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中,指挥中央红军,一举夺取天险娄山关,再度攻占遵义城,消灭和击溃敌军2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蒋介石承认这是他“追剿”红军以来的“奇耻大辱”。
接着,在毛泽东的巧妙指挥下,彭德怀又率军演出了三渡和四渡赤水河的“活剧”,并进而迅速南渡乌江,威逼贵阳,进军云南,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夺取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进而为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遵义会议前,彭德怀对博古、李德在战略上和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就曾多次进行过批评和斗争。遵义会议后,他坚决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中革军委的领导和指挥,并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多次提出正确的建议,都被党中央、中革军委采纳。同时,他为贯彻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战略方针,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同各种错误思想,特别是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35年6月26日,彭德怀同杨尚昆出席了党中央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并在会上坚决表示拥护党中央确定的北上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关于红军应向南先打成都,尔后在川康边建立根据地的错误主张。会后,他按照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和中革军委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同杨尚昆率领红三军团继续北上,至7月8日,到达黑水芦花地域。10日,又奉命率红三军团第11团,并带工兵和炸药,协助红四方面军第30军夹攻石碉楼。
但是,张国焘虽然在两河口会议上接受了党的北上战略方针,表面上同意打松潘,而实际上却惧怕与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部作战,仍坚持其向川康边退却的错误主张,并借口所谓“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没有解决,故意延宕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党中央为团结张国焘,争取红四方面军同中央红军共同北上,6月29日,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中革军委委员。7月18日,党中央又决定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
但是,张国焘对此并不满足。他为了攫取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权,继续向党中央发难,并采取种种阴谋企图吃掉中央红军。
在如此尖锐、复杂、激烈的斗争中,彭德怀始终坚定地站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一边,严厉拒绝了张国焘的分化利诱,并同张国焘的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98年,杨尚昆在《追念彭大将军》一文中追忆说:“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妄图乘党中央面临的暂时困难,夺取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权。在黑水芦花,他第一次见到彭德怀时就极力挑拨彭、毛之间的关系说:‘从江西出发以来,你的队伍打得很苦,损失很重。我给你三个师,听你指挥。’彭德怀同志立刻驳斥了张国焘的这些胡言乱语。当天晚上,他把上述情况告诉我时,还余怒未消地说:‘张国焘这个东西,把我彭德怀看成什么人了?把我当军阀。我要当军阀,就不当红军了。真是岂有此理’。”①这充分表明了彭德怀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北上战略方针的严正立场,体现了他以大局为重,不记会理会议所蒙受无理指责的高尚品质。
三、临危受命,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
红军长征到达毛儿盖地区后,由于张国焘的干扰和破坏,党中央、中革军委被迫放弃了松潘战役计划,决定经草地北上。彭德怀率领红三军作为右路军的后卫部队,从毛儿盖出发,经六、七天的艰苦斗争,终于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于8月底走出了茫茫的水草地,胜利地到达班佑、巴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