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红军被迫撤离苏区而远征,是以王明为主要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造成的结果。但长征本身具有伟大的意义,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长征途中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
长征中,“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以下简称“毛张周”)中央三人领导体制的确立是极为重要的。这个领导体制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构建,至1943年3月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正式担任中央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张闻天正式退出中央领导核心之后宣告终结,历时八年之久。它不仅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证,而且也为后来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长征初期,毛张王“中央队三人团”构成了政治局内反对“左”倾错误的中坚力量,为新“三人团”取代旧“三人团”准备了条件在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就已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排除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权,仅保留了一个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的头衔。1934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为负责筹划战略转移的重大事宜,中央书记处成立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政治、军事大计由博古、李德分别作主,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行。
毛泽东同张闻天原先素不相识,在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才有所了解。长征开始后,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一路行军,一起宿营。这时,最高“三人团”忙着指挥部队出征,把毛张王撂在一边,这给毛张王提供了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机会。其间他们的话题集中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上,三人在思想观点上取得了共识,毛泽东影响了张闻天,张闻天又影响了王稼祥,这就逐渐形成了“中央队三人团”。在这个“三人团”中,毛是核心人物,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王稼祥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张闻天是三人中职务最高的,为政治局常委,处于中央核心领导层地位。他们的结合,构成政治局内反对“左”倾错误的中坚力量。正如张闻天所言,由于毛、张、王走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反对李德、博古领导的“中央队”三人集团,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
二、遵义会议取消了旧“三人团”,推动了新领导体制的演进,会后不久,成立了由周毛王组成的新“三人团”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会上,周恩来作了副报告,张闻天作了“反报告”,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值得关注的是,据陈云《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手稿记载:“扩大会中恩来同志及其他同志完全同意洛甫及毛王的提纲和意见,博古同志没有完全彻底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凯丰同志不同意毛张王的意见,A同志(指李德——引者注)完全坚决的不同意对于他的批评。”从这段原始记述中可以看出:毛张王的“提纲和意见”,是遵义会议上的主导意见,并得到周恩来等多数与会人员(除博古、李德、凯丰外)的“完全同意”,代表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的正确主张。纵观遵义会议的全过程,笔者认为,有两位关键人物的发言起了关键作用:一是张闻天的“反报告”,在政治上、军事上起了拨乱反正的导向性作用。二是周恩来的举荐发言,在组织上起了重新考虑军事主帅的决策性作用。周恩来在作了副报告、听取了张、毛、王、朱等人的发言后,“全力推举由毛泽东来领导红军的今后行动”,“他的倡议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283页)。遵义会议决定: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