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是不同内涵和定位的两个精神实质,川陕苏区红色城市在其文化宣传中,长期用红四方面军“十六字”军训训词解读“红军精神”,并用这个单一、平淡的红色文化口号宣传,使川陕苏区红色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自觉意识正在淡化,挖掘“川陕苏区精神”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重新进行红色文化名城定位迫在眉睫。本文界定了“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的内涵,对巴中地区开发红色城市历史文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还强调指出了重视巴中红色城市形象代言和形象标志,主张征集巴中红色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标志并将川陕苏区的形象代言表述为:“中国女红军的摇篮,世界石刻标语之最”。
[关键词] 红军精神 川陕苏区精神 川陕苏区形象代言
1932年12月到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自鄂豫皖根据地转移到川北后,在川陕边中共党组织和王维舟率领的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创建了川陕苏区。这块苏区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鼎盛时期占地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包括了今巴中、达州、广元、汉中等地的23个县和1个特别市的苏维埃政权。川陕苏区被毛泽东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位于当年川陕苏区区域的各级政府,依托红色文化,开发了红色旅游资源,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笔者发现,川陕苏区区域在以苏区文化进行宣传时,主要突出的是“红军精神”,而最能体现川陕苏区特色的“川陕苏区精神”,则语焉不详,或者闭口不谈。事实上红军精神和川陕苏区精神是本质一致但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精神特质。红军精神属于全国红军,只讲红军精神会流于一般化。川陕苏区精神属川陕苏区,为川陕苏区区域的巴中、达州、广元等红色城市所独有,是这些城市的骄傲、亮点和最吸引人的地方。因此,要发掘川陕苏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就必须提炼川陕苏区精神。本文愿作抛砖引玉之举。
一、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辨析
(一)红军精神
“红军”一词源于苏俄,指的是相对于沙俄白军的苏维埃政权的军队 。在中国,“红军”一词,特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队 。1927年广州起义时,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将参加广州起义的部队命名为“红军”。 在湘赣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秋收起义时部队称“中国工农革命军”。1928年4月朱毛两军会师井冈山,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同年5月,中共中央正式通知将工农革命军改名中国工农红军。之后,其他根据地也相继将所属革命军、农民自卫军改称红军 。
中国工农红军后来形成了三支主力部队,即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根据作战需要自行成立的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1936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由红军二、六军团组成的红二方面军 。“红军”称呼在中国存在有近10年的历史。“红军精神”的内涵,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认为,红军精神就是以红军为创造主体,在近10年时间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与工农民众在进行土地革命、创建苏区特别是进行长征等伟大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主流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