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特稿:神奇习水中国红——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一(组图)
特稿:毛泽东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有三渡在习水县——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二(组图)
特稿:红军“长征”称谓一词最早问世于习水吼滩——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三
特稿:中央红军长征在习水县回旋时间最长——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四(组图)
特稿:领袖最可敬 红军最可爱 人民最可亲——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五(组图)
特稿:写于习水的七十五前的红军标语至今依稀可见——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六(组图)
特稿:习水流传的红军歌谣何其多——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七(组图)
特稿:脍炙人口的红军花灯——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八(组图)
特稿:毛主席指挥土城战役的前线指挥所“大埂上”——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九(组图)
特稿:周恩来一夜三次指挥架浮桥——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十(组图)
特稿:胡耀邦在习水巧改红军标语——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十一(组图)
特稿:长征后最早为红军烈士写祭文的习水名士张南薰——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十二(组图)
特稿:景点众多与纪念馆集中让土城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第一镇——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十三(组图)
特稿:中国唯一的中国女红军纪念馆——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十四(组图)
特稿:土城有条女红军街——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十五(组图)
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的女红军街入口处。(江山摄)
那是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记者再次来到千年古镇土城采访。记者穿过一座上写“土城”字样的石牌楼,走进了一条两旁林立着古色古香店铺的古街。据陪同采访的土城镇党委副书记袁正刚介绍,这条与赤水河并排而行的古街,长达2.5公里,已有千年历史了。放眼看去,只见各家店铺门前分别悬挂着“杂货铺”、“老白干”、“苕丝糖”、“根雕”、“客栈”等字样的布帘,迎风招展;店里陈列着各种商品,从生产资料到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一片繁荣。
土城镇女红军街的街口。(江山摄)
在这条古街的中段,立着一面灰色的门楼,上写“女红军街”字样,记者便绕有兴趣地走了进去。
这条街不长,从上往下延伸,一色的长条石板路,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二层房子,大约有二三十家住户,家家门上挂着红灯笼,甚是好看。与刚才的古街不一样的是,这里在每家的门框上,分别标着 “蔡畅住居”、“邓颖超住居”、“贺子珍住居”、“刘英住居”、“李坚真住居”等女红军的名字。
“这是一条与上面那条古街垂直、连接古街与赤水河码头的小街。之所以称为女红军街,因为这里当年曾集中居住了几十位女红军。”袁正刚介绍。
“为什么当年要安排女红军住在这条街上?”记者问。
“可能是因为这条小街直通码头,是土城古镇上最便于人们进出和到达码头的地方,可说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吧!”袁正刚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