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相较于装备精良的日寇,东北的抗日力量多为散兵游勇,不但武器陈旧落后,而且相互之间还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在与敌人对抗的时候往往势单力薄,被动挨打。各股抗日力量唯有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才能痛击日本侵略者。
中共中央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恰符合当时东北的实际情况,因此,东北的共产党人在全国尚未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际,在东北这个局部地区率先贯彻了党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共同抗日。
事实上,东北抗日联军就是东北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
纵观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进程,足以证明,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几乎贯穿整个东北抗战史,且是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探访遗迹
中共桓兴县委首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
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木盂子管委会仙人洞村西南1公里处,有几座相连的山峰,海拔不是很高,最高峰也就600米左右,最低的不过200米。当地人称这组山峰为骆驼砬子山或大砬子。
在最低峰的北坡半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的大山洞,洞内极为宽敞,大约有500多平方米。
1936年5月上旬,中共桓仁特别支部就是在这个山洞里举行了桓仁、兴京地区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当时到会党员50人,正式代表45人。在那次会议上,出席中共南满省委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的桓仁县代表高维福、曾昭吉、黄宝山传达了中共南满省委“二大”精神、《南满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以及杨靖宇、魏拯民的报告,并组建中共桓兴县委,民主选举中共桓兴县委委员。
“由于当时参会的党员大多数不识字,大会采取苞米粒计票的方法进行民主选举。”崔维说,大会选举李明山为县委书记,朴金华等人为县委委员。
与此同时,大会确定了中共桓兴县委六项主要任务:一是团结各界人士组成反日统一战线; 二是发展和领导农民自卫队、青年义勇军和反日会组织;三是发展和扩大党的组织,培训地方干部;四是筹粮筹款,支援抗联;五是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坚决驱逐日寇;六是加强群众政治宣传工作,清除奸细叛徒。
另外,在当时游击条件下,由于中共桓兴县委未能公开,因而没有固定的驻地。根据组织安排,朴金华和李明山以夫妻的名义住在这里,县委的一些会议经常在这个山洞里秘密召开。
1961年,这个山洞被列为桓仁县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