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配合默契,指挥若定
刘伯承、邓小平在野战军的干部会议上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组成由邓小平任书记的五人总前委,统一领导和指挥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长达十多年的两个革命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曾先后共同领导和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第二野战军,共同经略晋冀鲁豫、中原和西南三大战略区,亲密无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刘伯承、邓小平是军事指挥上的并肩者。而在一个战役接连一个战役,一个战场转到另一个战场这种漫长而频繁的战争过程中,在这种极度耗费脑力和体力的战场生活中,刘伯承、邓小平又互相把挑在对方肩头上的重担换到自己肩头上来,或分成两副担子来分担。从这个意义上说,刘伯承、邓小平又是军事指挥上的换肩者和分担者。即使在大别山因为斗争的需要而分成两个指挥所,部队接到的战略战术指示仍然是出自一个刘邓司令部。历史既然以自己的行程形成了这种情况,也就难以把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艺术和作战谋略完全分割开来了。
曾在第二野战军担任新华社分社社长、新华社前线特派记者的李普说过:“在刘邓之间,是难以放进一个‘、’的。”
在刘邓共同指挥一支部队的13年中,我有幸在刘邓身边和这支部队中工作,因此,我把这13年的日记结集出书,命名为《刘邓麾下十三年》。
刘邓连结在一起,像一座威严的山,一座威严的太行山,一座威严的大别山,一座威严的喜马拉雅山。
刘邓分头指挥而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有两次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一次是在1942年春夏,侵华日军对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两次“扫荡”,而后一次是空前的“大扫荡”。日寇春季“扫荡”给根据地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准备对付将来更大的困难,邓小平政委去中条山,刘伯承师长留太行山。3月中旬,邓小平率一支部队到太岳区。两人分手后,刘伯承一直担心邓小平的安全,老到作战科、机要科查问:邓小平是否过了白晋线敌占区?当时敌寇修筑了白晋铁路,插进晋东南,把太行区和太岳区分割开。3月29日晚收到电报说:邓小平今晚通过白晋线去太岳。当夜刘伯承一直未睡,坐在作战科替参谋值班等电报。那时,我在机要科工作,作战科参谋问得我们都烦了,我们把门关住不让他进。天快亮了,刘伯承到机要科敲门,适逢陈赓来电,他站在译电员身边,译一个字,看一个字,不时猜一个字,猜得还很准。我们还未译完抄好,他就知道邓小平已安全通过白晋线到达太岳区,这时他才放心回去睡觉。
邓小平到太岳不久,因侵占了我浮(山)冀(城)地区的阎锡山部队配合日寇继续向我进犯,便由邓小平统一指挥太行部队三八五旅和太岳部队三八六旅、决一旅、二一二旅等部,于4月15、16两日,进行了浮冀自卫反击战。战役胜利结束后,邓小平才去中条山。
自刘邓分开后,司令部向下发的电报仍是署“刘邓”或“刘邓李”。由于他们对工作如此严肃认真,也由于他们亲密无间地团结一致,以身作则地为人表率,所以用他们二人名义发出的“训令”、“号令”、“预先号令”或者“命令”,部队无不坚决执行。这怎不叫人敬重!敌人怕刘伯承,也怕邓小平,曾把邓小平的相片印发给部队,并在相片的下面加上了“在太岳”三个字。在太行,日本特务刺杀的第一个目标是“独眼将军刘伯承”,也专印了刘伯承的相片,并把刘伯承的履历表一起印在相片上。这些材料,是我们部队在缴获日军文件中发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