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雄报道
铁血铸忠魂 丹心写春秋——略记我的伯父罗仪(组图)
2022-05-30 16:40:33
作者:罗士健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我的伯父罗仪,原名罗会宾,曾用名罗义、罗毅,出生于一九二五年,江苏省涟水县城北大街人,家里世代以打铁为生。

    伯父罗仪于抗战后期的一九四五年八月份,毅然投入到黄克诚领导的新四军三师队伍行列。在三师八旅二十二团当战士。不久后即参加了攻克淮安城对日伪的战斗,这也是新四军三师部队在苏北的最后一场战役。初次战斗,罗仪在战场上表现十分勇敢,打死打伤敌军数名,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嘉奖。淮安城战斗顺利结束后,罗仪所在部队奉命到城郊河下镇一带短暂休整驻防。这期间,有一位家住涟城东市街的老乡来河下出礼走亲戚,碰巧见到了伯父罗仪。老乡回涟后,立马告知了我的爷爷奶奶。二老闻讯,立刻晚上跟开磨坊的邻居借了一头毛驴,半夜起身赶往淮安县城。待到早上八九点钟,俩人行至淮安席桥的时候,正赶上我军部队过兵。他俩只好站在欢送的人群中,向行进的队伍里不住地打量观望;一眼望不见头尾的队伍,过了一队又一队.....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爷爷奶奶大声呼喊着伯父的名字。然而伯父罗仪并没有走下队伍,他一手扛枪,一手向双亲不停的挥手,眼里饱含泪水,嘴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坚定地跟着队伍,一步一步的走出了双亲的视线......这年十月,罗仪随黄三师主力部队齐装满员三万五千余人,从苏北的两淮地区启程出发,开赴中国东北,从此便踏上了苦难辉煌、波澜壮阔的征途。 

    伯父罗仪跟着队伍一直向北走了十多天,等到了山东临沂的时候,才停下来休息两天。这期间,师司令部的通信股长王扶之骑着脚踏车,来他们连队问还有谁会骑车。罗仪在家念书时,与一位吴姓富家子弟关系甚好,吴家有脚踏车,于是罗仪学会了骑车,故他就举了手。王扶之当即就把罗仪从二十二团要到了通信股,当起了师部首长的警卫员和通信员。部队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行军,行程三千多里,终于到达了东北。由于部队从苏北出来时,大家都是单衣薄裳的,沿途又把许多重武器留给了山东河北的部队。一路上干部们宣传时说得好好的,到东北后苏联老大哥会给咱们部队提供武器装备和给养,结果到了东北,东西一样没有,他们正可谓是缺枪少弹,缺衣少食。又遇着极寒冷的天气,官兵们工作生活极为困难,因此很多苏北籍的战士怨气很大。不知谁还在私下里编了个顺口溜:“洪麻子黄瞎子,外加一个吴胖子,三人全是大骗子”。部队士气十分低落。

东野二纵司令员刘震

    三师部队首长以极大的胸怀和忍耐,特别是洪学智副师长兼参谋长,主动下部队承认工作的不足,并积极做指战员们的思想工作,为部队排忧解难,帮干部战士鼓气加油。从一九四五年底到一九四六年,三师首长带领部队到东北西满地区一带,主动出击,各个击破,打了不少胜仗,缴获很多马匹和各种物资,极大地补充了部队的弹药和各种武器装备,部队的生活状况也得以改善,成功建立了西满根据地,干部战士才真正逐渐把信心树立起来。这时三师部队已调整成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罗仪也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纵队首长刘震司令员等首长的一名警卫排长,并掌握了骑马杀敌的本领。他在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斗后,又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对国民党杜聿明集团夏秋冬三季攻势;紧接着又参加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在塔山阻击战和攻克锦州的战斗中又立下汗马功劳。辽沈战役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三十九军。这时,罗仪已成为三十九军一一五师师直侦察连第一任连长,当时指导员是何海云。随后罗仪跟三十九军主力入关,参加了著名的平津战役,在攻克塘沽和解放天津的战斗中,又立下赫赫战功。历时数月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四野部队三十九军所部在河北武清一带休整。

