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月2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正式提出“四三方案”,建议在三五年内集中引进一批成套设备和单机,初步提出引进43亿美元的方案,争取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充分发挥作用。
这项引进在“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的政治干扰下,从一开始就注定要遭遇重重阻力和非难。“洋奴哲学”、“崇洋媚外”,各种帽子时不时从一些阴暗角落里飞来。1973年10月3日,陈云经请示周恩来后,离京赴广州,视察当年的秋季广交会。
广交会也难逃极“左”思潮的冲击。1972年秋季交易会和1973年的春季交易会,在西方各国商品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发生外商抢货现象,广交会商品也水涨船高。秋交会是不是还能这样?有些人从主观出发,想定高价,甚至说提价是马克思主义,降价是修正主义。
陈云不同意这种从“政治”出发定价的方法。10月12日和16日,陈云听取外贸部负责人关于广交会情况汇报后,陈云指出,批判稳价思想,不等于提价就是马克思主义。稳价多销不对,但高价高到卖不出去也不对。
他心里仍然记挂着一米七轧机进口问题,说:“正在订货的那套三亿多美元的轧钢设备,有关的附件要一起进口。这套设备投产后,每年可以生产钢板三百万吨,两年就是六百万吨。如果缺了零配件,国内解决不了,就要推迟投产,耽误一年就少生产三百万吨钢板,很不合算。如果有人批评这是‘洋奴’,那就做一次‘洋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