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播报
圈头村名的故事和传说
2019-05-30 09:30:08
作者:陈广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古白洋淀有人烟最早应该追溯到晚全新世以后。到了西汉末年,古白洋淀周围已经有了鄚州、陵城等汉置县。

    明朝初年(1370年)的春天,艳阳高照、万物复苏。一天,不知道从什麽地方来了一辆独轮车,推车的王姓男子二十多岁,生的浓眉大眼、虎背熊腰。小车的一边坐着他的母亲梅氏,五十多岁的年纪,油黑的脸膛、硬朗的身板,一看就知道是个常年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的壮年妇女,小车的另一边栓着行李衣物和生活、生产工具。

    暖暖的娇阳、长时间的跋涉,推车的男子感到累了,他放下车把,从腰里掏出一条蓝布手巾擦了把汗刚要走,“圈,歇会儿再走吧!”母亲说话了。这个叫圈的男子把母亲扶下了车。梅氏活动活动腿脚,挺直了腰板环顾了一下远处,只见蓝天白云、风吹草低,阵阵微风吹过,梅氏顿时觉得心清气爽、精神抖擞。她高兴的说:“圈,咱哪儿也不去了,就在此安家。”她用手划了一个园圈说:“这儿地肥水美,有地可以耕田,有水可以捞鱼,河里的鸡头、菱角、莲子都是现成的粮食,起码眼下我们有吃的了。”听了母亲的话圈高兴的直拍巴掌。梅氏不慌不忙的从怀里掏出一个绣花的荷包说:“还要看看天意如何?”她把荷包捧在掌心,双手合十闭目祈祷。她猛地将荷包朝脑后一扔说:“圈,看看荷包落的地方,我们就在哪儿安家。”圈在不远的地方找到了荷包并用树枝做了记号。于是母子二人便挥汗干起来,圈砍来了树干和树枝,梅氏也在记号周围用镰刀割出了一大片空地,不一会儿一个“人”字形的窝棚搭好了。母子二人把东西搬进“屋”,梅氏吩咐道:“圈,在外边埋锅造饭!”从此,白洋淀这块地方升起了第一缕青烟,在以后的年代里,不断有人来此居住,梅氏母子都热情接待,同他们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后来者为傅姓者居多。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王朝为了改变金、元时期,由于战乱给白洋淀地区造成的荒芜状态,由官府组织从塞外古北口移民至此。这样一来此处人口聚增,初步形成了村落规模。当时因原住民当中傅姓居多,河间府尹便下令此地便以“傅家屯”称。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间府尹觉得白洋淀地区先民社居,移民为屯居,把乡民分为先后实为不妥,决定取消社、屯的称谓改庄、村的叫法。因此,下令让傅家屯的人自认村名官府备案。当时为了起村名也费了一番周折。有的人说叫“傅家村”,有的说叫“梅家庄”,还有的说叫“傅梅村”,村名一直没有统一起来。后来有人提议说:“以姓氏为村名有些牵强,也不利于团结,为了留个念想我提议用人名为村名必较好,圈是头一个来的,没有他也不可能有咱们这个村,我看就叫圈头村吧!”大家一听觉得有道理,这个圈头村好听、好记又有纪念意义就一直同意叫圈头村,河间府尹采纳了人们的意见,便以圈头村备案留存。

    到了明朝末年,圈头村的人口逐年增多,村民便隔河而居,形成了三街六道三座桥的大村规摸,如果从空中俯瞰,圈头村就象一只凤凰落在水上,河南是凤头,河西、河东是凤翅,河北至四亩园是长长的凤尾。于是有人提议圈头村应该叫“凤凰村”,因为没有得到官府的承认,这麽好听的村名没有叫起来也实在可惜,所以,圈头的村名一直沿袭至今。

    前 言

    我喜欢彩虹,喜欢它横空出世,喜欢它在转瞬间留给人们的光鲜和亮丽。雨后的水面雾气升腾飘渺,给斜挂在天边彩虹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那份情怀、那份依恋成了我儿时的梦想。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圈头村太爷庙的故事和传说
·下一篇:圈头行宫外边的故事和传说
·圈头村名的故事和传说
·圈头村名的故事和传说
·圈头村太爷庙的故事和传说
·圈头村太爷庙的故事和传说
·圈头村太爷庙的故事和传说
·圈头村的戏剧文化
·圈头村的戏剧文化
·陈广济:圈头村的戏剧文化
·特稿:圈头村的戏剧文化
·水上凤凰——圈头村
白洋淀嘎子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白洋淀嘎子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白洋淀嘎子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白洋淀嘎子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