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雄安新区雁翎队纪念馆网2020年6月10日电(红笔杆)
说起“华北明珠”白洋淀,人们较多想起的是这里的层层碧波、婷婷玉荷。然而,随着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的迅速开展,以及安新县白洋淀景区被纳入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列,位于白洋淀文化苑内的雁翎队纪念馆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使白洋淀雁翎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
雁翎烽火从这里燃起
位于北京以南百余公里的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百分之八十五的水域面积在安新县境内。1938年,日寇的魔爪伸进白洋淀,血腥的“三光政策”使淀里及沿岸的46个村庄化为废墟,富饶的鱼米之乡变成了人间地狱。我军著名将领吕正操、孟庆山受中共中央派遣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吕正操将军任八路军三纵队及冀中军区司令员,孟庆山任冀中军区副司令员。从此,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侵华日军展开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殊死斗争,雁翎队便是这场斗争中开展水上游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因为火枪和大抬杆(大型土枪)的引火处易被水打湿,所以插上雁翎;又加上猎户过去行围打猎时,小船队行驶起来像雁群飞翔的“人”字形,因而当时的县委书记侯卓夫便为这支队伍起名为“雁翎队”。
他们利用淀内沟壕纵横、港汊众多、千顷芦苇、满淀荷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发挥白洋淀人谙习水性的特点,在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同日寇展开了水上游击战。驾小船用打野禽的火枪和大抬杆消灭了大量日本鬼子,切断了敌人的水上运输线。他们锄汉奸、端岗楼、打伏击,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战争的赞歌。智取十方院岗楼、夜袭大淀头岗楼、巧用矛盾端岗楼等对日抗战的英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在白洋淀人民长期抗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敢于斗争、机智灵活的雁翎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气节。位于白洋淀文化苑景区内的雁翎队纪念馆全面反映了雁翎队的成长历程和战斗足迹,折射出当年冀中、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日斗争局势。
雁翎精神开拓红色新天地
岁月磨平了多少辉煌的往事,而雁翎精神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又丰富了新的内容。“能战斗、肯吃苦、不惧险、迎难上”,就是被誉为“空中雁翎队”的安新县源兴电力安装有限公司的当代雁翎精神。这是一家民营企业,由董事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工商联常委、保定市工商联副会长袁大炳创办。他带领全体职工大力发扬雁翎精神,不仅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电力安装工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在开拓白洋淀红色旅游市场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002年,安新县先后两次筹建“雁翎队纪念馆”,由于资金不足、资料不全,在仅有的几间简陋展室里,几十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几十个似像非像的泥人泥塑,让人看了哭笑不得。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县领导想到了袁大炳。“我从小在白洋淀长大,雁翎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迹对我影响很深,敢于斗争、机智灵活的雁翎精神一直激励我为社会发展做点贡献。我创办白洋淀文化苑,也纯粹是为了报答党恩。”年逾六旬的袁大炳向记者谈起当时为何承诺这项“特殊任务”时说,“现在年轻人多数不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办个纪念馆让他们参观,可以把雁翎精神的精髓、共产党的奋斗史、光荣史永远留传下去,不断地延续红色生命,这个事干赔了也值!”
袁大炳创办白洋淀文化苑的信心十足,但也遇到了不少坎坷。原保定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现白洋淀文化苑办公室主任许宝生告诉记者:“袁总一直在搞电力安装,对于旅游却一个门外汉,几年的创业历程真是坎坎坷坷,要不是他有着那么一股子敢开拓、不服输的劲头,这么一个耗资几千万的白洋淀文化苑也绝对是建不起来的。”他对其中遇到的困难做了一个总结。首先,袁大炳初次涉足旅游行业,如何搞?搞什么?搞成什么样?都是些煞费脑筋的事情,这曾使他长期寝食难安。其次,袁大炳坚持高标准建设,巨额资金投入,且全部自己支付,绝不贷款,这必然会碰到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为此他也请了不少朋友来帮忙。再次,技术指导难度大,鉴于这种情况,袁大炳邀请了党史、历史、园林、古建等34位专家参与规划,反复磋商,但在筹建中还是经常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建了拆,拆了建,时有反复,出现不少难题。还有旅游区的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园区需要有旅游经验的人员来管理,寻求合适的人选也不是一件易事。
|