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二局是一个极机密极重要的单位,总共只有几十个人。就是这几十个人,凭着小功率的电台收报机,在长征中一路走一路收听敌人的电报。一次次破译成功,摸清了蒋介石的部署乃至意图,及时给军委提供决策情报,立下大功。
说到军委二局,离不了局长曾希圣。曾希圣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算得上是红军情报(技 术侦察)工作的创始人之一。
1931年的一天,他忽然产生了一个通过破译敌人密码来攫取其核心机密的大胆设想,得到朱德、周恩来的鼓励和支持,由此开始了他卓有成效的实践。一次,在缴获的敌人电报底稿中,曾希圣发现了一份国民党某师致另一师的密码电报,其中有20多组密码附有汉字译文。他犹如发现了新大陆,立即满怀兴奋地和报务员研究翻译,把破译的字填上去作据点,前后连句。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周恩来也亲自参加分析推敲。夜以继日,终于把这份密码电报全文破译了出来。
原来,这是敌人的一份作战命令,内容十分重要,军情十分紧急。因为对译文是否完全准确可靠没有绝对把握,曾希圣立即请示方面军领导,注明:“不知确否,仅供参考。”分别发往鄂豫皖和湘赣根据地。两个根据地的领导人根据这份情报,部署部队出击迎敌,都奏响了胜利的凯歌。此后,中国共产党人机智地和国民党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密码战。
从1931年至1933年8月1日,曾希圣领导的军委二局破译敌人的机密电报累计100份。到1934年7月,累计破译敌人密码本400多本,其中有一部分是特别密码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曾希圣领导的二局的掌握之中。可以说,不管是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中,还是在长征路上,曾希圣领导的军委二局充分发挥了“千里眼”、“顺风耳”的巨大作用。
四渡赤水时,在龙里、贵定之间,不过30公里的地方红军进进出出,来回穿插,把蒋介石的军队调来调去,局外人看来非常神奇。除了毛泽东指挥英明外,很重要的一条,是靠二局军事情报的准确及时,如果没有绝对准确的情报,也许毛泽东就不容易坚定决心。叶剑英后来曾由衷地说:“毛主席用兵如神,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曾希圣等同志提供的准确情报。”他还说:“曾希圣不简单,是个可以认识‘天书’的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对曾希圣领导的军委二局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评价。毛泽东曾言:“没有曾希圣,长征是很难想象的;没有军委二局,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他还把曾希圣比喻作“玻璃杯”。说长征时和蒋介石打仗,我们是隔着“玻璃杯”押宝,看得见,赢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