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直属队和三军团北上以后,在通过敌军封锁线时,敌机又来轰炸了。他们不顾一切继续前进,克服了难以忍受的饥饿,翻越了两个二三十里的大山,急行军八十里,到一个小小的村庄宿营。居民全跑光了。房子里一无所有。叶剑英和军委育屈队伍,同志喝了点水,吃了点青棵炒面准备休息。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实在太累了,多么希望能好好睡一觉啊!可是,晚上又下起了滂沱大雨,不仅不能睡,连坐的地方也都有水,大家的衣服被子全湿透了。
十一日,叶剑英和同志们继续行军,又走了六十里路,到达俄界。秦邦宪在俄界见到剑英高兴地说;“老叶,好危险啊!你明天走后不久,路上有四支驳壳枪到处找你。他们问,参谋长在哪里?我问他们找你干什么,他们杀气腾腾地说,把他打死再说!”
叶剑英紧紧握住秦邦宪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昨天提醒了我,是你帮了我的大忙。”
中央为了争取张国焘改正错误,电令他“立即率左路军向班佑、甘西开迎,不得违误”。但张田轰仍执迷不悟,反诬中央“不图领导全部红军,竞率一部秘密出走”。他还给一、三军团发电报,危言耸听地说北上“不拖死也会冻死”,企图诱使一、三军团跟他南下。
十二日,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用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张国焘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指出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是“绝对不可容许的”,号召四方面军同志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张国焘作坚决的斗争,以巩固党和红军。
叶剑英在反对张国焘的斗争中,及时地揭露了张国焘妄图危害中央和分裂红军的阴谋,巧妙地率领军委直属队北上,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脱离险境。毛泽东曾多次提到这件事,高度赞扬叶剑英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一九六七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时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的时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毛泽东边说边摸摸脑袋)就没有这个了。”周恩来在一九七二年—次会议报告中谈到长征问题时说:“剑英同志将密电报告了毛主席,因而(中央)脱离危险,立了大功。没有剑英同志立这个功,那个局势就很坏了……在关键时刻才显出是同志嘛!古话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嘛!”叶剑英在同张国焘斗争的关键时刻,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立场和高尚品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胜利到陕北
俄界会议之后,一、三军团改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兼第三纵队司令员,王稼祥、杨尚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
叶剑英率第三纵队北进途中,看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孩,试探地问:“小朋友,这里到哈达铺还有多远?”小朋友回答“不到十里路。”在这个地方能见到听懂汉话的小孩,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两个多月,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同老百姓根本讲不通话,行动非常不便。到了哈达铺,看到有汉族群众,就方便得多了。
到哈达铺后又往那里去呢?按照俄界会议决定,北上红军经过甘东北,以游击战争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的帮助,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创造一个根据地。但具体路线如何走,一时众说纷纭。一天,叶剑英看到部队缴来的一张国民党报纸,上面有一条消息,是报道“国军”进攻陕北红军胜利的新闻。从消息中可以看出,刘志丹的部队不少。根据地也不小,而且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叶剑英赶忙问总政治部的白军工作部部长:“拓夫,你看看这篇报道,刘志丹在陕北搞革命,他们的根据地还不小,力量也可观,你是陕北人,一定晓得陕北的情况,快讲给我听听。现在我们三个方面军在原来的根据地都呆不住了,长征了。刘志丹还能在原地坚持,说明陕北的群众是好的,没有群众基础不可能做到。红军的力量也不小,我们到他那里去吧!你看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