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6年,胡宗南进攻延安,中央决定暂时放弃这座延安,进行战略转移,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转移老人和孩子们。
毛主席为了督促这项工作,专门去延安的幼儿园看望孩子们,当时延安的幼儿园已经改名为“洛杉矶托儿所”,这里的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叫着。
“毛伯伯,毛伯伯来了。”
图 | 毛主席和孩子们在一起,左边为毛主席的女儿,右边为叶子龙的女儿叶燕燕
其中有一个小男孩仰着脑袋对毛主席说:“毛伯伯,我要告诉你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毛主席蹲下来笑着说:“是不是?来,你说说,我听听。”
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战火中的延安保育院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家口、大同、保定、上海、太原、苏州、济南、杭州和南京相继沦陷,无数同胞被外国侵略者杀戮,多少老百姓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甚至流离失所,其中最不幸的莫过于孩子。
无数的儿童露宿街头,成为了孤儿,面对这么多儿童的悲痛遭遇,中国共产党人奔走呼吁,希望各界人士组织起来,拯救战区难童。
俗话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难童自然也属于难民的范畴,学者冯敏曾说,难童特指“难民中年龄在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包括婴儿等。”
当时儿童的处境多么艰难,从一首《难童歌》就可以看出:
“日本鬼子的大炮,轰毁了我们的家。叫爸爸已不能答应,叫妈妈也不能听,那年那月才能回到我们的老家?吃也不能够吃饱,衣服也遮不着身,破庙里挤满了我们一群可怜的难童。啼哭有什么用处,去参加抗日军,打倒了日本才能回到我们的家庭。”
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对于儿童来说是致命的:
第一,日本侵略者丧心病狂,抓住儿童有时候会直接杀害,手段极其残忍。 第二,把稍大一点的儿童抓走,充当兵力,或者充当劳动力。 第三,培养成自己的间谍,或者进行洗脑教育,进行心理战。 第四,把稍大一点的女童当成残暴的发泄对象。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建设者的主力军。七七事变后,有无数的儿童遭受苦难,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马上提出,要在延安建立保育院,专门接收苦难儿童。
毛主席去幼儿园看望孩子们,有个小朋友说:毛主席,咱俩名字一样在毛主席的大力呼吁下,经过周恩来和宋庆龄,何香凝,郭沫若等人的全面组织下,经历几个月的筹划,终于在1938年成立了延安第一个保育院。
消息传开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当时主要接收的儿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接收战争中无家可归的儿童。 第二,接收阵亡的烈士的孩子。 第三,参与抗战没有条件照顾孩子的家庭。 第四,逃难人群、贫苦无力的百姓丢弃的孩子。
随后,在边区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协调下,由边区妇女救国联合会、边区各界抗敌后援会、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鲁迅小学、延安托儿所等12个团体和蔡畅、徐明清、成仿吾、高朗山、史秀云、徐特立、萧劲光、毛齐华、滕代远、沙可夫、艾思奇、何思敬、林彪、高岗、丁玲等60余人共同发起创立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会。
为了保证这所幼儿园的有效运行,延安边区政府决定每个月为保育院拨出经费100元,政府机关直接捐赠1000元。
后来毛主席和朱德等,以个人名义捐赠了863元,然后就是要保证幼儿园的生活条件。
在毛主席的督促下,这所幼儿园窗安装了纱布和铁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份用具、床和被褥。视年龄不同,有牛奶、鸡蛋、代乳粉、麦片、大米稀饭与蔬菜等食品。
接下来就是招收儿童的问题了,按照当时的规划和条件,第一所幼儿园可以收容500名儿童。
毛主席:让我的孩子第一个报名
早在这所幼儿园成立前,毛主席就和延安的医生傅连障讨论过接收儿童的事情。
傅连障告诉毛主席,现在延安所面临的情况是儿童太多,大多数都是战士们的孩子没有时间照顾。毛主席对此感同身受,因为他的孩子娇娇也无暇照顾。
1937年贺子珍离开延安时,娇娇还不到一岁,七七事变后,毛主席日理万机,很少专门照顾孩子,这样一来,娇娇面临的状况就很着急。
毛主席告诉傅连障:“托儿所办起来后,让娇娇第一个报名。”
图 | 1937年的李敏,大概周岁的样子
因为当时条件艰苦,据傅连障回忆,这个幼儿园最初只有原为中央书记处住所的几孔窑洞,第一批只接收了七个孩子,他们是毛娇娇(李敏)、罗小金(李铁映)、贾丽丽、谢丁丁、陈小胖、王苏云和傅维方。