罗仪革命军人证明书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罗仪所在部队积极响应中央军委号召,于四月底,开始挥师南下,进军鄂湘,兵指中南。罗仪他先后参加了湘西战役,解放石下江的战斗;湘西战役结束后,为了将国民党白崇禧集团全歼在广西境内,他们三十九军又和兄弟部队三十八军组成西路迂回集团,奔袭湘黔边境敌军刘嘉树十七兵团,切断敌人向贵州逃跑的道路。进军广西后,部队随即发起广西战役,他们一路所向披靡,消灭白崇禧军事集团二十多万人,最后把红旗插上了镇南关,为解放战争的历史巨卷,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九五○年六月份,朝鲜战争爆发。罗仪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部队正在广西进行剿匪作战,(当时一一六师在河南信阳,三十九军军部和一一七师在漯河,驻防休整),作为师侦察连长,罗仪经常要带着部队,进入深山老林,执行清剿匪特的任务。罗仪非常生气也非常痛心,来广西几个月不到,师侦察连已有多名同志牺牲;无比可惜的是,他们没有牺牲在炮火滚滚的大型战役里,却死在了广西深山密林里匪特所打的冷枪冷炮中。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土匪全部肃清,为战友们报仇。大约在一九五○年七月下旬的某一天,他在回师部向一一五师师长王良太做敌情汇报时,王师长却命令他立即收拢队伍,叫部队准备转移,本部剿匪任务移交四十九军执行。经过短期的紧急准备,在广西柳州,一一五师全体官兵集结出发,罗仪随大部队乘火车一路北上;全师到武汉时奉命停留休整一天,他们受到武汉当地群众和中南军区的热情欢迎和招待,部队过了一个愉快的建军节。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陶铸同志,代表中南军区到部队讲了话。随后他们一一五师继续迅速北上,于八月初到达辽宁省辽阳地区集结待命,第三十九军重归十三兵团建制,随时准备开赴朝鲜。当时,三十九军首长考虑,部队去朝鲜异国他乡,人生地疏,敌情不明,因此就从所属各部选调精兵强将,特别是侦察精英,充实到军直侦察队,准备先期秘派朝鲜,探摸情况。作为侦察老兵,业务骨干,罗仪从一一五师师直侦察连长位置,被调至三十九军军直侦察队任指导员。

39军军直侦察队登记表

    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一日,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中的一员,罗仪随三十九军大部队在夜色掩护下,从安东出发,雄纠纠气昂昂,跨过中朝鸭绿江大桥,从此又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征程。

吴信泉著《朝鲜战场1000天——39军在朝鲜》节选图片

    入朝期间,他先后参加了笫一、二、三、四、五次战役,先后担任志愿军三十九军军直侦察队指导员、侦察队长、侦察股长等职。原志愿军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在他的回忆录《朝鲜战场1000天——39军在朝鲜》一书第五章里,就专门生动讲述了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三十九军军直侦察队在队长吴凤柱、指导员罗仪、副指史家桐的带领下,一百多名剽悍勇敢的侦察员们,携带电台和五百公斤炸药,身穿美军服装,穿插渗透到美军纵深敌后,″在异国的战场钻到敌人肚子里炸桥梁、打汽车、抓俘虏——这是军侦察队经历的一场从未有过的锻炼和考验″,这是一次非常特别战斗侦察任务,军侦察队全体将士几天几夜未曾合眼,出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伯父罗仪也亲口讲过一个故事:在一次到敌后捕俘的任务中,他亲率一小队侦察兵,很顺利地就抓到一名美军白人俘虏,他们晚上在朝鲜老乡家里隐蔽过夜,热情又好心的朝鲜老乡给了他们一小缸大酱,留给他们蘸冷馒头吃(不允许生火)。在昏黑的屋子里,饥肠辘辘的侦察兵们吃得蜜汁香甜的,却不时听见有人嘴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待到天亮,大伙儿一看,酱缸子底下全是蠕动的大肥蛆,大家都不由得笑了起来…在返回我方部队营地过程中,被敌人发现了,敌方数发炮弹打了过来,有一块炸飞的石头砸到了罗仪的屁股,他顿时鲜血直流,无法行动。这时,幸亏通信员刘振英和另一名同志,把他架走救了回来……在期鲜的日子里,爬冰卧雪只算是小菜一碟,吃炒面咽雪团本就是家常便饭,而不断的受伤和死亡,那才是最正常不过的状态。朝鲜战场上战争的残酷与惨烈程度,就是他们这些在国内身经百战的老兵们,都感到难以承受和想象的,那是一辈子都害怕想起来却又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

