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去找?苦思冥想,别出心裁,依山吃山,傍水吃水,红门寺依山傍水,山上森林茂密,门前圣母泉沕沕喷涌,百姓进山砍柴收费,用泉水浇地交粮,岂不美哉。于是自己拟好告示:红门寺五百年前创建于此地,当时荒山一座,无有人烟,树是寺祖栽,泉是寺祖开,进山砍柴,每一捆一文,用泉浇地每户小米五升。让老笔师抄写数十张,在方圆十里的村庄贴了个遍。并在寺沟口设了两名和尚把关,将进山砍柴用水浇地的百姓都一一登记入册,等到年底算总帐收钱。同时派出寺内所有僧人兵分两路,上起沕沕水,下至北冶沿村收粮。一连三天,所到村庄征收大都顺利。收了粮,立马驴骡成群结队的驮回红门寺。唯独沕沕水没有一户交粮付钱。
原来,沕沕水有一个姓杨的武秀才,家大业大,为了练武,置买了十亩耕地建成跑马场。此人性情豪爽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他见到红门寺的告示,从头至尾读了一遍,顿时火冒三丈,心想纯属霸占山水,发不义之财。刚要伸手去揭告示,却又收了回来。他立即回家,召来村里的掌故,让大家议论,寺沟的山和圣母泉到底是不是红门寺的,大家七嘴八舌,都说从未听前辈老人说过是红门寺的。杨秀才心中有数,二返脚又到贴告示的地方,揭下告示。沿街吆喝:“红门寺要是收粮收钱,谁家也不许交,就说我杨某人替大家全部交清!”喊遍全村,回到家里骑了区枣红马,直奔县衙,状告红门寺霸占山水,欺诈民财!
杨秀才进了县城,托了关系,当天面见县太爷,并把红门寺的告示呈上。县太爷看罢气愤地一拍桌子:“狗胆包天!取财无道。”并冲杨秀才说:“好了,此案尽快处理!”
杨秀才回家第二天,一顶小轿子抬着县太爷到了沕沕水红门寺。落轿门前,正碰见一个和尚和一个村民赶着五头毛驴驮着满驮子的粮食。县太爷指着驮来的粮食问:“此粮从何村驮来!”秀林一见县太爷连惊带吓一时说不上来,收粮的小和尚在一旁答道:“南冶。”县太爷接着拿出告示又问:“这告示是你寺发贴?”秀林慧光道:“是小寺的。”“地凭文书,官凭印。你寺可有这山泉契约?”“契约无有,是寺祖辈口传!”县太爷一听,吩咐衙役:“大刑侍侯!”秀林慧光慌忙跪地,连声求饶:“老爷饶命,老爷饶命!只因小寺香火冷落,施舍无几,贫僧为了寺中老小度日才出此下策,告示上的话语全是贫僧胡编乱造的!”县太爷一见主持说了实话,重举轻落了结此案:“胡编告示,乱收民财,无法无天,本该判你蹲大狱,念你认罪老实,治寺不易,收来的粮食挨户退还!其它责任不予追究!”。
秀林慧光连声谢恩。县太爷起轿回衙。没用三天红门寺把所收的钱粮一户不落的退了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