后来,前线的战士们得知延安有了幼儿园,马上把生活在战火中的孩子纷纷送来延安,其中就有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邓小平的女儿邓林、左权的女儿左太北、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等等。
徐向前曾回忆说,1940年10月,他从山东去延安,途径太行山,刘伯承得知徐向前要去延安,马上委托他说:“快把刘太行带到延安,交给总司令。”
可见当时孩子对于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战火硝烟中,最受苦的就是孩子们了。
当时王茜平见到刘太行,差点哭了出来,因为小娃娃非常虚弱,大大的脑袋,胳膊、腿细得像四根火柴棒,快两岁了还不能走路。谁能想象,战场上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刘伯承将军的孩子,居然艰苦到如此程度。
李敏当时4岁左右,她依稀记得当时在延安托儿所生活的场景。
在娇娇还没有去幼儿园之前,一直是生活在老百姓家里,因为毛主席忙于工作,娇娇便由老百姓轮流照顾。
所以毛主席对娇娇说:“我家娇娇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延安这个托儿所成立后,毛主席马上把娇娇第一个送了进去。
娇娇十分懂事,据她回忆说:
那时候我会在门口站着,看过往牛马,傍晚我也会在门口站着,看黄昏时野鸡、小鸟回巢。
她还说:陈伯达的儿子陈小达不知为什么总是哭,我当时想,这里多好呀,有什么好哭的!
实际上,延安虽然在西北,但也并不安全,1938年11月,日军突然轰炸延安,当时幼儿园刚刚迁往延安北75华里的安塞县小草峪村。
小草峪村是延河川道东沟里的一个小山村。有八九户人家,合计不到20孔土窑洞,分布成三个居民点,五个分散的院落。背靠黄土坡,门前只有能放柴火的小院,没有院墙围栏。坡下便是能走牲口的大路,路南便是两三丈的深沟。虽然防空隐蔽好,但地势狭小,环境闭塞。
当时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增加到了86人,大多数前线战士们的孩子,还有很多无家可归的难童,日军飞机来临后,这些幼儿园老师拼命用身后保护住孩子。
日军空袭后,幼儿园外围的城墙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幸好有老师的保护,孩子们都安然无恙,毛主席得知幼儿园遇袭,抽空去看望娇娇时,特地去慰问老师和孩子。
毛主席来到幼儿园后,老师让孩子们唱歌欢迎毛主席,当时唱的歌是《跟着毛主席天天向上》,还有好几首歌,歌词有两句是:
我们离开了爸爸,我们离开了妈妈,我们失掉了土地,我们失掉了老家,我们的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军阀,我们要打倒它!
毛主席听到这些歌词泪眼婆娑,他提笔给幼儿园题了四个字:儿童万岁!
图 | 在唱歌的孩子们
延安的保育事业开创于抗日烽火时期,在党中央的关心领导下,在从事保育工作的教职员工的努力下,为养育、培养革命后代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留下一段不能忘记的历程。
由于日军的多次轰炸,幼儿园只能不停地迁移地址,幼儿园成立一周年后,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来的难童已经超过了300名。
显然现在的幼儿园不能容纳,只能扩大院址,随后把地址迁到了李家洼,成立了小学部和幼稚部,再加上工作人员,人数远远超过了之前的计划。
但是孩子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开心,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孩子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图 | 朱德和保育院的孩子们在一起
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停地迁移地址并不安全,万一敌机来袭怎么办,为了安全起见,党中央决定把小学部和幼稚部分开,这样就成为了两个托儿所,孩子们长大后就去小学部。
当时最初的保育院经过一次改名,这源于宋庆龄的一次捐赠。
在严峻的经济条件下,孩子自然是最优先照顾的对象,在条件艰苦的延安,靠着养鸡养猪,虽然可以保证孩子们每天的肉蛋奶,但是远远不够。
远在香港的宋庆龄得知延安孩子们的生活困难,她联系了很多爱国华侨,不惜从国外募捐了一批药物衣服以及食品,通过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千里迢迢送到了延安。
毛主席得知后十分感动,为了感谢宋庆龄先生和无数的匿名华侨,中央决定把保育院的名字改成“洛杉矶托儿所”,用来纪念。
幼儿园的孩子们十分可爱,当这个名字刚刚被定下来后,都觉得十分好奇,有个孩子说:“我们不知道洛杉矶,知道有‘落汤鸡’、‘落山鸡’。”
所以孩子们经常问老师:“‘落山鸡’是什么鸡?”惹得老师们哈哈大笑。
值得一提的是,细心的宋庆龄先生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还给送来了一个大磅秤,孩子要称体重,站上去就可以了。
在这之前,别说保育院没有,就整个延安都没有这种东西,孩子们之前称体重,老师还得去老百姓家借来大秤,让孩子们钻在篮子里秤斤。
宋庆龄先生送来的这种称,不仅可以测体重,还能测身高。一次毛主席来看望孩子们,正好看到孩子们在称体重。
毛主席好奇地说:“战场上还能缴获到这玩意?”老师笑着说:“主席啊,这也是宋庆龄先生捐赠的。”
毛主席哈哈大笑,他欣慰地笑着说:“哎呦,鸟枪换炮了嘛!”