右一罗仪、中立何海云、左一刘振英

朝鲜归国后青年罗仪

罗仪与大女儿罗建华合影

罗仪大尉军装照

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留影

    一九五三年,朝鲜战争结束,三十九军奉调回国。这时罗仪在一一五师三四三团任一营副营长(营长何海云),一营部队驻安东市东沟县西尖山休整待命。是年底,伯父罗仪经上级批准,回苏北老家探亲。经过近十天的舟车劳顿,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傍晚,伯父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阔别八年之久的家乡一一江苏涟水县城北大街。还没进家门,在远远的地方,他就看到自家门面屋里有一膛的红红炉火在燃烧跳跃,他听到叮叮当当的锤打声;那金属相碰的敲击音仿佛能撞开自己的胸膛一一那是父亲罗尚信和自己的亲二弟罗会堂父子俩在打铁……亲人相见,喜不自禁,相拥而泣!探亲期间,在爷爷奶奶的主持下,时年二十八岁的青年罗仪和二十五岁的姑娘吴祝芬,终于喜结连理。此时伯母吴祝芬入罗家门上,已苦苦等候了十个春秋。那年的春节,是他一生最难忘最开心的一个春节,也是涟城北大街老罗家最幸福的一个春节。从此,一家人也过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

    一九五五年,伯父罗仪担任一一五师三四三团一营营长,被沈阳军区评授大尉军衔,同年底,他擢升三四三团副团长;一九五七年夏秋,他被沈阳军区选派到南京军事学院基础系深造学习。军校学习期间,他一边如饥似渴的学习各种先进军事理论,他一边钻研马列主义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校期间,他对苏联和西方等国家军队的特种侦察、渗透作战样式尤为有兴致,尤其对高烈态局部特种战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为他将来在部队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期间,他还被学院阅兵指挥部选中,参加了

    一九五九年国庆十周年北京天安门广场阅兵式庆典。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当南京军事学院校官方队,在军旗手的引领下,作为全军第一方阵,昂首阔步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引起了全场人群的热烈欢呼,就连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以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为他们连连叫好,不停鼓掌。

1955年11月,343团参加国防部组织的抗登陆实兵演习,周恩来总理检阅343团。

343团团史

    一九六○年,在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罗仪又回到了原来的部队单位工作。在一一五师三四三团继续担任副团长(团长何海云,政委汤文惠)主抓军事训练。在任该职期间,他积极努力,任劳任怨,协助何海云团长和汤文惠政委工作。因何海云、汤文惠和伯父都是苏北家乡人,而何海云在解放战争时期,在一一五师师直侦察连就曾和他搭档过(连长罗仪、指导员何海云),因此,三人彼此十分信任,工作配合十分默契,当时在三十九军有最强"铁三角"美誉。他们都是要强和有能力的人,所以三四三团的各项工作在军、师也都是名列前茅的。六十年代初,军委提出了在全军广泛开展群众性大练兵运动,推广南京军区的郭兴福教学法,参加军事技术大比武活动。伯父罗仪这下子更是如鱼得水了,他坚决贯彻上级指示,把全团练得精神抖擞,无一孬种,人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一九六四年初,为迎接落实军委总部再次发出的关于在全军开展年度大比武的活动号召,团长何海云完全放手,完全信任老战友的工作能力,他让担任副团长兼参谋长的罗仪亲自编写训练大纲,到团里的特务连蹲点驻训。从此,罗仪吃住在连队,与战士们一同出操,一同训练,他甚至亲自同侦察排战士们动手过招,演练擒敌格斗方法,反复锤炼特战课目以及其他各种军事侦察技能。一次,何海云和汤文惠带着象棋和几瓶洋河酒,来特务连看望伯父,他们在连队食堂喝了个大醉,三人闹作一团,活像一群老小孩。汤文惠和何海云两人说伯父又变野得了,现在不但团里不去,连家里的老婆孩子都不要了。在伯父罗仪的严格督促和悉心带领下,从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四年,三四三团特务连,从团里比到师里,从师里比到军里,从军里比到军区,都夺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后,一直到二○一二年,三四三团特务连侦察排连续五十年,除未比武年份外,始终都是沈阳军区侦察大比武第一名,从无任何败绩。

罗仪与妻子吴祝芬等家人合影

    一九六五年,罗仪调任一一五师三四五团当团长,(何海云在三四三团当团长,一年后何海云调一一五师当参谋长,汤文惠调一一五师当副政委)。三四三团的铁三角暂时分开了。他在新的岗位上,工作更加积极努力,总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任劳任怨。他总在部队不回家,大伯母他们常常见不到他。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八年,他在带领部队参加一项国防工程修建(在大连金县大孤山海岛,帮助海军建造导弹快艇掩藏洞道基地,当时属国家级机密工程,代号1124),任工地部队施工现场总指挥。在洞道内5号段″老虎口",发生了既在意外又在意中的严重塌方事件。由于他在现场指挥抢险救灾时,措施果断,方法得当,处置及时,避免了更大损失的发生。这种情况,不能说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全体指战员们在毛泽东思想引领下,共同发扬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一次伟大胜利。因此,产生了1124英雄集体,受到了沈阳军区以及中央军委的高度肯定。该英雄集体和罗仪本人作为全军先进典型,在人民日报头条、解放军报头版等十几家国内主流媒体受到广泛宣扬。

