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为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探析红色文化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引领作用。7月21日,浙江理工大学红色研学团第六小分队成员前往武义王村浙武红军与挺进师纪念馆开展当时学习教育活动。
(一)热血浸染使命
“武义虽然在地理上是小县,但在红色精神上是经得住检验的大县”,这句话出自浙武红军与挺进师纪念馆的馆长陈祖南。在参观纪念馆过程中,陈馆长结合历史实物和珍贵影像向成员们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在武义大地上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图为陈祖南馆长向实践团成员讲解纪念馆 摄影:孔泽涛)
馆长介绍到,早在1930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武义农民游击队成立红军,战败白军,进攻县城”的消息。这只队伍是中共武义县委书记邵李青召集王村、邵宅一带的党员骨干,在王村龙潭坑成立的武义红军游击队,是浙江最早有确定史料记载成立的红军队伍。
(图为实践团成员听讲《红旗日报》故事 摄影:孔泽涛)
山川草木溅碧血,烈士忠魂冲云霄。纪念馆中一封绝笔信引起了成员们的注意,“春凤我妻,这是我最后的一封信,我俩从此诀别罢……千里关山二分别,满腔愁情难欲言,生生死死何稀罕,沧海也有变桑田”,短短258个字,是邵李青留给妻子的最后一件遗物。而他只是无数为新中国牺牲的先烈们的缩影,粟裕、徐英、潘漠华、李守初、吴谦、宣恩金、陶健、应飞……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血与火锻铸的史诗中,用热血浸染了武义的大地。在这片革命的热土上,武义、宣平两县红军总数达5000余人,占当时全国红军总数的百分之五,革命烽火遍及全县百分之九十的乡村,牺牲的有460多位。这些先烈以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为更多同胞争取幸福和自由。
(图为邵李青狱中绝笔信 摄影:孔泽涛)
(二)奋进向前行
新中国成立后,武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武义县也不断探索红色文化,深度开发红色资源。徐英烈士纪念馆、中共宣遂汤工委纪念馆、浙武红军与挺进师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武义历史陈列馆……一座座纪念馆串成一条红色飘带记录着红军走过的印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如今的武义,已从改革开放之初全省的8个贫困县之一,摘帽快跑,跻身全省中等发达县市行列,并开创性地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下山脱贫、后陈经验的“武义样板”。
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领会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奋斗的历史意义。同时,拓展红色文化产业链、走好文化兴村之路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各革命老区的发展进步更需抓住机遇,创新性传承红色文化资源,让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走出纪念馆,走进千家万户,烙印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图为陈祖南馆长实践团成员合影 摄影:孔泽涛)
(图为陈祖南馆长讲解纪念馆中陈列史实 摄影:孔泽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