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标芳,疆场生光。 红星添艳,赤帜飙扬。 琴秋昔日,秀色一方。 戎衣几载,尤胜红妆。 千闺奋命,挞伐用张。 祁连戈壁,气贯穹苍。 壮怀烈烈,英气堂堂。 刚折棠悴,呜呼哀伤。 吁嗟女将,勋著旗常。 巴山有幸,长念元良。
这是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徐焰为张琴秋同志写的一首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无数巾帼英雄,在当年工农红军的战斗行列中也有不少女战士。有过留学经历的张琴秋,是红军历史上惟一的女性将领。她在革命战争及和平建设时期都有出色的业绩,是我党第一代革命新女性中的突出代表。
一
张琴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留学莫斯科五年回国,先后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惟一的方面军女政治部主任、惟一的女师长,建国后又成为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她在革命战争及和平建设时期都有出色的业绩。陈赓、陈再道、王宏坤、许世友、王建安、洪学智、王新亭、刘华清等这些威名赫赫的共和国的将军们,当时都曾是她的部属。
张琴秋,学名张悟,1904年生于浙江桐乡县一个商贩之家。她从本县女子小学毕业后,又考入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期间,她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参加学生游行并带头剪发。1923年,她进入上海爱国女校文科班,因容貌秀美而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在爱国女校,张琴秋通过与自己同班的沈雁冰(即著名作家茅盾)的妻子孔德氵止,认识了沈的弟弟沈泽民,翌年由沈泽民介绍考入上海大学。之后两人相爱,张琴秋在沈泽民引导下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与杨之华(瞿秋白之妻)、王一知(张太雷之妻)、王会悟(李达之妻)一起,在向警予领导下办起平民女校。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张琴秋与沈泽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婚后他们与沈雁冰夫妇、瞿秋白夫妇比邻而居,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生活。
1925年冬,张琴秋同丈夫沈泽民等秘密搭上一条苏联运煤船,赴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留学。由于生孩子,张琴秋留了一级,与博古、杨尚昆、李伯钊(杨尚昆的夫人)等成为同学。1930年,她把刚生下的女儿玛娅安顿在国际儿童院,潜回上海。翌年,夫妻二人进入鄂豫皖苏区。
在鄂豫皖苏区,张琴秋任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每天早上军号一响,张琴秋总是第一个来到操场,腰束皮带,斜挂短枪,英姿勃勃。当时红军女战士屈指可数,而女指挥员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张琴秋以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和雄辩的口才令大家信服。早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张琴秋便预见到回国可能带兵,她不仅在校内的队列训练中非常认真,还同男士一样在夏季去搞野战演练,从摸爬滚打一直学到连、营、团的战术指挥。
1932年秋,鄂豫皖苏区在第四次“围剿”中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张琴秋改任师政治部主任随军出发。沈泽民作为鄂豫皖省委书记留下坚持游击斗争。此时已担任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师长是后来成为共和国大将的王树声)的张琴秋随大部队转移。由于长期劳累,营养不良,沈泽民的肺病复发了,经常吐血不止,这让张琴秋非常担心。大部队转移前,张琴秋与沈泽民依依惜别,不承想这竟成了他们的最后一面。1933年11月30日,沈泽民病逝。后来在回忆沈泽民时,张琴秋曾深情地说:“泽民同志是我一生中的良师益友。通过他,使我找到了党。从此,把我引上了革命道路……否则,像我这样的人,至多不过当一名贤妻良母罢了。没有党的引导和帮助,决不会走上革命道路。这是我永远也忘怀不了的。”
1932年11月间,在红四方面军翻越巍巍秦岭,进入关中平原前夕,张琴秋被正式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这也是土地革命时期乃至整个战争年代,女战士在我党领导的军队中所担任的最高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