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河南安阳2020年8月10日电(练潇建)2020年7月31日上午,我们“寻路”团队一行人积极响应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好红色故事,争做红色传人”活动,开启了“走访抗战老兵,收获人生真谛”之旅。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老兵、老党员虽已告别军营,光荣退伍,但是他们仍有着一颗为国家贡献自身力量之心。
每天都关心国家的点点滴滴,他们并不是只是看过,感叹一声便罢了,老党员在了解国家每天的发生的事宜,也会自己进行一番思考,纵使现在自己没有多大的能力去改变、去贡献,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学到更多,教导孩子,将希望寄予子女。还记得当问到他们如果国家现在亟需他们为国家做点事,他们是否还愿意出来为国家贡献力量时,每位老兵、老党员都是信誓旦旦的说着:愿意。虽然这是一个假设问题,但是每位老人都希望能够一直为国家燃烧他们的光和热。虽然现在他们都已不在年轻,但也仍会肩负人民的重托,不辱使命,把这份希望投到了自己子孙后代中,希望子孙后代可以学习有用的知识,为建设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群老兵、老党员的真实寄望,年轻时,他们做出了为国家“死而后已”的承诺,年老了,他们希望自己的一生都可以在为国家做贡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用一生在践行这句纵古今的老话。
今天,我们“寻路”团队采访了卢清哲老先生。卢老住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留固镇路安村。接下来让我们听听他给我们讲述的那个年代他所经历的事情。
1978年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打着解放被红色高棉奴役的柬埔寨人旗号,向柬埔寨发动了入侵,并迅速占领了柬埔寨全境同时越南在国内大规模排华;越南方面对中越边境的陆地、海洋提出主权要求,宣布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出兵继承了越南共和国(南越)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占领,并与中国发生了边境冲突。卢老作为炮兵部队的一名通讯兵,参加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卢老说他所在部队的炮兵团通讯兵,作战的时候,敌方会有干扰装置,对讲机无法使用,全靠电话,当时他们揣几块压缩饼干带上水就出去守着,一公里一个点,一去就是一天。有次包围战,我军先是包围敌方,首先进行炮火定点射击,炮击过后,步兵上415高地收拾战场,但是小看了越军的反应能力,在收拾残局时,反被越军进行二次轰炸,伤亡惨重,但最终还是守住了高地。 卢老所在的部队,盛行着做好事不留名的风气。“一帮年轻人谁也不甘落后,但这不甘落后不同于现在的攀比,而是比谁能默默地做贡献。”他讲述着过去的部队经历:由于设施落后,没有水,那时有的军人四点半就起床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做完之后也不让别人知道,领导发现之后,谁也不愿意承认,于是大家就会一起秘密的做好事。
那个年代的人们淳朴善良,风清气正,人人做好事。在这样的环境下,军人精神也在不断延续。
“在部队的生活,我想叫它,熔炉。”卢老认真地看着我们,语重心长地说道。为适应部队生活,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与挑战。他认为这就是熔炉,让军人融化眼前的困难,塑造全新的自己。
部队生活从从各个方面锻炼着军人的品质。首先,它发现人才,激发人的潜力。每个人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正如同卢老发现并施展自己的优点一样,部队分工明确,纪律严明,每个人都可以充分施展自我,做力所能及的事。其次,部队生活锻炼人的意志,即适者生存,无法适应环境的人就只能后退,部队激励着军人们不断突破自我,适应环境。
卢老感到虽然现在的大学传授知识较多,但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减少。“假如你们有当兵的机会,到部队中去,对你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现在想起当时,也许逃过了一些艰苦的训练,当时以为轻松了,现在年纪大了想想,其实是亏了。”他说,压力与苦难,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没有痛苦的洗礼,就不会有破茧成蝶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