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我被调到陈云同志身边工作,那时我年仅25岁。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了二十多年,耳濡目染,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教益。他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至今仍历历在目。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谦逊和蔼的伟大人格;他简朴、乐观、大度的为人作风,都令我从心底涌现出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沁心的感动,终身不能忘怀。
装满民众的情怀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陈云同志和往常一样,手提一个很普通的塑料文件袋子上会。一次,在京西宾馆会场旁的走廊里,适逢邓小平同志走了过来,他手指着陈云同志手中的塑料文件袋子笑着说:“老兄(两位老人家每次见面都互称‘老兄’),你出门总是不忘带上你这个能买菜的袋子。”
陈云同志欣然自得地笑着说:“我这个袋子既能装菜,也能装米。”
会后,在回家的路上,我很感兴趣地对陈云同志说:“首长,你和小平同志的对话真是幽默,小平同志把你这个文件袋子形容得很有意思。”
陈云同志说:“我这袋子里装的,和会上讨论的全是国家建设中的有关人们生活的一些事,什么油、盐、柴、米全都在这里面装着呢。”
他看我笑了,接着说:“不要小看这些吃饭穿衣的生活小事,这可是人民的大事,是国民经济的大事。人是要吃饭的,一天不吃饭,肚子就要饿得哇哇叫。”
他就是这样的一位杰出的国家经济工作领导人。他不仅在宏观上把握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而且在人民生活的细微小事上,他更是时时刻刻地关心着、惦记着……
1979年的秋末,正值陈云同志动完手术在北京医院住院。一天,他和往常一样按时打开收音机,当他听到将要有大风、降温、雨雪来临的消息时,马上问我和王秘书等人:“你们看见菜市场和大街上的人们,买过冬的大白菜了吗?天要降温了,菜农应该抓紧抢收才是,免得遭受损失。冬天人们不能没有菜吃。”我当即回答到:“现在机关食堂和市民们正在选购大白菜准备储存呢。”老人家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了声:“那就好”。
陈云同志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装满民众”的情怀,一直深深地激荡着我的心,不断地鞭策我进步。
“联产承包,灵得很”
1981年5月的一天,邓小平同志约定陈云同志和其他几位常委同志,在小平同志家集合,一起去看望病重的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陈云同志第一个到小平同志家里,当他走到小平家的会客厅门口时,小平同志正在那儿等着。他一见到陈云就欣喜地迎了上来,开口就说:“老兄,你那个联产承包,灵得很噢。”
陈云同志坦然地说:“这个办法蛮好,靠得住。”接着两人就座。
落座后,陈云同志接着说:“我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山东老家探亲时,看到了老百姓们自从试行了‘联产承包’后,普遍都把自己的责任田管理得很好,确实比集体化生产时,要好得多。也确实普遍增产了、增收了,大家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当我听到首长讲到这时,才恍然大悟:每当我从老家探亲回来,首长就不断地打听许多事情,“你在回家的路上都看见了什么?”“农民的生产情况如何?”“你回家看到农民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原来他是在向我了解民情、民意呢。
陈云同志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这个办法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我向中央提出过,在落后的农村搞‘包产到户’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能迅速解决缺粮问题。当时你和少奇同志,周总理是赞同的。可那时党内多数人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这事是不会让你去做的,你提议了还要挨批评。此后,我休了一段病假。”
小平同志称赞道,老兄,还是你稳得住。
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
记得是1975年的秋末,我刚从山东老家探亲回来。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