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河南开封2020年8月28日电(吴俊龙)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寻梦”团队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以“不忘来时路,铭记筑梦人”为主题,开展寻访黄河流域抗美援朝革命老兵,瞻仰黄河流域革命遗址、红色地标,寻访家乡驻村第一书记,聆听新时代创造者的奋斗故事等活动,亲身感受我们国家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坎坷,学习抗美援朝革命老兵不畏困难、不怕艰辛的革命精神,肩负起青年一代的时代责任,做时代的弄潮儿。
2020年8月9日,“寻梦”团队队员来到了第五站——刘青霞纪念馆,参观了辛亥革命时期,声望极高,有着“南秋瑾,北青霞”之称的两位女性之一的刘青霞的故居。
刘青霞旧居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城区,故居原为尉氏县大地主“刘半县”庄园的一部分,始建于清末,占地约19亩,砖木结构。刘青霞旧居的建筑风格是清末典型的我国北方民居四合院建筑,也是我国建筑风格转化时期的典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故居于2006年六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是刘青霞。“南秋瑾,北青霞”,曾是当时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
刘青霞(1877~1922) ,河南省安阳蒋村人,原姓马,清朝两广巡抚马丕瑶之女,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女志士,近代著名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
1895年,18岁的她嫁给尉氏县豪门刘耀德,改姓刘,故人称刘青霞。25岁时夫亡,刘青霞开始步入社会,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
1907年,刘青霞随兄马吉樟携义子鼎元东渡日本,成为她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在东京,她接触了孙中山及同盟会人士,通过与留日进步学生的频繁接触,深知清王朝的腐朽没落,逐步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并加入同盟会,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留日期间,了解到豫籍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因缺款不能办《河南》杂志,于是慷慨捐资,使该杂志在东京出版。她与友人在东京创办《中国新女界》月刊,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刘青霞的日本之行,奠定了她革命思想形成的基础。从此她全身心地倾注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民国的事业上,并捐出大量财产支持革命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