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别山区安徽省岳西县的山山水水之间,代表封建宗法文化的的家族宗祠,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机缘,在革命战争时期多半成为革命者活动聚会之所,成为红色革命遗址。
伴随着红色旅游热的兴起,岳西的一批“红色古祠”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进这些古祠,仿佛走进已远去的烽火岁月。
初夏的安徽已经骄阳似火,但位于岳西县城北三公里处的汪氏宗祠却是游人如织,虽然还未正式对外开放,但今年以来,已接待数十批近千人次慕名前来的参观瞻仰者。
汪氏宗祠建于上世纪初叶,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大小厅房五十二间,砖木结构。建筑精美,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宗祠之所以能在红色旅游的大潮中大受欢迎,是因为它作为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的革命纪念价值。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岳西发生了著名的请水寨暴动,此后红军中央独立二师成立。地处要塞保存完好的汪氏宗祠,就成了革命军队的司令部,这支部队开辟的根据地成为大别山区最早的红色政权之一。
象城北汪氏宗祠一样,由宗祠而成为革命遗址的,在岳西还有好多处。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青天乡境内的汪氏宗祠,是鄂豫皖边区国共和谈旧址。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坚持鄂豫皖边区游击战争红二十八军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与国民党鄂豫皖“剿共”指挥部进行和谈,双方代表就是在此祠堂内经过艰难谈判达成停战共识,一致抗日的协议。这次谈判是继西安事变后首开国共地方合作之先河,史称“岳西谈判”。
岳西妙道山脚下的蒋氏支祠,红军二十八军长高敬亭曾多次在此主持召开会议,将士们多次在此休整。中关乡储氏宗祠,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二野三纵在此创办鄂豫皖军政大学皖西分校,培训革命干部。此外,还有中关乡两处刘氏祠、头陀胡氏祠、土门胡氏祠是都在战争年代作出了卓越贡献。
岳西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储诚发介绍,大别山腹地的安徽岳西县,是著名革命老区县、烈士县,曾有近四万英雄儿女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生命。岳西现存古祠五十多处,保存完整的约占六成,另有古民居近百处,保存完好的约占五成。许多专家对岳西保存着众多的古建筑大为感叹,认为它们不但是教育世人的红色革命遗址,而且还是研究明清古建筑和宗法文化的实物标本和鲜活史料。
虽然岳西多处宗祠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地方财力的限制,仍有许多珍贵的古建筑因无钱维修而自然倒塌、被人为拆除,古建筑构件盗卖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古建筑正在濒临消失的边缘。专家和岳西各界也多次呼吁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亟待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