1124英雄集体和罗仪受到国内主流媒体广泛宣扬

    一九六八年,在1124英雄集体在全国广为人知的时候,罗仪又进京参加了全军学习《毛泽东选集》优秀积极分子表彰大会,会议由周恩来总理主持的,罗仪个人也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握手接见。他从北京回到沈阳军区后,又应邀在各个部队做巡回报告演讲,传达在北京的会议精神,他嗓子都讲哑了。家人问他怎么不能说话了,他用笔在纸上写道:在人民大会堂,表彰会快结束时,毛主席走了进来,大家全体唱颂革命歌曲,一首连着一首,好多人嗓子都哑了。

罗仪与弟弟罗会堂合影

    这次从北京载誉回归后,沈阳军区准备对他破格提拔予以重用,直接拟任三十九军一一五师师长一职。军区命令三十九军着手启动政审程序, 三十九军外调人员专程来到涟水,住在小姑罗会兰工作单位附近的北门招待所。经调查,爷爷有一定历史问题(日据时代,他的三哥曾帮他在县保安队里挂过名,目的是吃空饷,能多点进项补贴家用,但爷爷家里主要还是以打铁为生,他从无劣迹;在鬼子还未投降时,三爷爷就因病去世了,但他的好心却因此为家里埋下了隐祸。一九五三年伯父回老家探亲时,县里领导按照国家的军属优待政策,已为爷爷摘掉帽子,并且享受军属待遇。文革开始后,这位为爷爷摘帽子的县委孙书记,已被本县造反派头头某某打倒,孙当时经常被造反派戴纸糊的高帽子游街批斗,后又关进了牛棚,下放至本县五七干校劳动)。部队同志因此很震惊,返回部队做了汇报。三十九军非常爱惜自己部队培养的人才,军部首长说对罗仪问题一定要慎重,不能搞错了。于是,第二次重新派人再赴苏北涟水,进行外调核实工作。那个造反派头头又再次跳出来指证爷爷有问题。此期间,外调同志又找到了我父亲罗会堂和姑姑罗会兰,他们做了情况说明,伯父罗仪对此毫不知情。到一九六八年底,三十九军在一次常委会上,宣布了对伯父罗仪新的职务调整,任命罗仪到沈阳军区下辖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当团长。当时一一五师参谋长何海云,政委汤文惠都在场,他俩坚决不同意这种人事安排。散会后,军部首长把他俩单独留下,并把外调结论拿出来,俩人哑口无言。当时,自己出身不好或者配偶出身不好的都要受牵连,入伍前当过土匪的和帮助过地主资本家国民党的都会受到清算;因此部队里有很多人被迫脱掉了军装,降职到地方工作。由于罗仪在部队的杰出工作能力和为部队建设作出的特殊贡献,某上级老首长也有意保了一下,所以伯父就没有因此脱掉军装。而是只身一人调去兵团一师,就在他孤身冒雪从辽宁北赴黑龙江的时候,爷爷罗尚信在苏北家中溘然长逝。在当时,极左形势泛滥,谁都无力改变这种政治气候。

兵团6师全家福,前排左一师政委贾吉祥、左三罗仪

    从一线甲种王牌作战部队到二线刚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乙种部队,对于一门心思谋打仗的伯父罗仪来说,心里多少还是有很大落差的。但党叫干啥就干啥,服从命令是军人天职,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伯父只身一人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任职,当时除大姐罗建华在旅大警备区海运大队当兵外,伯母带着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们,住在辽宁盖县一一五师师部。伯父任职的一师七团在黑龙江北安县,团部设在赵光农场,农场共有七万多人。他到任后,立马振作精神,积极开展工作,动员发动全团干部战士及农场知青、农场职工,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在原部队老战友的支持下,不到半年,全团农场的老破营房和职工宿舍全面得以翻新扩建;不到一年,全场干部职工的生活状况得以较大改善,整个七团面貌焕然一新。在七团工作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还把七团里很多农场职工子弟和部分知识青年送到老部队一一五师参军,那批新兵里有好多人后来成长为部队的师团级干部,甚至还有一位同志走上了军区级领导岗位。

