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用糖哄骗、刺刀威胁 她也没有供出杨靖宇
老人回忆说,日寇对磐石县城封锁得很严密,还经常到红石砬子上山搜山,查找抗日游击队。杨靖宇无法弄到枪支,就用火药和钢铁自己制造枪支和手榴弹等武器。1933年初,制造武器的钢铁没有了,杨靖宇决定到磐石县城的铁匠铺去取,他带上了关山里作掩护,用爬犁拉着她和一些草鞋进了磐石县城。
“我们刚进了铁匠铺,一群鬼子就闯进来搜查可疑人员。有个鬼子会汉语,他见我是小孩,就哄我,‘你见到游击队的人没有,见过杨靖宇吗?说了给你糖吃。’我说没有见过。鬼子指着杨靖宇问,‘他是什么人,是不是游击队的?’我说,‘他是我爹,我俩到城里卖草鞋来了。’多疑的鬼子见哄骗不行,就用刺刀扎我的右腿,鲜血一下子流了下来。正巧,有个给鬼子当过翻译的人路过,他认识铁匠铺的接头人,给我们解了围。”老人说,“这个伤口后来留下了伤疤,我一看到它,就想起当年的惊险一幕。”
把情报含在嘴里 救了杨靖宇一命
1933年7月,杨靖宇得知在辽源的联络点有份情报,是关于鬼子近期搜山的,他决定亲自去取,就带着关山里来到辽源的那家包子铺。在辽源的鬼子也严密搜寻杨靖宇和游击队员,他们在包子铺刚和掌柜的接上头,一大群鬼子就冲进屋搜查。掌柜的赶紧从大盆里拿出10个包子,放在桌子上,并对杨靖宇说:“你们的包子。”
“我就说:‘爹,我饿了,我要吃包子。’掌柜的从中拿出一个包子递给我,这不是普通的包子,里面有张纸条,写着鬼子搜山的情报呢!我拿起包子就吃,同时悄悄地将纸条含在嘴里。鬼子盘查了半天,没有问出什么来,就把视线转移到了包子上,他们用针一个个地扎包子。但他们忽略了我吃的包子,一无所获地离开了。我从嘴里把含了半天的情报交给杨靖宇,我的下颌都累麻了,杨靖宇将我搂在怀里,不停地夸我机智。”
喊了声:“爹,你回来了!” 又一次救了杨靖宇
关山里说,她的二爷爷关庆云在沙河子开的银匠铺,也是杨靖宇联络情报的一个据点。1933年秋天,多次搜山无果的鬼子想出了放火烧山的狠毒办法。关庆云得到了鬼子烧山的情报,杨靖宇立即组织红石砬子附近的乡亲们向山外转移。
在这次转移中,关家人把两头猪和两大垛子玉米留给了游击队,准备到离此不远的朝阳山暂避。关山里背着3岁的二弟向山下跑,她的身上还背着杨靖宇送给她的军用书包,那里面有她和杨靖宇惟一的合影。但是,烧山的鬼子上来了,还扔了不少手榴弹,她被爆炸的气浪掀倒了,起来时找不到书包了,只好背着弟弟继续跑。这些珍贵物品的遗失,使老人至今仍难以释怀。
烧山中,关庆云因转移晚了,被烧死在山上,杨靖宇心中非常悲痛,他决定亲自给转移到朝阳山的关家报丧。装扮成山民的杨靖宇在上山的路上碰上了鬼子,鬼子不相信他是当地人,押着他上山奔关家而来。关山里的父亲恰好没在家,关山里一见这种危急的情况,赶紧喊了声:“爹,你回来了!”鬼子一看果然是一家人,就放了杨靖宇。
想拜祭杨叔叔陵墓 见见杨叔叔的后人
从那以后,关山里全家回到了老家,两年后又移居到长岭县。19岁时关山里出嫁了,过起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她也一直没有听到杨靖宇的消息,直到建国后的一天,她从广播里听到了杨靖宇的英雄事迹,才知道杨叔叔1940年为国捐躯了。那天,已经成了几个孩子母亲的她哭了一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