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之间问道论学,“潭州嘉会”给中国学术史留下了一段佳话。反复切磋与多次论辩中,张栻学说的内涵与特质日渐明晰,致知应当求实、求学在于实用的认知,让他与众多理学流派迥然有别。随着张栻思想影响的不断扩大,湖湘学派得以形成,“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也成为城南书院的教化初心。

    朝代更迭,书院虽几经兴废,但“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和“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主张,始终是城南书院秉持的办学要义。陈本钦、孙鼎臣、何绍基、王先谦等名士曾在此担任主讲或山长,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张百熙等曾在此求学或藏修,一时英才辈出,蔚为大观。

    清末以来,风雨如晦。学子中陈天华为唤醒民众蹈海殉国,黄兴为走向共和披肝沥胆……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求索精神成就着学校厚重的历史,更蕴蓄着蜕变的力量。

    一片沃土播下革命火种。1903年,城南书院改立湖南师范馆,开启了湖南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现代与传统相融,新知与旧学交汇,学校声名远播,被称为“湖南亚高学府”。徐特立、杨昌济、黎锦熙等名师在此任教,蔡元培、杜威、罗素等大家来此讲学,可谓名师荟萃、群贤毕至。

    时代动荡中,一师发展迎来了新的纪元。1913年走出乡关的毛泽东来到了这里,他与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李达、谢觉哉等师友一道,一面胸怀天下,为光明自由积极斗争;一面放眼世界,为挽救民族危亡求索真理。在纷繁思潮和众多学说中,他选定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生指南和崇高信仰,也实现了由爱国学生向无产阶级革命家、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在青年毛泽东的引领下,一师师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新民学会,组织文化书社,开办工人夜校,创建共产主义小组,筹划召开中共一大……前有先驱、后有来者。一师先后涌现了280多名革命家和烈士,他们用青春求得正道,用鲜血彪炳史册,铸就了一师最为鲜亮的红色基因。

    一师百年,是百年教育史,更是百年革命史。先辈们的爱国精神、革命情怀、崇高理想、坚贞信念……成为学校的生命底色,更为后世留下了一座不可多得的育人“富矿”,它引领、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1950年,毛泽东在为一师题写校训时,郑重地写下了“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勉励师生时刻铭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和取向。

    一颗初心培育民族复兴栋梁。“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下一篇:无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八年岁月
·湖南一师“蹈海三仁”
·光焰与洗礼——湖南一师与五四运动
·湖南一师对张栻书院教育思想传承和成功
·青年毛泽东的五年:从学生到中共中央局秘书——纪念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和新民
·青年毛泽东的五年:从学生到中共中央局秘书——纪念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和新民
·朱与墨:青年毛泽东的五年:从学生到中共中央局秘书——纪念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
·特稿:青年毛泽东的五年:从学生到中共中央局秘书——纪念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
·刘鸿翔、朱与墨:湖南一师教旨的湖湘文化品格及其对党建的贡献——纪念毛泽东求
·特稿:湖南一师教旨的湖湘文化品格及其对党建的贡献——纪念毛泽东求学湖南一师
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