沈阳军区首长到建设兵团视察留影,前排左五司令员李德生,二排右二罗仪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北疆边防形势严峻。因国防战略需要,中央军委指示沈阳军区再度扩充黑龙江兵团规模。在一九六九年四月份珍宝岛战役后,经沈阳军区报请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同意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同年八月份兵团正式组建六师,将兵团原属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团和在抚远地区新建的六个团拨归第六师建制,同时授予新建的六个团番号;原东方红团为五十七团,原向阳团为五十八团,原青龙山团为五十九团,原前进团为六十团,原五十七团为六十一团,原红卫团为六十二团,共十一个团。师部驻地建三江,伯父罗仪在六师担任副师长,(师长王少伯,政委贾吉祥)。他服从上级组织安排,积极投身新的岗位,和全师官兵干部职工,一起又开始了屯垦戍边的光荣任务,他们兵团六师人,努力学习南泥湾精神,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秀传统,在中苏边境线上,一边抓战备,一边抓生产,在黑土地上辛勤耕耘,只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开垦优质粮田六百多万亩,把昔日荒凉的北大荒变成了高产稳产的北大仓……

1979年8月份兵团欢送团职转业干部留影,前排左六裴九洲、左五罗仪

    由于他奋不顾身地战斗和工作,长期超负荷运转,终于积劳成疾,导致满身伤病,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六年间,经常因病需到军区总院治疗。一九七六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制改建为黑龙江农垦总局,原生产建设兵团大量干部需要复转安置,沈阳军区专门派人找他谈话,拟调他任牡丹江军分区司令员,他觉得自己身体虚弱,不够强健,怕不能履行好这一重要职责,遂婉言谢绝上级的好意,坚决请求组织调自己回老部队三十九军。但因原部队没有合适岗位,只好在三十九军挂职待岗。此期间,伯父罗仪多次向军区打报告请求离职休养,上级于一九七七年终于批准他离职休养的请求。

1979年10月,吴信泉视察39军115师,与军师领导成员合影。前排左起:1裴九洲(师政委)2张杰(副军长)4吴信泉5朱恒兴(军长)6周仕明(师长)7罗仪。

    伯父罗仪于一九四六年入党,他一生勇敢坚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他光明磊落,信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克己为公,从不以权谋私,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神圣誓言。他一生获过的功勋嘉奖有很多,却从不居功自傲。伯父晚年时,因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折磨,行动已不太方便。他最喜欢抚摸的奖章有两枚,一枚是一九五三年十月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军功章;一枚是一九八八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独立解放勋章。表达了自己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无限怀念。

1987年建军节,39军邀请老同志举行庆祝会留影,前排左八吴信泉,前排右四王扶之,右一罗仪

    二○○○年一月六日晚七时左右,伯父罗仪因病医治无效,在辽宁营口三十九军干休所家中去世。消息传出,沈阳军区多位领导同志第一时间打电话到家中问候;三十九军政治部老干部处立即成立罗仪同志治丧委员会,负责丧葬统筹事宜;一一五师派专人负责接待工作;三十九军干休所则承担来客车辆食宿等具体后勤保彰事务。部队专门调派四名年轻的警卫战士担任礼兵勤务。时值寒冬,大飘纷飞,只见这几名战士,身穿笔挺的军礼服,腰配枪支,双手戴一副洁白的手套,为他护灵移灵,守灵送灵,全程出色的完成了丧仪的警卫司礼任务,令人颇为感动。追悼会上,伯父罗仪身覆鲜红的党旗,静静的躺卧在鲜花与翠柏丛中;三十九军军部首长亲自为他作了悼词,高度评价了他战斗光荣的一生。这是党和军队给他的最后一次荣耀,也是表达了全体同志对一个革命老兵的崇高敬意。伯父遗体火化后安葬于营口市老边区的大龙山公墓半山腰上,墓碑朝南,眺望着远方家乡的方向……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宁夏六盘山下“一名退伍军人”的创业之路——记隆德县绿鲜果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下一篇:烽火征程 铁血铸魂——郭猛烈士故事(组图)
·血战月浦的铁军雄师(组图)
·老八路杜保章身经百战享年90岁一一2017年6月19日,原41军122师364团1营2连机枪连连长杜
·易面事敌英雄胆,血洒台湾为使命(组图)
·彭州市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携手大学生代表祭扫烈士墓(组图)
·四川平昌:社会爱心公益组织缅怀先烈清明扫墓祭忠魂(组图)
·继承先烈志 永不忘初心——平昌两公益协会志愿服务者烈土碑前祭英烈(组图)
·蓝天寄长思,军号慰忠魂——东北老航校后代赴航空博物馆悼念空军英烈(组图)
·纪念碑的守护者(组图)
·四川通江:走进全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组图)
·四川通江:学生为无字墓碑红五星描红(组图)
人民英雄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人民英雄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