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出动仓猝 从作出突围的决断到部队实施突围,时间较紧,行动仓猝,使许多必要的大部队突围的具体准备工作都未做,或做得不够充分。因此,使八万之众的红军部队的战略性突围行支表现得“惊慌失措”。 第一,主力红军撤退行动过于急促,造成各方面的紧张。 从九月二十九日发表张闻天的《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一文,公开透露红军准备退出根据地的信号到十月二十一日总突围攻击开始,整个方面军的突围准备只有二十二天。而部队撤出防御阵地时间更短。十月六日十九时三十分,中革军委电示林(彪)、聂(荣臻),将一军团防务交给五军团。翌日又令红一军团开始秘密地向兴国东南之竹坝、黄门地区移防。十月七日九时三十分,中革军委又电示彭(德怀)、杨(尚昆),要红三军团在十二日前在目前第一集中地域进行人员、干部、弹药等的补充,并完成部队的整理,加强军政训练,演习进攻战术等,之后从十二日晚出动,于十四日晨到达第二集中地域于都之东北地区,十五日晚军团全部准备前进。七日十时,中革军委电令罗(炳辉)、蔡(树藩),要九军团“九日晨到达古城瑞金之间”。二十一时,中革军委又电令周(昆)、黄(苏)之第八军团全部于八日晚出发,九日拂晓前到达龙岗地区。由于部队撤退突然,调动急速,又没有充分的动员工作,红军内部和地方干部群众都感紧张。 其实,当时的军事形势还没有紧张到必须立即全线撤退的状况。十月上旬,敌人确实加紧了对中央苏区各防御点的进攻,敌北路军和东路军加紧对兴国、古龙冈、石城、长汀的进攻,南路军也由筠门岭向会昌推进。但敌人由于以往教训,也不摸红军准备突围战略意图,因此,不敢长驱直入。敌人只是企图在占领兴国、古龙冈、石城、长汀等地后,再进—步向宁都、于都、瑞金中心区域进攻。因此,此时红军虽然不能在内线作战粉碎敌人的“围剿”,但还可以利用敌人暂时不敢长驱直入的弱点,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和军事、物资的准备,反部队的休整,而后再有步骤地撤退、突围。但是,党中央和中革军委上要领导人错误估计了形势。仓促行动,造成部队的紧张扣群众的惊慌,也使许多应做的准备工作没有落实。 第二,缺乏政治上的准备和思想上的充分动员。 首先,放弃艰苦经营数年之久的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这样重大的事没有在党中央、中央政府的领导层进行认真讨论,“而且甚至在政治局的会议上也没有提出讨论。把数百万人的群众行动的政治目标,认为不是重要的问题”。(14)作为关系全局的战略性转变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关于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的任务与方向问题,始终秘而不宣”。(15)党、政、军高中级干部都不了解战略意图。李维汉同志回忆说:“当时我虽然是中央组织局局长,但对红军转移的具体计划根本不了解。”“据我所知、长征的中央政治同对这个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没有提出讨论。中央红军为什么要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是什么?要到何处去?始终没有在干部和广大指战员中进行解释。这些问题虽属军事秘密,应当保密,但必要的宣传动员是应该的。”(16)董必武同志回忆说:“我在出发前,虽然发生过随军去或留后方的问题,可是红军主力向什么地方移转呢?经过些什么地方呢?路有多远呢?这类的问题,没有发生过,也没有听见别人谈过。”(17)当时任红一军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同志,在《长征中的红一师》一文中回忆说:“过去部队转移,只要条件允许,军团首长总要开会讲明情况,面授任务;遇到情况紧急时,也要给师的主管干部直接打个电话。可是这次部队转移,军团司令部只是通知我们按照行军路线图指定的方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