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本关东军士兵佐滕自述:“我在通化4年,在讨伐队一年半,我和杨靖宇打过仗,你们老百姓都把杨靖宇当作神仙,我们日本士兵也很敬佩他。”
杨靖宇余部掀起复仇怒潮,日军惊呼“打疯了”
靖宇县龙泉镇抗联老战士黄殿军说,日伪军杀害杨靖宇将军后,用飞机撒传单公布这个消息,可是百姓们看到传单后根本不信。在百姓的心里,靖宇将军英勇擅战,是不会死的。残忍的敌人又把他的头颅示众,后来又把头颅泡在药水里。当被发现时,脸上的冻伤仍清晰可见。
杨靖宇牺牲的消息传来,抗联一方面军全体将士抱头恸哭。他们攥拳宣誓:头可断,血可流,坚决把抗日的大旗打下去,为杨司令复仇!仅3月2日至6日,一方面军在魏拯民、曹亚范、伊俊山率领下,对敌人发起3次拼死攻击,被敌人惊呼为“打疯了”的部队。二方面军、三方面军也在各自地区频繁出击,不断毁列车、断交通、阻击日军,使敌人屡受创伤。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牺牲地■江县改为靖宇县,保安村改为靖宇镇,以示永久纪念。人民在靖宇镇杨靖宇遗体埋葬处修建了靖宇陵墓,举行了追悼大会。抗战胜利时,我地下党组织寻找到了杨靖宇的遗首,恭送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暂时寄存,并隆重举行了公祭大会。
靖宇将军的头颅后来于1958年2月23日与躯体合在一起,下葬于吉林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为了光复东北而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民族英雄终于得以安息。一张历史照片记录了安葬那天的情景:几万名当地群众胸戴白花,神情悲痛,想到将军“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精神,不禁百感交集,失声痛哭。“不图封侯觅雪耻,愿将此身长报国。”
据了解,每年到殉国地参谒的游人达23万人次。目前,靖宇县正在争取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建设项目和3个重点遗址恢复建设项目,总投资大约为3947万元,殉国地将以崭新的面貌给参谒的游客带来全新的感受。已经申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基地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正待批复。
3月23日,国家正式确定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必经线路,以及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受 访 者:李伟忠,杨靖宇殉国地管理处主任
采访时间:2005年8月3日
采访地点: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
她和杨靖宇以父女相称
杨靖宇,抗日战争期间,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在松原市吉林油田的家属区,住着一位叫关山里的老人,老人86岁,说自己和杨靖宇在1932年到1933年有过一段共同经历的战斗岁月。
近日,记者见到了关山里老人。说起那段岁月,老人神情都显得年轻起来,但她最遗憾的就是,自己和杨靖宇的合影在鬼子烧山时遗失了,而当年知道这段故事的人可能都不在人世了。老人还有两个心愿:想拜祭杨靖宇的陵墓,缅怀故人。见见他的孙子马继民,给他讲述杨靖宇的一些往事。
杨靖宇给她取名叫“山里” ,告诉她打跑鬼子都有书念
关山里老人生于1919年,老家在辽宁省。7岁时,随父母来到吉林省磐石县玻璃河套,投奔住在山上的三舅,父亲收购野生的山货,到磐石县城去卖。
关山里回忆说,大约在她13岁的那年冬天,家里经常来往一些陌生男子,其中带头的是个红脸膛儿的大个子叔叔,大家叫他杨靖宇,他和父亲关祥生关系很好,对她也格外关爱。那时她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只有个小名叫“带小”。在那年的一天晚上,杨靖宇带着几十人,在她家吃了饭,还喝了些酒。杨靖宇说要成立抗日游击队,把鬼子打出中国去!关山里幼小的心灵里,顿时对这个杨叔叔充满了崇敬。
杨靖宇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没有个名字,我来给她取名吧,咱们山里长大的孩子,就叫山里吧。等咱们打跑了日本鬼子,也让咱的孩子们都能吃饱,都有书念!”杨靖宇还说:“山里这孩子聪明,以后肯定能帮着我们打小鬼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