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侵华日军占领了平、津、保等地。国民党安新县政府官员搜刮民财,携眷南逃。时,土匪横行,汉奸猖獗,白洋淀地区黑云压城,一片骚然。 1937年8月,孟庆山副司令员受党中央指示,亲自来白洋淀,在安新县北冯、关城、孟仲峰、东留果庄等村开办游击战训练班。 国民党向南溃退时,原东北军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在共产党员、团长吕正操率领下,拒绝退却命令,脱离国民党军队,改称人民自卫军,于10月14日由晋县小樵鎮回师北上抗日,进入冀中,与地方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冀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 1937年12月17日,日本侵略军板桓师团山口联队一部攻占安州城。
一九三八年
1938年4月,县成立“工作委员会”即新安县委前身,罗玉川兼书记,委员有刘慎之、熊焕章。
1938年春,组建县大队、区小队。
1938年6月12日,日军千余人从徐水、雄县向新安进犯,于南六村向新安城内发200余发炮弹后,试图以30余骑兵入城,北关桥下的独立团和地方游击队突然开火,击毙、击伤敌20余人,余敌遁逃。 1939年2月25日,日军北支桑木师团柳川联队攻占新安城。新安县抗日党政机关转移至水区端村镇,为便于开展工作全县划为六个区,白洋淀水区为三区。 1939年7月,日军决堤放水,造成白洋淀地区几十年来未有的严重灾害。秋季驻扎在新安的日军头目龟本下令水区猎户缴出猎枪。在三区区委书记徐健、区长李刚义组织下,猎户20余人携抢带船(排子船)参加了水上游击队。后水上游击队发展壮大,被当时中共新安县委书记侯卓夫命名为雁翎队。
一九三九年
1939年秋,雁翎队在下张庄以西,李庄子以东河道上,伏击敌人汽船,击毁敌船一艘,击毙日伪军二十多名,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二十支。在寨南村召开了庆功会。 1939年秋,县委成立敌工部,部长熊焕章,成立特别锄奸团。
一九四0年
1940年3月13日夜,新安特别锄奸团(雁翎队员组成)派熊管、杜朋、曹连升夜间潜入敌伪“维持会”会长熊莞东家,将汉奸熊莞东的头砍下,为民除掉一害,震慑了敌人。 1940年5月,队员约12人,武器有五付大抬杆。 1940年7月,队员发展到36人,武器有46支大抬杆。 1940年11月,雁翎队长陈万、副队长邓如意、队员赵恩祥、通讯员车赶咀四人乔装群众到赵北口赶集,欲夺村北岗楼机枪,遭敌包围,因寡不敌众,激战中陈万等四人壮烈牺牲。
一九四一年
1941年3月,日伪军调集136支汽船,联合步兵、骑兵对白洋淀进行水、陆联合大“扫荡”。雁翎队化整为零,在淀里与敌人周旋,在芦苇荡内坚持60天。 1941年7月1日,雁翎队在王家寨和大张庄之间航道北侧苇塘里,以十余支枪排和大抬杆伏击敌汽艇,日军小队长中夏太郎等10人被击毙,日军头目龟本受重伤。 1941年雁翎队扩编为100余人,拥有50多支枪排、火枪和部分缴获敌人的“三八”式步枪。 1941年10月,雁翎队和区小队在邸庄、东西李庄整训缩编,成立十五人的三小队。
一九四二年
1942年5月,队长郑少臣带领队员夜擒大淀头伪乡长朱玉琪,在苇塘当场宣布其罪行后将朱枪毙。
一九四二年
1942年6-9月,我八、九、十分区的党政军民机关及部分主力部队和军区的部分人员,陆续集中到大马庄、梁庄、邸庄一带,白洋淀一度成为“小莫斯科”。尔后,分数批向平汉铁路西输送。 1942年9月25日,原新安县委书记侯卓夫调任分区民运部长后,来白洋淀检查工作,由于叛徒告密,遭日军包围在尚村,在突围中激战弹尽,以最后一粒子弹自击头部,壮烈牺牲。 1942年10月18日至12月10日,日伪实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在此期间,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雁翎队队长郑少臣率战士王贵、胡宝善、张亮、赵波、张牛、李向其等划小船与午夜潜入大淀头村朱百万家大院,将汉奸朱蕴奇擒获并于苇塘内宣布其罪状后,就地处死。 1942年,三小队(雁翎队)根据县大队和区委的指示,除掉了韩恩荣(雄县龙湾人,伪军中队长)、曹茂林(新城县人,伪军参谋)、冯德新(雄县板家窝人,伪军副官)三个作恶多端的铁杆汉奸。 1942年冬,三小队(雁翎队)一连端了30多个日伪军岗楼和据点,抗日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