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洪湖灵秀于一身的湘鄂西首府瞿家湾,着实令人神往。如若把瞿家湾比喻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那么瞿家湾红军街就是他的灵魂。
远眺红军街,振翅欲飞的屋翎和面耸立的古楼掩映在翠绿的杨柳丛中,水绕堤流,街随水走,一看就是一幅画儿。只有走近她,才能打开这幅画卷:斑驳的石板婉延出街道的历史,青灰的屋身蕴藏着串串历史故事,高啄的檐牙相对而歌,无言相恃的门面犬牙交错……
踏入红军街头,由全国著名书法家、瞿家湾的老乡王遐举先生用苍劲而古朴的隶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和“瞿家湾”地名牌便映入眼帘,那恢复重建的两栋飞檐拱门的平房与此相衬托,显得格外协调统一,气势庄严。
漫步在700米长的青石板街上,在这一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建筑群里,有30多处革命旧址的门楣上悬挂着40多块白底黑字的木牌。这些革命文物保护标志告诉你,早在30年代初,瞿家湾就是湘鄂西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我很好奇湘鄂西苏维埃省政府旧址为何与“宗伯府”同为一房。正在沉思时,馆长刘万山向我走来。听他介绍,这个牌坊式门面的高大建筑原为瞿氏祠堂,初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距今已200多个春秋,虽历经风雨的侵蚀,却风韵犹存。现存房屋占地600多平方米,为明三暗五、五进两天井的两个四合院。房屋全为木质结构,共有108根木柱落地,而已合理,结构巧妙,雕刻精美,不失为明末清初房屋建筑的典范。
跨入大门,门旁两侧半圆的石鼓仿佛向游客敲醒这段沉睡的历史。一抬头,由原国家副主席王震敬书的“洪湖瞿家湾革命纪念馆”10个镏金大字匾映入眼帘。匾额后下方是一塑像群,只见贺老总耳语,其造型生动,神态逼真。塑像后侧的天井两旁,陈列着:“水上飞”和土炮,两边陈列架上插放着当年反围剿用过的红旗、梭标、渔叉等革命文物,仿佛把人们带入当年锋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杀敌战场。过天井小院,来到《光荣的瞿家湾》展区,中厅的四壁上一幅幅图片、文字资料,向你诉说着当年发生在洪湖地区如火如茶的战斗史实。展柜中陈列着贺龙、周逸群用过的印章、土茶壶,摆放着湘鄂西省农民银行发行的各种纸币、铜币和银币,还有当年的拥军鞋、佩章及《红旗日报》等报刊和《国民党十大罪状》等传单,这些文物无不向参观者讲述贺龙、周逸群、段德昌、许光达、柳直荀、谢觉哉、彭国材等运筹帷幄、指挥湘鄂西省西部8块根据地计49个县(区)的革命斗争故事。在两个大厅正中,分别陈列着《30年代的瞿家湾》和《瞿家湾新貌》的主体浓缩景观图,使人们直观地感受到瞿家湾如今发生的,巨大变化。
仅一间房子的展览馆却包容了近百年的历史。这里你不得不屏气息声,感觉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显得是何等渺小。你若是史学者,一定会深究宗伯府的来由;你若是学建筑的,一定会陶醉在博大精深的古建筑文化中;你若是搞美工的,一定会在一块块古木匾和古木雕前细细揣摩;你若是从文的,一定会回味在雕有“渔、樵、耕、读”这四个字的诗意中;你若对伦理感兴趣,一定会面对“入则孝、出则悌”、“敦伦堂”及训诫而引发遐想。据刘馆长介绍,瞿有湾博物馆是去年国家文物局命名的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今年省政府命名的十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近二十年来,全国20多个省市的400多所学校把这里定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已接待中外参观游客200多万人次。电影《洪湖赤卫队》、《曙光》、电视剧《名将段德昌》等2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群众演员都由瞿家湾村民扮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