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记者江 山)由著名笑星赵本山主演的电视剧《刘老根》,去年在各大小电视台曾热播一时。东北刘老根朴实坚韧的性格、敢闯敢干的劲头、坎坎坷坷的经历,无不撩动着观众的心弦,让人感慨不已。感慨也就罢了,但是要达到连看三遍,而且是看一遍哭一遍的份上,或许也就只有太行山里那个叫“苏老根”的人了。
苏老根是何许人也?他原名苏军,46岁,现任河北省沕沕水生态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出身贫寒,童年几乎是在苦水中泡大的,但他面对生活的重重艰辛从无气馁;他拥资千万,成年的他应该是在蜜水中遨游,但他却带着重病之躯奔走在旅游扶贫的征程中;他身形削瘦,却有着要让红色圣地沕沕水叫响全中国,享誉全世界的胸怀。
就是这样一个“刘老根”式的人物,要向我们讲述一个苏老根的酸甜苦辣……
“苦涩童年给了我成功的支点”
记者:你喜欢人们叫你苏老根,那这个名字是怎么叫起来的?
苏老根:我本名叫苏军,1959年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北冶乡车福安村。现任沕沕水生态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沕沕水发电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董事长、总经理,平山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第四届会员。
苏老根这个称呼,是在赵本山的电视剧《刘老根》播出后,沕沕水村的乡亲们送给我的一个“美誉”。现在想想,我觉得这个名字倒是挺贴切的。因为我出身贫寒,从小到大经历了很多苦难,但毕竟还是一步一步地挺了过来。我的事业取得一定成就后,就开始寻思着要让还不富裕的乡亲们富起来,于是我就转行做起了沕沕水生态风景区的开发工程。这几年来,我在这个地方投入了不少精力,也算是为沕沕水村的乡亲们做了一点点好事吧。我的这个经历可能有点像刘老根,所以,乡亲们叫我苏老根了。
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是乡亲们看得起我苏军,是对我苏军的一种认可和肯定,我很知足。每当别人叫我苏老根的时候,我都感到一种亲切,心里边甜丝丝的,这是人家在念我的好呀,因此,再苦再累,我也要为乡亲们谋福利,对得起“苏老根”这个名字。相反,人家在叫我苏董事长、苏总时,倒有点不是滋味,如果有一天乡亲们都以职务称呼我的时候,就是我应该深深反思的时候了。
记者:“当这个社会响起我苏老根第一声的哭声,就是我第一天艰难困苦的开始”,这是你留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请你用自己的经历具体解释一下。
苏老根:可以这样说,这句话是我用几十年的血汗凝聚而成的一句时刻警醒自己的座右铭,它让我时时不忘过去的艰难,努力做好现在的事业,奋力开拓明天的成功。我还常常向员工们提起的一句话是——“有力气请付出汗水,有头脑请付出智慧。”而且,我从小到大也是这样做的。
小时候,家里共有九口人,我们共是兄妹六人,我排行老四,当时是村子里最穷的人家。老爷子,也就是我父亲,养活着我们七八口子人。那时候,两毛五分钱一个工分,能干的一天才挣九分钱,要吃的没吃的,要喝的没喝的,跟现在没法比,实在是太穷了。八九口人就住三间房,仅有两铺被子,春夏秋三季还能凑合,冬天就冷得不行,实在没办法,几口人只好对着腿睡,晚上被冻醒,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记者:听说为解决住房问题,节省开支,当年连房子都是自己亲手盖的,为此你还学了许多活计,是吗?
苏老根:是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小时候,看到家里这个穷样子,就想着一定要改变贫穷的生活。于是,我一方面凭着年轻有力气,一方面多动脑子想事,学了不少活计。我学过医,教过书,编席、打铁、石匠、泥水匠等好多山村里的活差不多都会。老百姓有句话说:“铁匠翻翻手,养活七八口。”学医、教书、编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