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红军女将张琴秋:率500女战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2010-01-12 10:34:47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二大根据地——川陕苏区,有一位威风凛凛,足智多谋,令敌闻风丧胆的红军女将——张琴秋。张琴秋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妇女武装——妇女独立团的团长兼政委、红73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1904年,张琴秋出生在浙江桐乡县一个殷实的商户人家。她的父亲知书识礼,属于开明士绅,完全没有重男轻女思想。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把她送到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1923年,张琴秋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爱国女校文科班。在这所学校,张琴秋与沈雁冰(著名作家茅盾)的妻子孔德沚成为同学。翌年,张琴秋考入上海大学,又与社会学系主任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成为同学。张琴秋经常参加杨之华她们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琴秋渐渐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随后,由杨之华介绍先入团,不久自动转为党员。

  1925年11月,党组织决定派人到苏联学习革命的经验。张琴秋向组织申请,经过慎重考虑,党组织安排新婚不久的张琴秋、沈泽民夫妇与张闻天、王稼祥等一百多人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张琴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她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图书馆,每次都要丈夫来找,或者管理员来请,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1930年,学得满身本领的张琴秋与丈夫沈泽民秘密回到上海,积极投入到革命工作中。次年,党组织安排夫妻二人进入鄂豫皖苏区。


  
张琴秋与沈泽民结婚照

  到了解放区的张琴秋被苏区军民的革命激情所感动,浑身充满无穷的力量,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初来乍到的她很快被任命为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的政治部主任。每天晨曦初露,踏着军号的节奏,张琴秋准会第一个来到操场。她头戴八角帽,腰系武装带,打着绑腿,斜挂盒子枪,雄姿勃勃,英气逼人。红军里女战士不多,女指挥员就更少。张琴秋站在队伍最前面,虽然个子不算太高,但在男子汉的世界里依然引人注目。刚开始时,有些男兵瞧不起她这个“娘们”,觉得漂亮又不能代替打胜仗,大老爷们让一个女的指挥,感觉有点不得劲。张琴秋看在眼里,心知肚明。她明白,只有拿得出男人们信服的“硬货”,他们才会真正服你。很快,她就以标准的军人姿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雄辩的口才折服了大家。张琴秋是一个有心人,早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她便预见回国后可能带兵,所以在军事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不仅校内的队列训练非常认真,而且还同男人一样野外驻训演练,从摸爬滚打一直学到连、营、团的战术指挥。真可谓“学好文武艺,随时献国家”。

  1932年秋,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已担任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师长是后来成为共和国大将的王树声)的张琴秋随大部队转移。11月,部队翻越了巍巍秦岭,即将进入关中平原,此时,张琴秋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她出色的指挥能力得到大家认可。这也是土地革命时期乃至整个战争年代,妇女在军队中所担任的最高职务。年仅27岁的女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做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她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以报答组织的信任。

  张琴秋对宣传工作非常重视,认为一条有力的标语,一个鼓劲的口号,胜似百万雄兵,具有无穷的杀伤力,可以瓦解敌人军心,摧毁敌人心理防线。她组织战地宣传队,组建了红四方面军剧团,给大都是童养媳出身的演员们上文化课,编写剧本。在带剧团慰问部队和伤病员时,张琴秋自己也登台演出,还教姑娘们跳苏联海军舞、乌克兰舞。在她的领导下,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条不紊。

  如何把宣传工作做深做实,真正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张琴秋可费了一番工夫。上任不久,当发现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属于喀斯特地形,山高、林密、石多时,她在这些天然的石头上做起了文章,拓展独具特色的宣传形式——发动各地党组织,组织书写队、錾字队,在群山之巅、道路两旁、关隘渡口、村民院落等处的石崖、石墙、石碑、石柱、石坊上錾刻言简意赅、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乡土味浓的石刻标语。如“列宁万岁!”“争取苏维埃中国”、“军民合作!”“平分土地”、“实行共产党主义”,用来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石刻标语在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打击敌人,战胜敌人,保卫苏区的伟大斗争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赤化全川”这幅标语是影响最大的,红军錾字队披星戴月,精心刻錾,历时两月方才完工。单字高5.9米,宽4.9米,笔画道里能卧下一个人,整个字幅面积为300平方米,离地面15米,石刻雄踞山崖之巅,远隔数十里字迹一目了然。从此,“赤化全川”便闻名遐迩,妇孺皆知,深入民心。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贺炳炎:锯掉右臂没打麻药 毛主席特批不敬军礼
·下一篇:抗美援朝老兵肖名礼:神枪手巧救战友(图)
·与敌人斗智斗勇 西路军女将领张琴秋虎口脱险记
·一生三次做新娘的张琴秋
·红军中惟一的女师长—张琴秋
·组图:红军中惟一的女师长——张琴秋
·与敌人斗智斗勇 西路军女将领张琴秋虎口脱险记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瞻仰先烈事迹,缅怀红色经典——安师大江淮社工“向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
刘姣: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