“我也来称称。”说着,毛主席也高兴地站上去称体重了。
小朋友:我和你的名字一样
延安的小朋友们,都知道毛主席这个人,因为毛主席经常看望他们,为了感谢毛主席,老师们还教孩子们把感谢毛主席的话写成了儿歌。
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弟兄小姐妹拍着手儿来歌唱,太阳太阳真正光亮,我们跟您天天向上。
毛主席像妈妈,他比妈妈更慈祥。小兄弟小姐妹来吃妈妈的奶浆,幸福长大身体健康,保卫边区把敌人杀光。
当毛主席听到这些歌词不免的泪眼婆娑,虽然歌词是感谢毛主席,但很明显,这些孩子大多都是没有爸爸妈妈,怎么能不叫人感动。
1946年,胡宗南军队要进攻延安,毛主席毅然决定暂时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但是毛主席知道,每一次战略战役最受苦的就是孩子,如今的洛杉矶托儿所已经有几百个孩子了,毛主席十分担心孩子们的情况,便专门去看望孩子。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冬日,毛主席来到了洛杉矶托儿所,他十分关心这里的每一个孩子,毛主席见到这里的所长后,一直在嘱咐。
让所长做好撤退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不仅如此,一定要保护好孩子们的安全。说完,便亲自到操场上看望孩子们。
这里有很多孩子都是认识毛主席的,他们亲切地称呼毛主席为“毛伯伯”。
当毛主席来到操场上时,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涌了过来。一个孩子说:“毛伯伯好。”
毛主席笑着蹲下来说:“你叫什么名字呀。”
那个小姑娘说:“我叫苦苦,我妈妈在监狱里生的我,所以叫苦苦。”毛主席感动地抱起来孩子,在她的小脸蛋上亲了一下说:“小小年纪,已经受了不少苦。”
接着,一个小男孩也跑过来,胖嘟嘟的,他对毛主席说:“毛主席,我要告诉您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毛主席睁大眼睛说:“哦,那你说说,我听听。”
小男孩笑着说:“我和您的名字一样。”
毛主席又笑了,然后看看所长不禁好奇起来。
小男孩一本正经地说:“你的名字叫毛主席,我叫席毛,你说是不是差不多。”
图 | 右三为席毛
毛主席哈哈大笑起来:“哎呀,果然是件重要的事情。”说完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笑起来了。
这个叫席毛的小男孩突然跑到毛主席的怀里,然后说:“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您的名字先说‘毛’,我的名字先说‘席’”。
毛主席觉得这个孩子太可爱了,便抱起他说:“好呀,今天我认识了一个和我叫一样名字的人,你告诉伯伯,你长大想做什么?”
席毛毫不犹豫地说:“我长大了要当八路军,打日本鬼子。”毛主席拍拍他的小鼻子说:“那你要快快长大呀。”
毛主席临走的时候专门询问了所长,所长告诉毛主席,这个叫席毛的小朋友,是烈士的孩子,但是他年纪小不知道爸爸已经牺牲了,每天吵着要找爸爸。
图 | 影视剧里的席毛
听到这里,毛主席泪眼婆娑,他说:“等革命胜利了就好了。”说完,毛主席迈着沉重的脚步告别了孩子们。
毛主席给孩子们题词
就陕甘宁的物质条件来说,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就精神生活而言,边区保育生得天独厚,生活在民主抗日圣地、革命幸福的大家庭里,沐浴着党的阳光,受到中央和边区领导的亲切关怀。
毛主席和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人常常来到孩子们中间看望孩子们,接受孩子们的问候和祝愿,并和孩子们一起欢度儿童节。
毛主席曾给孩子们题词:“好好的保育儿童。”
朱德曾写道:朱德写道:“小朋友努力学习。”
任弼时题写:“长大了当个革命家。”
陈云题写:“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益人类、为大众服务的人。”
张闻天题写:“好好长大起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战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