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正如前文所述,长期以来地处川陕苏区腹地的川陕苏区区域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定位方面存在局限,这使得川陕苏区区域这块苏维埃革命圣地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在全国乃至全球唱响。对此, 笔者特作如下三点对策性思考:
(一)明确川陕苏区精神的内涵
川陕苏区精神主要是指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到1935年4月红军撤离川陕苏区的两年多时间这一特定时段,在以巴中为腹心地带的川陕苏区及其周边地区这一特定区域的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以党性和人民性为价值取向的认知、情感、意志的总和。
研究川陕苏区精神,当然要进行文本表述即对其内容进行提炼概括。但是,这种提炼概括必须建立在对其内涵和特点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历史内容和时代需求的辨证关系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是红四方面军在“反六路围攻”后的军训誓词,在作为川陕苏区精神内涵的文本表述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沿袭性,但其最大的缺陷也在于其原生态性。因此,将川陕苏区精神同红四方面军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任务下制定的军训誓词划等号是不正确的。
红色文化研究发展到今天,苏区精神被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特质而倍受重视的时候,笔者前文关于川陕苏区精神内涵的概括也还是不够的,红色历史文化研究在川陕苏区本地有必要进一步做精做细。这个深入研究是一个需要巴中市委领导下合力促成的问题。对此,建议川陕苏区各市党委能启动一个对川陕苏区精神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工作。
(二)准确概括川陕苏区的形象代言,确定川陕苏区的形象标志
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形象代言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内在精神的最准确最完美最精彩的体现,它能够一下被人感知,并引起丰富的联想。这个代言能够在极其简短的语句中让这个城市、这个地区最根本的特色呼之欲出,令人神往。
就地处川陕苏区腹地的巴中市而言,最有特色的是红色历史文化,而红色历史文化中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是川陕苏区精神。因此川陕苏区的形象代言应该依托川陕苏区精神。它是川陕苏区精神内涵的高度概括。怎么概括?这需要专家专门的课题研究与论证。笔者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概括时其他革命老区的做法可资借鉴。比如江西吉安的概括是:“井冈山上星星之火燎原全国,吉安城里革命英烈精神依旧”。这里抓着了人人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毛泽东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一下子就把人们的眼球吸引到离井冈山较远的吉安来。这一概括非常好。川陕苏区是红四方面军建立的,红四方面军虽然在鄂豫皖苏区成立,但在这里战斗的时间最长,队伍发展得最为壮大,因此概括川陕苏区精神时应突出红四方面军这一主体。川陕苏区的石刻标语和妇女武装是其最大的特色。这里30万女性走出封建家庭,投身革命,组成红军妇女独立团,甚至妇女独立师,这不仅是其他苏区没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因此,是否可将原本属川陕苏区的巴中市的形象代言表述为:“中国女红军的摇篮,世界石刻标语之最”。
地处川陕苏区腹地的巴中市属于红色历史文化名城,其形象标志也十分重要,建议有奖征集巴中红色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标志图案。
(三)启动川陕苏区红色历史文化宣传“五个一”工程
多年以来,中共中央宣传部开展的“五个一”工程成效显著。一年一度的“五个一”工程成了“国内文艺界的奥运会”,非常引人注目。川陕苏区在宣传自己的红色历史文化,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的过程中也可仿效中宣部的做法,面向全国设立奖项,启动“五个一”工程。
宣传川陕苏区红色历史文化的“五个一”工程应该以川陕苏区精神为主轴展开,出一本好图书、一部好的电视剧、一部好电影、一首好歌曲、一个好的戏剧,等等。通过面向全国的系统工程逐步把川陕苏区精神唱响。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三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九册[Z].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3] 波德沃依斯基等著 群力译.列宁与红军[A].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 [4]中共通江县委党史研究室编.通江苏维埃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5]川陕根据地革命文化史料征编委员会编.川陕根据地革命文化史料选编[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 [6]林超,温贤美主编.川陕革命根据地史[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7]林超,温贤美等主编.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8]王超,张铮著.巴中现代革命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9]中共南江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川陕革命根据地南江斗争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10]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11]李芝兰编著.巾帼壮歌——川陕苏区女红军纪实[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